7月10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6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作為衡量通脹情況的重要指標,CPI、PPI不僅接影響日常生活成本,也是各項利率政策出臺的重要參考。
事實上,自1月以來,我國CPI、PPI數據持續走低。統計局數據顯示,CPI同比漲幅連續3個月低于1%,具體為3月份CPI同比上升0.7%,4月份降為0.1%,5月份則小幅回升為0.2%;PPI連續4個月同比增速繼續探底,其中5月份PPI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擴大1.0個百分點,為2016年3月以來最低。
6月CPI和PPI是否會繼續走低?
7月7日,時代財經采訪的多位經濟學專家均表示,受供需關系錯配和國際大環境影響,中國近期的CPI、PPI或難有提升,但隨著國內的調節陸續見效,下半年CPI、PPI將會觸底回升,目前中國經濟雖有通縮壓力,但不存在通縮的現實。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上海調研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促進高質量發展工作時也表示,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會比較高(主要是基數效應),CPI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到12月CPI同比增幅將在1%以上?!拔覀冇行判?、有能力、有條件實現今年兩會確定的預期增長等目標?!?/p>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6月CPI同比漲幅0.1%左右
CPI方面,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認為,受經濟尤其是服務業的持續恢復,對核心CPI形成較強支撐,有利于CPI的穩定,但整體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費需求恢復偏慢,對CPI支撐有待加強。其預計6月CPI漲幅在0.1%左右。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持同樣觀點,認為6月份CPI同比漲幅將在0.1%左右。周茂華認為,這是由于豬肉價格持續回落,原油價格繼續放緩,以及過往基數過高的拖累。但國內需求延續復蘇態勢,豬肉價格改善以及基數影響減弱等因素,預計8月物價或觸底逐步改善。
事實上,作為影響CPI走勢的重要因素,豬肉價格已持續下跌近8個月,豬肉供給方面,近期雖有回落,但仍處歷史高位。
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11月以來,豬肉價格連續下跌,最新豬肉價格為19.72元\公斤,較去年11月的35.44元\公斤,接近腰斬。5月份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為2807萬頭,環比降少1.9%,但同比增加了11.0%。
值得注意的是,豬肉價格繼續地低位運行已觸發國家相關穩價政策。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6月26日-30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低于5:1,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
7月3日,國家發改委表示,為推動生豬價格盡快回歸至合理區間,將會同有關方面啟動年內第二批中央豬肉儲備收儲工作,并指導各地同步收儲。7月5日晚間,華儲網發布關于2023年7月7日中央儲備凍豬肉輪換出庫競價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本次出庫競價交易掛牌2.875萬噸。
對此,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應習文分析,目前生豬養殖已具規?;?,各大型養殖企業對本輪豬肉價格的下跌有一定心理預期,本輪豬周期低谷期間,產能上不會出現過多減少。且減少的產能傳導至價格端仍需時間。因此,短期內,政策對豬肉價格的拉升有限。
應習文進一步解釋道,非食品方面價格雖出現季節性上漲或推動CPI上行,但食品價格壓力比較大,預期的高溫、洪汛并未對價格產生過多影響。綜合消費緩慢復蘇、高基數等因素考慮,應習文認為,6月份CPI同比漲幅在0.2%左右。
入夏以來,國內多省份出現持續高溫,部分省份有洪澇災害發生。7月4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熱帶太平洋七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但從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農產品價格受氣候影響較小。數據顯示,6月份的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22.13,“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22.81,均為今年以來的最低點。
PPI將在6月觸底后逐步回升
PPI方面,受去年同期高基數,以及能源、原材料等商品價格繼續走弱等因素的影響,各專家均認為,較去年同期,今年6月份PPI降幅將有所擴大,約在5%-5.3%之間,之后走勢將會觸底回暖,但全年負增長概率偏大。
受入夏以來的持續異常高溫影響,近期煤炭價格呈現波浪上升態勢。但應習文認為,自2021年“煤超瘋”事件之后,我國對煤炭供給與價格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調節機制,煤價短期激增的情形很難再出現。因此,未來煤價對PPI支撐作用并不顯著。
油價方面,截至7月8日收盤,WTI紐約原油價格已從去年最高價130回落至每桶73.86美元。6月份沙特傳來的原油減產消息,讓原油價格有短暫拉升。
消息顯示,當地時間7月3日,沙特能源部宣布,7月份開始實施的自愿額外減產日均100萬桶原油的措施,將延長1個月至8月底,該措施可能還會延長。同一天,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俄羅斯將在8月份每天減少50萬桶石油出口。
應習文表示,主要產油國的超預期減產,疊加海內外需求的逐步釋放。6月份之后,國內PPI有望降幅收窄,逐步回暖,“但年內回0可能性不大”。
伍超明同樣認為,年內PPI將在6月份探底后將逐步回升。不過,國內需求屬于恢復性增長,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此外,全年翹尾因素為負,對PPI形成拖累。因此,國內下半年PPI負增長概率偏大。
將6月作為PPI走勢拐點的還有周茂華?!爸饕呛暧^政策加碼,需求復蘇步伐有所加快,6月PPI同比將基本觸底?!敝苊A分析,隨著工業企業逐步由被動去庫存轉向主動補庫存,加之基數影響減弱,預計PPI同比將逐步改善。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此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下階段情況來看,國際輸入性影響還會持續,國內市場需求仍在恢復中,部分工業品價格短期下行情況還會延續。但是隨著國內經濟恢復,市場需求回暖,總的判斷,下半年PPI有望逐步回升。
]]>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車損險2765元、200萬元保額三者險1095元、交強險760元,加上其他小項目一共約5000元保險費用?!?月6日,上海一位特斯拉Model 3車主小白(化名)對時代財經分享了她的車險保費情況:“自2021年購車以來,逐年下降?!?/p>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提升正讓新能源車險進入大眾視野。公安部今年1月11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310萬輛,同比增長67.13%,呈高速增長態勢。在這背后,新能源車險市場規模在極速擴張。
東吳證券預計,2025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1865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17.9%;預計2030年保費規模將達4541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32.1%。
對于車主而言,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用高低是其最直觀的感受。在2021年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下稱“專屬條款”)后,一度有部分車企產品保費大幅增加,引起業內外關注。甚至有特斯拉車主稱其保費驟增80%。
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多位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對時代財經表示,其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用定價已趨于穩定,甚至會推出優惠。同時多位新能源汽車車主與燃油車車主提供的車輛保險費用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用已接近燃油車保險的水平,甚至部分新能源車型保費顯著低于同價位燃油車保費。
新能源汽車保費接近油車水平
公開資料顯示,在“專屬條款”出臺之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均視同燃油車執行相關保險政策。但由于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池等核心零部件與傳統燃油車發動機、變速箱等部件工作原理、成本以及出險率不同,并且工作環境存在差異,傳統車險并不完全適用于新能源汽車。
在此背景下,“專屬條款”應運而生。據了解,“專屬條款”的主險責任明確包含車身、電池及儲能系統、電機及驅動系統、其他控制系統以及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設備,并且將保障范圍擴大至車輛特定的使用場景,如自助充電、電網故障等外部風險導致的人身或財產意外事故。
隨著“專屬條款”的出臺,各保險公司也推出了相應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下稱“專屬保險”)。在業內人士看來,專屬保險更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的日常使用和保障。不過在此次調整后的短時間內,部分新能源汽車保費顯著增加。
以特斯拉為例:據界面新聞2021年12月29日報道,特斯拉Model Y官方保險價格當年12月27日前為8000多元。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實施后,保險費用增加到了14000多元,上漲幅度近一倍。彼時特斯拉回應稱,其車輛保費全國平均上漲幅度在10%左右;高性能版車型保費平均漲幅在20%以內。
費用高企成為不少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保險的直觀印象。但時代財經調查發現,當下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用已有所降低,部分產險公司還推出了優惠活動。
同樣以特斯拉Model Y為例。7月6日,北京一位特斯拉Model Y車主對時代財經透露稱,其車輛于2022年8月購置,保險費用為8000余元,與“專屬條款”出臺前費用接近。
而小白的特斯拉Model 3保險要更加便宜。她向時代財經展示了其2021年-2023年3年的保單信息——分別為2021年6984元(含950元交強險),2022年5493元(含760元交強險),2023年5000元(含760元交強險)?!半m然2022年出過一次險,但是保費還是連年下降?!彼f。
據了解,小白的特斯拉Model 3為標準續航版,當年售價約為25萬元。
除了兩款特斯拉車型,還有多位新能源車主對時代財經分享了其車輛信息及保險費用情況。如北京一位極氪001車主保險費用5678元;北京一位比亞迪宋EV車主保險費用4000元;太原一位大眾ID.3車主保險費用3150元;鄭州一位比亞迪宋PLUS DM-i車主保險費用3100元;北京一位現代菲斯塔EV車主保險費用2500元(以上均含交強險費用,下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多款新能源車型保費已然接近甚至低于部分同價位燃油車。北京一位領克01車主對時代財經表示,其車輛售價約為20萬元,今年保險費用4500元。在上述新能源車型中,售價同為20萬元的比亞迪宋EV今年保費為4000元,相較低出500元。
同樣的,廣州一位雪弗蘭邁銳寶車主對時代財經表示,其車輛售價約為18萬元,今年保險費用3600元。相較前文提及的售價同為18萬元的比亞迪宋PLUS DM-i,其同期保險費用要高出5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財政部等多部門發布的《關于節能新能源車船享受車船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車購置保險時無需繳納“車船稅”。該稅種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應繳納的一種稅。對于燃油車車主而言,其需要在投保交強險時繳納車船稅。
以上述領克01的保險為例,該車主提供的保險費用明細顯示,其車輛本年度車船稅為400元。
多重因素降低新能源汽車保費
除去車船稅的影響,新能源汽車車主保險費用壓力降低還有多重因素。
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提升,新能源汽車定價更加精準,保險成本、出險率有望持續下降。
據證券時報去年7月報道,太保財險總精算師陳森表示,盡管新能源汽車保險整體成本高于燃油車,但這種情況隨著市場發展已有所好轉。在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產品推出后,成本水平進一步下降,逼近盈虧平衡點。
同時安信證券研報表示, 新能源汽車車均保費將呈先升后降趨勢。受規?;?、新車降價、賠付率與出險率下滑等影響,預計 2030年車均保費將降至4208元。
另一方面,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部分保險公司、新能源汽車廠家紛紛推出保險補貼或優惠,進一步降低了車主需要承擔的保險費用。
在今年6月底,某保險公司北京地區一位業務員對時代財經透露稱,今年新能源車險價格與往年持平,不過優惠力度加大,部分車型可享受近千元優惠(以返現的方式),相當于變相降價。
同時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以來,特斯拉、歐拉汽車等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曾推出保險減免活動。如歐拉汽車微博顯示,在去年雙十一期間,歐拉汽車推出了到店購車享4000元或5000元保險補貼。特斯拉的保險補貼活動則斷斷續續至今年6月:官方信息顯示,在6 月 16 日-6月30 日購買Model 3后輪驅動版現車并完成交付,可享8000元保險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廠家對購車保險進行補貼相當于替代車主承擔部分保費,并非直接降低保險費用。不過對于車主而言,其需要支付的保費大幅降低。
此外,車險行業還有一條定價規律,即當年未出險、次年保費會降低。換言之,在未出險的情況下,購置新能源汽車首年保險費用較高,此后保費逐年遞減。對于部分較早購置新能源汽車的車主而言,這是近年來其車險保費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下新能源汽車保險定價已呈現精準化、合理化的趨勢,不過其后續定價策略仍會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而變化。
“新能源車保險的風險定價未來仍將與時俱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敝性佼a險總精算師李曉翾表示,未來還有一些因素會給定價帶來不確定性。比如,新能源車市場還處于快速增長期,會帶來車系車型的快速變化,地區分布不均衡加劇,車價的變化等等。
]]>近日,恒力石化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分拆所屬子公司康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輝新材”)通過與大連熱電(600719.SH)進行重組的方式實現重組上市。
具體來說就是,恒力石化(持有康輝新材66.33%股份)與下屬子公司恒力化纖(持有康輝新材33.67%股份)與大連熱電、大連潔凈能源有限公司簽署《重大資產重組意向協議》,公司擬向大連熱電出售公司直接及間接持有的康輝新材100%股權,大連熱電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康輝新材100%股份,康輝新材擬通過與大連熱電進行重組的方式實現重組上市。
本次分拆完成后,恒力石化的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大連熱電將成為康輝新材的控股股東,恒力石化將成為大連熱電的控股股東。
“新成長曲線”的重要里程碑
在精細化工與化工新材料領域,依托“大化工”平臺持續賦能與新材料開發多年積累,恒力石化近年來一直在加快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產能布局。
恒力石化是行業內首家實現“原油-芳烴、烯烴-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產業鏈一體化化工新材料的上市公司,而這種一體化的協同發展又將助力公司打造新的成長曲線。
截至2023年6月30日,恒力石化的股價為14.33元,公司市值約為1009億元。
目前,恒力石化的主營業務涵蓋石油煉化、石化、芳烴、PTA、民用滌綸長絲、工業用滌綸長絲、工程塑料、聚酯薄膜和熱電等產業領域,分別在蘇州、大連、宿遷、南通和營口等五地建立了大型產業基地,在大連長興島建成的PTA工廠年產能達1160萬噸,是全球產能最大的PTA生產基地之一。公司也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民用滌綸長絲和工業用滌綸長絲制造商之一,聚酯總產能超360萬噸。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康輝新材分拆上市對于恒力石化而言,是其加快發展新材料“新成長曲線”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康輝新材成立于2011年8月29日,是以研發和制造高端化、差異化和綠色環保型的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等為主要產品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隸屬化工新材料行業,主要產品包括:雙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鋰電池隔膜(BSF)、PBT工程塑料、功能性聚酯及PBS/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等。
經過十余年的布局、技術工藝積累與業務扎實發展,康輝新材在雙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PBT工程塑料、功能性聚酯及PBS/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業務領域的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并加快推動國內緊缺的材料工藝技術與供應鏈瓶頸突破,依托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攻克各項技術難關,在中高端MLCC離型基膜、12微米涂硅離型疊片式鋰電池保護膜、感光干膜用基膜、超薄電容膜等領域打破國外壁壘,解決行業技術“卡脖子”問題,迅速躋身行業一流發展水平。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康輝新材不僅是恒力集團旗下-恒力石化的全資子公司,也是恒力集團實現差異化、綠色新發展的重要抓手,該公司“生產基地遍布營口、大連、蘇州、南通等地,成長空間廣闊?!?/p>
鋰電隔膜打開二次成長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康輝新材位于遼寧營口,目前,康輝新材擁有年產38.5萬噸BOPET功能性薄膜產能,擁有基于自主技術建成的國內單體最大的年產3.3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塑料產能,擁有年產24萬噸PBT工程塑料產能,是國內最大的PBT生產供應商。此外,公司還擁有年產2.5萬噸SSP工程塑料、2萬噸THF(四氫呋喃)、3萬噸PBT、PBAT改性等優質產能布局。
鋰電隔膜是康輝新材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重要一環,也為公司打開了第二成長空間,其規劃基膜產能34.4億平方米/年,其中濕法系列設計產能28.4億平米/年,干法系列設計產能6億平米/年。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新能源下游動力、儲能等領域的持續高景氣,帶動鋰電隔膜需求高速增長。
根據高工鋰電數據,2022年,中國鋰電隔膜出貨量達到124億平,同比增長59%;根據高工鋰電預測,2025年中國鋰電隔膜出貨量有望達330億平方米,2023年-2025年年均增速達到39%。當前隔膜企業擴產加速,但因隔膜設備受進口限制,再經過3-6個月的調試周期,隔膜產能爬坡、釋放速度較其他鋰電材料周期更長,2023年隔膜市場供需仍有望保持緊平衡。
2023年5月31日,康輝新材稱,年產4.4億平方米超強鋰電池隔膜項目首套生產線全線貫通。這標志著康輝新材正式進入鋰電池薄膜領域。
據媒體了解,康輝新材將按照恒力集團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興產業的整體戰略規劃,加速布局鋰電池隔膜領域,在遼寧營口、江蘇南通打造鋰電池隔膜生產基地。分區域來看,南通廠區年產濕法鋰電池隔膜12億平方米,年產干法鋰電池隔膜6億平方米,共計18億平米;營口規劃產能達到16億平方米。
下一步,康輝新材正積極延伸拓展在光學級、電池級、光伏級與其他先進制造與消費應用場景下的中高端材料業務,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百萬噸級功能性薄膜和百萬噸級環保型塑料的研發與生產基地。
基于恒力石化“大化工”平臺支撐與原材料配套條件,康輝新材將持續不斷延續新材料產業鏈的價值,為投資者貢獻更多的利潤回報。
]]>對此,螞蟻集團回應稱,自2020年以來,螞蟻集團在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積極推進各項整改,目前已完成相關整改事項。螞蟻集團收到金融管理部門行政處罰決定書,對此誠懇接受、堅決服從,并將進一步夯實合規治理水平。未來,螞蟻集團將恪守使命與初心,堅持守正創新,繼續增強科技研發能力,努力為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群體做好服務并創造更大價值。
7月8日上午,時代周報記者向螞蟻集團獲悉,為補充員工激勵池以持續吸引人才,同時為進一步滿足股東對流動性的需求,螞蟻集團將以自有資金回購現有股東的部分股份,回購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7.6%。相關事項已獲得螞蟻集團董事會批準,并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螞蟻集團方面表示,本次回購遵循市場化原則操作。為合理確定回購價格,螞蟻集團參考市場慣例,聘請了國內外知名投行作為財務顧問,并根據其出具的估值報告進行了定價。
根據回購方案,螞蟻集團本次回購的價格對應公司估值約為5671億元,較2018年C輪融資估值(約9600億元)下降約40%。在目前國內互聯網公司估值較低的情況下,這一變化符合市場預期。
圖片來源:圖蟲
螞蟻集團此次回購的股份將轉入員工股權激勵池。和很多互聯網公司一樣,螞蟻在創業初期就推出員工持股計劃。螞蟻方面表示,將回購股份用于補充員工激勵池,有助于更好地吸引優秀人才,提升公司用科技服務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近兩年來,螞蟻集團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搶抓智能化時代新機遇,其2022年研發投入達到204億元。
回購的另一考慮是滿足股東流動性需求。據公開信息,螞蟻集團持續以合適方式為股東提供可行的流動性方案,截至2022年底已實施兩次分紅。本次發起回購,所有股東均可在回購比例內自愿選擇是否參與。
螞蟻方面同時透露,基于對公司長期發展的承諾和信心,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的自然人股東已自愿放棄參與回購。此前螞蟻集團兩次分紅,君瀚和君澳自然人股東也自愿承諾將相應分紅留存在君瀚和君澳層面,用以增強其財務實力和對公司的資本補充能力,以實際行動表達對螞蟻長期發展的信心。
今年年初,螞蟻集團披露擬在董事會和股東層面采取一系列升級舉措,包括引入第五名獨立董事、股東上層結構調整、推動股東投票權與經濟利益相匹配等。
此輪調整,從馬云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行使股份表決權,到包括螞蟻集團管理層、員工代表和創始人馬云在內的10名自然人分別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調整后,螞蟻集團各主要股東彼此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且無一致行動關系,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股東單一或共同控制螞蟻集團的情形。
市場預計,隨著螞蟻集團完成相關整改事項,進一步夯實合規治理水平、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后續螞蟻集團申設金控公司、申請征信等業務牌照的進度或將加快。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7月7日,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武漢、長沙、成都在內,共有32個城市的地鐵公司公布了2022年年度報告與審計報告。
如果以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歸母凈利潤”)來進行排名,北京、武漢、深圳排名前3。
但如果將其他收益(與日?;顒酉嚓P的政府補助,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估算為政府補助,武漢、深圳、濟南、上海這4個城市的除補助凈利潤依舊為正,而常州由于運營票價補助被計入營業收入,因此除補助后的凈利潤也是為負。
武漢超過深圳,成為2022年最賺錢的地鐵城市。除了武漢,凈利潤為正的還有深圳、上海這兩個“常駐軍”,濟南則是在2022年實現凈利潤轉正。
值得注意的事,歸母凈利潤排名第一的北京,由于其中包含超250億元的其他收益,在除補助外凈利潤排名中位居倒數第一。
武漢地鐵“最賺錢”
今年最賺錢的地鐵城市,變成了武漢。
根據武漢地鐵發布的2022年年報,武漢地鐵歸母凈利潤為15.7億元,其他收益為0.87億元,除補助凈利潤達到14.83億元。這意味著,武漢是目前公布的32個城市中,唯一除補助凈利潤超10億元的城市。
武漢到底是怎么“搞錢”的?
具體而言,武漢地鐵集團的業務收入包括商品銷售收入、提供勞務收入、使用費收入、物業廣告位租賃收入、房地產開發收入、資源一級開發收入、代建管理費收入、利息收入等。
其中,資源一級開發收入與票款收入為主要業務,兩者的凈利潤合共達到7.83億元。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 圖源:圖蟲創意
不過,這主要得益于資源一級開發收入。
武漢地鐵2022年的年報顯示,票款收入在2022年的收入為31.27億元,相較于54.12億元的投入成本,凈利潤為-22.85億元。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鐵票款收入為負并不是“稀奇事”?!暗罔F是一種公共交通,在設置價格時需要考慮到公眾的利益,而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公眾所支付的價格低于地鐵公司支出的成本,因此軌道交通公司接收的政府補助會有一部分屬于票價補助?!?/p>
事實上,武漢票款收入的虧損并不算大,以同樣凈利潤為正的深圳地鐵為例,深圳地鐵運營業務的收入為37億元,成本為102.31億元,凈虧損達到-65.31億元。
雖然武漢地鐵的票款收入凈利潤為負,但武漢地鐵資源一級開發的收入為53.94億元,成本為23.26億元,凈利潤達到30.68億元,填補了票款收入業務帶來的虧損,并帶來不小的盈利。
與地鐵相連的美食城 圖源:圖蟲創意
資源一級開發主要指土地的一級開發,即根據國土部門的委托,對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城市國有土地、鄉村集體土地進行統一的開發,使之達到可以進行施工蓋樓的建設用地,開發完成后的土地就可以劃撥招標,進行后續的房地產開發、經營等活動。
也就是說,資源一級開發是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的基礎。這種以公共交通為導向,以公共交通站點為中心,在一定步行范圍內建設高密度的、功能復合型的社區的開發模式,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地鐵城市的“盈利密碼”。
武漢主要運營的TOD模式是“軌道+物業”,即利用軌道交通帶動土地開發,在地鐵場站等設置公交換乘設施,建設集居住、商業、辦公、酒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武漢TOD的布局,最早出現在2014年。武漢市政府批準的《關于支持地鐵建設的土地資源籌集意見和方案》指出,要在軌道交通沿線有條件的地區,整合軌道交通沿線和站場周邊的土地資源用于地鐵新中心和地鐵小鎮建設。
截至2022年底,武漢地鐵各類物業項目109個,總建筑面積約600萬平方米,武漢地鐵“地鐵+”資源項目包括創新研發、文體廣告、物業經營等方面。
乘客在地鐵站臺候車 圖源:圖蟲創意
2022年實現盈利的濟南,也在發展TOD。
濟南軌道交通發布的2022年年報顯示,濟南地鐵歸母凈利潤為2.14億元,其他收益為0.43億元,除補助凈利潤達到1.71億元。
事實上,濟南第一條地鐵還未開通時,當時的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高層就表示,濟南的軌道交通是朝著盈利的目標去奮斗的,力爭地鐵建設以及地鐵運營不給政府欠下一堆債務。具體理念便是“土地資源開發收益平衡地鐵建設投入,物業開發和股權投資收益彌補運營虧損”。
去年,濟南市土地儲備中心發布了《濟南市TOD綜合開發項目推介》,涵蓋了21個TOD項目。
接下來,這些城市還要在TOD上繼續“做文章”。
北京地鐵政府補助達263億
各個地鐵城市中,“落差”最大的當屬北京。
北京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原北京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年報顯示,2022年,北京地鐵歸母凈利潤達到21.80億元,是32個城市中唯一利潤超20億元的。
不過,北京地鐵的其他收益達到262.86億元,兩相減除后,北京地鐵除補助凈利潤為-241.04億元,成為了唯一虧損超百億的城市。
北京地鐵虧損會如此之大,首先與它的營業總成本相關。其年報指出,2022年北京市地鐵的營業成本為249.13億元,利息費用高達149.38億元。
而其營業收入只有150.85億元,利息收入為12.12億元。
營業成本高,利息費也高,因此北京地鐵在這兩方面收到的政府補助也很多。在北京地鐵2022年收到的政府補助中,有103.73億元是運營虧損補助,116.39億元是軌道交通借款利息補助。這兩項之和,已經占據了超八成的補助。
地鐵站內景象 圖源:圖蟲創意
具體分析其原因,一是北京本身的運營成本很貴,二是北京地鐵的建造成本也很高。
此前,《中國經營報》相關報道提到,2020年,北京20條地鐵線平均運營成本達13.05元/人次,但是乘客平均支付的票價只有4.5元/人次,剩余部分主要靠政府補助。也就是說,每有一人坐一次地鐵,政府需要補助8.5元左右。
除此以外,2022年年底,隨著地鐵16號線南段9座車站開通,北京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近800公里,僅次于上海。更長的運營里程自然對應更高的維修成本、能源消耗、維護費用、人工成本等開支。
城軌協會印發的《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戰略與“十四五”發展思路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軌道交通企業運營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數為1126.15萬元/公里,進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廣深等軌道交通企業運營成本超過1500萬元/公里。
同時,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投資也非常高,一公里地鐵造價在數億元。比如規劃中的廣東佛穗莞城際項目,平均一公里要花9.48億元。
馬向明指出,北京地鐵不止因為更新換代需要政府支持,前期的地鐵建設也需要大量資金,所以每年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
軌道上行駛的列車 圖源:圖蟲創意
事實上,全世界大多數的地鐵運營城市基本上都處于虧損狀態。
比如,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首爾地鐵公司估計,2022年的凈虧損為6300億韓元(約合34億元人民幣),其中近一半來自免費乘車。對此,首爾政府計劃將免費乘坐地鐵的年齡從65歲提高到70歲。
北京也在思考解決辦法。2022年年底,《北京市軌道交通場站與周邊用地一體化規劃建設實施細則(試行)》(簡稱《實施細則》)印發實施,支持軌道交通項目通過一體化規劃建設提供便民服務,并將相應收益反哺軌道交通。
但說到底,地鐵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本身雖然不能盈利,但卻可以便利市民出行,甚至提升一個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此外,跨城地鐵也能促進都市圈和同城化發展,帶來比盈利更多的好處。
“雖然北京住房貴,但其實在之前很長的時間里,人們會選擇去北京工作與生活的原因之一,就是北京的公共設施齊全,價格便宜?!瘪R向明說道。
]]>這家早在2012年登陸深交所主板的“高端男裝第一股”,從2020年“戴帽”至今經營情況沒有好轉,反而每況愈下,不僅持續虧損,而且多宗官司纏身、股東股份被拍賣或被動減持。
2022年,ST摩登營收同比下滑40.32%至2.3億元,歸母凈利潤下滑4.86%,虧損0.41億元。自6月30日復牌起,ST摩登連摘3板,之后回調。截至7月7日收盤,ST摩登跌3%,報2.26元/股。自今年起,ST摩登股價跌13.08%,最新市值為16.1億元。
為了了解ST摩登真實經營情況,7月6日下午,時代財經前往ST摩登位于廣州黃浦區科學城光譜中路23號的公司總部。ST摩登自有男裝品牌卡奴迪路(CANUDILO)醒目地展現在A1棟一樓大堂。
ST摩登總部一樓。時代財經攝
時代財經致電ST摩登證券部表明意圖,但證券部工作人員以“領導不在”為由,拒絕探訪?!肮居幸幎?,探訪要向領導申請,但領導現在不在,你明天再打電話過來吧?!睂Ψ饺绱苏f道。
科學城產業總部港A1棟原為ST摩登自建總部大廈。2019年8月,ST摩登把自建總部大廈的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等資產以9.75億元(含增值稅)出售給廣州市健康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時代財經了解到,ST摩登至今一直租用14樓一整層用作辦公。
7月6日,一名物業管理工作人員告訴時代財經,他們每4小時要去各公司做安全巡查,其了解到,ST摩登公司正常經營,但人不多。據ST摩登披露近三年年報,2020年-2022年,母公司在職員工數量從62人減少至39人。
7月7日下午,時代財經再次致電摩登大道證券部,部門工作人員依然以“領導不在”為由,拒絕時代財經與公司建立聯系及對話;時代財經發送的采訪郵件亦未獲回復。
并且,時代財經發現,ST摩登在2022年年報上披露的公司電話,并非證券部辦公室電話,而是一個經常無人接聽的公司總機號碼。而ST摩登上一次投資者關系活動接待日已經是去年9月份。
投資失利,糾紛不斷
值得玩味的是,臨近年報法定披露截止時間,ST摩登在今年3月與合作不滿4個月的審計機構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終止合作。由于無法在法定日期內披露2022年年報,ST摩登自5月4日起停牌將近一個月。
4月28日,ST摩登股東大會通過《關于聘任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公司將聘任新的審計機構中喜會計師事務所。僅用了兩個月時間,ST摩登2022年年報快速“出爐”。結果,中喜會計師事務所為ST摩登出具保留意見的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和無法發表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保留意見主要是針對ST摩登投資南京嘉遠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嘉遠新能源”)和子公司旗下澳門3500店在2021年度海外大額采購商品事項。
嘉遠新能源原是ST摩登跨界新能源汽車的“救命稻草”。
天眼查上,嘉遠新能源披露的官網為“嘉遠汽車”
2021年4月,ST摩登子公司廣州摩登大道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資金2.49億元與廣州常彰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現已改名為“廣東元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佛山泰源壹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下稱“泰源壹號”)。僅兩個月后,泰源壹號便向嘉遠新能源(當時名為“南京翼起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增資2.4億元。
嘉遠新能源在天眼查上披露的官網顯示,嘉遠公司自1982年以來始終專注純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及整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我國研發電動汽車歷史悠久、技術積累豐富的專業公司,已完全具備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系統、整車結構設計等全套正向集成研發實力。
不過2021年11月,泰源壹號以嘉遠新能源及相關主體一直未完整提供相關資料和說明經營情況、損害其作為股東合法權利為由,對嘉遠新能源提起訴訟。而在2022年5月25日,ST摩登又表示泰源壹號與嘉遠新能源已達成共識,后者已經陸續提供相關資料,向法院提出的撤訴申請也已取得南京市江北新區人民法院的準許。
ST摩登2022年年報“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顯示,嘉遠新能源期末余額與期初相比接近腰斬,僅余4868萬元。
但中喜會計師事務所在“形成保留意見的基礎”上仍表示“我們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判斷投資嘉遠新能源事項交易的商業合理性、交易價格的公允性,也無法判斷管理層對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的是否準確”。
ST摩登及泰源壹號與嘉遠新能源發生的資料調閱糾紛似乎仍未解決。這點也引起深交所的關注。7月7日,深交所向ST摩登下達年報問詢函,就公司投資嘉遠新能源、其他經營情況、控股股東占用公司資金等相關問題進行問詢。
實控人持股比例不斷下降
除了要解決與投資公司的糾紛,可以說,ST摩登正全力“撲火”,包括因未能在法定期內披露2022年年報被證監會立案、控股股東瑞豐集團正處于破產清算階段、還有十多宗訴訟“纏身”。
并且,作為實控人,林永飛對ST摩登的掌舵地位也“搖搖晃晃”,其持股比例不斷下降。
7月4日,ST摩登披露,5月30日10時至31日10時,韓遠榮競拍林永飛的1600萬股已于6月30日完成過戶變更手續。過戶后,林永飛持有ST摩登5385萬股(含表決權委托數量),持股比例為7.56%;韓遠榮持有1600萬股,持股比例為2.25%。
ST摩登7月4日公告
此前于5月24日,ST摩登披露,5月22日-23日,與林永飛作為一致行動人的瑞豐集團所持有的ST摩登1792.88萬股(持股比例約2.52%)在京東拍賣破產強清平臺被韓遠榮以3619萬元競得(仍未過戶完成)。
至此,韓遠榮從林永飛和瑞豐集團手中拍賣得到ST摩登3392.88萬股,全部完成過戶后持股比例將升至約4.76%。
公司表示,截至6月30日,林永飛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9547.5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3.4%。林永飛本次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拍賣完成過戶事項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影響,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不過,這只是表面的“和平”。
5月30日林永飛的股權被競拍后,其所持有的5385萬股,實際上是來自何琳、翁華銀、廣州瑞德金晟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瑞德金晟”)幾名一致行動人的股份委托權。
在那之前,ST摩登曾在5月兩次公告稱,林永飛所持有的公司1600萬股將被拍賣,再加上瑞豐集團因融資融券發生違約自2023年3月23日起將被動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13萬股。上述被動減持及司法拍賣完成后,林永飛、瑞豐集團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公司可能存在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的情況。
不過,5月25日,林永飛便火速與ST摩登三名前十股東何琳、翁華銀、廣州瑞德金晟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簽署協議,后三者均將各自所持上市公司全部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林永飛,合計5385萬股。
而瑞豐集團最新減持公告顯示,截至6月23日,瑞豐集團被動減持了ST摩登687.5萬股,減持后持股數量為1817.88萬股。若瑞豐集團被韓遠榮競拍的股份過戶完成,瑞豐集團僅持有ST摩登25萬股,持股比例降至0.0351%。換句話說,林永飛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將降至7754.67萬股,持股比例約為10.88%。
ST摩登5月24日公告
從ST摩登股份拍賣流轉中,能看到ST摩登的股東還有另一陣營。
2021年期間,因股票質押融資事宜被方正證券展開執行程序,瑞豐集團多次被動減持股份,持股比例不斷下降。在此背景下,ST摩登第一大股東廣州普慧源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普慧源貿易”)于2022年2月與嘉遠新能源投資(廣州)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嘉遠合伙企業”)“聯手”,成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10.9%。
普慧源貿易是在2020年5月通過競拍林永飛持有的股份成為ST摩登新進股東,嘉遠合伙企業則以在2022年1-2月以自有資金通過證券交易所的集中交易購入ST摩登的股票。
普慧源貿易僅在2020年底減持過ST摩登的股票。截至2023年6月6日,普慧源貿易及一致行動人合共持有ST摩登7135.19萬股,持股比例為10.01%。
時代財經注意到,若瑞豐集團被韓遠榮競拍的股份過戶完成,林永飛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ST摩登7754.67萬股,僅比普慧源貿易及一致行動人持有ST摩登的7135.19萬股份數多619萬股。
]]>“買彩票中了1000萬,你最想干什么?”
當彩票越來越貼近年輕人時,諸如此類的問題下總會有“熱心網友”留下自己的答案。而你只要留個心眼就會發現,在商場、便利店、地鐵站,年輕人圍在一起刮彩票的場景變得越來越常見。
財政部6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全國共銷售彩票500.21億元,同比增長52.7%。今年1-5月,全國累計銷售彩票2251.71億元,同比增長50.0%,其中,福利彩票機構銷售717.81億元,同比增長16.2%;體育彩票機構銷售1533.90億元,同比增長73.7%。
彩票銷售大漲的同時,一批有商業頭腦的年輕人已經看到了商機。
陳薇是一名90后,最近在山東某地級市的商場開了一家體彩店,她告訴時代財經,由于目前沒有積累到競彩大客戶,除掉房租、人工等費用,僅小有盈余。不過,進入7月后,她在當地夜市擺起了彩票攤,第一次出攤就賣出2000多元。據她透露,節假日時,她的朋友晚上出一次攤可以賣出8000多元。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少年輕人將刮刮樂/頂呱刮搬進直播間,一位95后彩票店主向時代財經透露,自己直播2個小時可以賣出5-6本,凈收益200多元,還有額外100多元的打賞收益。
門店超20萬家,體彩“圍攻”年輕人
近年來,為了吸引年輕消費群體,體彩作出了不少創新舉措。
2020年10月18日,其推出吉祥物“樂小星”,這也是體彩統一發行26年來的首個吉祥物。2021年,體彩將門店搬進商業綜合體,推出“一家幸運好玩的店”,設計風格年輕時尚,售賣時下流行的各款主題即開型彩票,并設置更適于年輕人操作的觸摸屏自助選號銷售設備。
根據體彩官方提供的數據,截至2022年,體彩實體店覆蓋全國31個?。ㄊ?、區),合計超20萬家。其中,與羅森、美宜佳等便利店合作門店超2萬家;商業綜合體展示體驗中心超500家;交通樞紐、旅游景區店逾百家。
隨著體彩逐步向年輕群體滲透,不少年輕人也將刮彩票作為日常生活中的消遣方式之一。唐婷就發現,今年自家附近的地鐵站出現了3臺彩票機,一般在工作很忙、很累,或者遇到不順的時候就會去刮一張,“覺得運氣不在工作上,可能就在彩票上,算是生活的一種調劑?!?/p>
而當彩票更加貼近年輕人的生活時,不少熱衷刮彩票的年輕人開始擺起了彩票攤、開起了彩票店。
今年7月,00后龐娟的彩票店正式開業,她告訴時代財經,自己考公、考編都以失敗告終,只能另謀他路?!拔易约汉軔圪I彩票,對球類運動也比較了解,加上彩票店開店門檻很低,相較其他行業更容易上手,所以和家里商量之后盤下了一家彩票店,成本7萬多元,包括房租、設備押金、電腦、立柜等支出?!?/p>
她透露,自己所在地區彩票店要求每月至少購買2萬元頂呱刮,現在剛開業,店里沒什么生意,打算周末晚上去擺攤賣頂呱刮。
擺攤賣彩票,周末3小時能賣上萬元
98年的鄧攀比龐娟更早成為頂呱刮彩票攤主,今年6月,他開始與朋友合作在商場附近擺攤。
因為本身有主業,鄧攀一般會在周末和節假日晚上出攤,每次出攤時間3個小時左右,“試過在周一出攤,但營業額只有3000多元,周末或者節假日晚上的營業額基本在6000元以上,有時也會賣到上萬元?!彼硎?。
鄧攀選擇擺攤賣頂呱刮,源于自己朋友開彩票店,可以直接找對方拿貨,“一本體彩頂呱刮售價600元,拿貨價558元,賣出一本掙42元?!睋嘎?,自己其實掙得不算多,但對比擺攤銷售其他產品,彩票攤會熱鬧很多,“賣其他東西還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有些麻煩,彩票相對簡單,桌子一放、彩票一擺,半小時必有顧客上門,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輕人?!?/p>
一般而言,如果有顧客中獎,獎金會由銷售者先墊付。鄧攀表示,有人中獎后,按照兌獎要求把保安區圖層刮開給中獎者兌獎,體彩一般1-5天就會把獎金打過來。目前為止,鄧攀每天兌出去的錢并不多,一方面是大獎不多,另一方面70%的中獎顧客會選擇繼續刮彩票,并不會兌獎。擺攤至今,他只遇到過2個1000元,3個800元,3個500元和一些200元。
97年的林靜則開了一家彩票店,并立志成為新型彩票店主,她開彩票店的初衷非常簡單,“爸爸很喜歡買彩票,媽媽就產生了開店的想法,我覺得這行還不錯,所以就和媽媽在家鄉的主街上開了一家彩票店,一起經營?!?/p>
圖源:受訪者提供
不同于傳統彩票店到店購買,在開店之初,林靜就將顧客引流到線上。她告訴時代財經,自己家在黑龍江,會遇到一些極端天氣影響出行,所以一般進店的客戶都會添加他們的微信,引導他們在線上購買,減少天氣對銷售額的影響。目前,她門店的主要收入來自于線上,“一天最少也有4000元”。
最近,林靜又開始琢磨直播賣彩票,“現在刮刮樂/頂呱刮直播很火,小視頻經常刷到,所以決定自己來嘗試?!泵刻?0點門店關門后,她會在快手平臺直播2個小時,盡管才剛剛直播2次,但每次直播已經可以賣出5、6本。
據體彩工作人員介紹,只要是正規的攤位,擺攤也是合規的銷售渠道。但目前彩票不能通過互聯網銷售,直播屬于比較模糊的地帶。
全職賣彩票,未必劃算
雖然彩票行業正在迅速回暖,但彩票店主也并不都是賺得盆滿缽滿。
今年,方乾辭掉了杭州的工作,回到了老家紹興鎮上,“老家工資普遍只有三五千元,自己開店更自由,正好碰到有彩票店轉讓,所以就盤下來自己做老板?!?/p>
6月,他20多平的彩票小店正式開張。方乾告訴時代財經,開彩票店的投入并不算高,包括門店轉讓費2萬元,一年房租及裝修等費用5萬多元,機器設備押金1萬元,總投入在10萬元以內。
體彩產品主要分為樂透數字型、即開型和競猜型三類,其中,樂透數字型包括超級大樂透、排列3、排列5等,即開型即頂刮呱,競猜型包括傳統足彩和競彩。
目前,方乾店里主要銷售大樂透和頂呱刮,“大樂透一天銷售額最多1000元,頂呱刮則根據情況,幾百到上千元不等,最多一天賣過2000元,利潤率在8%左右,一個月收入4000多元?!?/p>
方乾仍然在等待競彩審批,“如果能在聯賽前審批下來,收益應該會可觀一些?!睋嘎?,競彩一般是彩票店較為大頭的收入來源,2022年世界杯期間,上一任店主一個月的利潤就近10萬元。
開店快一個月了,方乾的感觸是:“工資三五千左右的年輕人可以辭職開彩票店,如果收入在這之上不值得,其實每天需要在店里待上快12個小時,跟上班也差不多?!?/p>
另有一位在湖南某地級市開體彩店11年的老板對時代財直言,“現在彩票店賺不賺錢要看有沒有競彩大客戶,世界杯期間,我通過線上客戶帶來的營業額有50多萬,凈收益約4萬元,有五大聯賽的話,線上客戶帶來的凈收益一個月大幾千元。平時就跟打工差不多,只是時間上相對自由?!?/p>
當下,雖然彩票大盤快速復蘇,但年輕人若想從中抓住商機,似乎也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7月5日,東方甄選在其自有同名App開啟“東方甄選甘肅專場”直播。這也是東方甄選在其自有App開啟的首場直播,并于抖音賬號“東方甄選看世界”賬號同步播出。
據第三方平臺七麥數據,東方甄選為自家App引流的效果明顯。7月4日,東方甄選App在iPhone端的下載量僅有4132,到7月5日則猛漲至29017,7月6日下載量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10000以上,達到14705。在iPhone App Store購物App排名里,東方甄選排名第13名。
此次的直播引流活動由新東方(EDU.NYSE;09901.HK)創始人俞敏洪親自帶隊。7月5日,俞敏洪前往“甘肅行”的第一站甘肅省博物館,App的在線人數約1.2萬,同期抖音直播間人數超過了5萬。截至7月7日下午15:00,東方甄選App直播的點贊量超63萬,抖音“東方甄選看世界”的點贊量超47萬。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東方甄選App的直播頁面與淘寶直播頁面更為相似,左下方為觀眾評論,右下方有正在推介的商品頁面。兩個平臺的直播均有推介圖書、甘肅特產和農產品,但抖音的直播中額外增加了景區門票、蘭州等地的跟團游產品。其中,價值8900余元的“8人團甘青全景大環線8天7晚雙人”銷量超過500。
“‘地方行’這個活動我認為是個很適合東方甄選,除了他家,其他帶貨達人都做不了這個方向。俞敏洪和董宇輝之前積累的良好口碑,能夠有效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助力,這是很難得的?!?月7日,直播帶貨行業從業者李悅(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就東方甄選對自有App的戰略布局等問題,時代周報記者聯系東方甄選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2023年年初,東方甄選的運營主體新東方在線為表明轉型直播業務的決心,更名為東方甄選(01797.HK)。7月7日,東方甄選報收28.20港元/股,跌2.08%,總市值285.99億港元。
俞敏洪親自“帶隊”,圖源:直播截圖
“地方行”獲政府支持
對東方甄選而言,開啟自有App直播也意味著在脫離外部平臺、建立自有生態方面走出了的關鍵一步。
自2022年6月東方甄選靠“邊帶貨邊教學”的風格收到廣泛關注和好評后,其直播帶貨的熱度在近一年內仍在抖音排名前列,但已進入瓶頸期,難以再度復制曾經的增長奇跡。
這也讓東方甄選團隊開始了諸多嘗試,如在農產品外開設了圖書、自營產品、看世界、美麗生活(美妝)等多賬號矩陣。而在內容上,東方甄選也在嘗試以“地方行”為主題,以文旅產品、地方特產、圖書為主推商品。甘肅行則是繼山西、四川后,東方甄選開啟的第三個“地方行”直播。
“地方行”活動也獲得了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配合。俞敏洪在公眾號“老俞閑話”6月5日的文章中表示,“相關政府部門知道我們要在山西直播以后,不僅調動了全省農產品的篩選,還調動了文旅以及農產品的資源配置,也調動了政府各級部門來對我們這次直播進行保障”。
5月20日東方甄選“山西行”首日,短視頻相關播放量突破3億次。5月20日直播間單觀看人次超過2400萬,100多個山西特產幾乎全部售罄,全場銷售額突破7500萬元,訂單數超過130萬單。
此次“甘肅行”也獲得了甘肅地方政府的支持。據甘肅日報,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昌升于7月4日會見俞敏洪一行。胡昌升表示,東方甄選團隊來甘開展直播,是對甘肅的一次全方位宣傳展示。
“這種獲得地方政府支持的直播活動對任何MCN機構來說都是很困難的,但東方甄選能夠獲得地方政府的主動配合,證明了他們的價值和地位?!崩類偙硎?。
根據第三方數據平臺“三眼查”提供的數據,在抖音、快手直播達人帶貨榜6月榜單中,東方甄選銷售額達4.67億元,銷量824.51萬件,排名第三。在東方甄選的直播矩陣中,主打美妝產品的“東方甄選美麗生活”表現亮眼,在“618”當日,“東方甄選美麗生活”銷售額達1266.52萬元。
對標山姆會員店和Costco?
在直播平臺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自建平臺進行直播,對東方甄選以及背后的新東方來說,幾乎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早在2022年8月,東方甄選就在各大應用平臺上線東方甄選App,但在當時,App僅限購物,還沒有開通直播等功能。2023年6月底,東方甄選App上線2.0版本,并在7月正式開啟直播。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東方甄選App上的多個熱銷產品銷量均破萬,且大多是東方甄選的自有品牌。例如,42.9元一箱的東方甄選吐司銷量達5萬+,89元一盒的東方甄選蝦餅銷量超過2萬。
搭建自建直播平臺和自營品牌體系均是俞敏洪的目標。
在2022年6月的一次直播中,俞敏洪曾表示自己對這兩個目標的向往:“未來東方甄選也會非常認真地布局,第一,建立一個立體化的銷售平臺,為更多的中國商家服務,除了抖音以外,也會考慮到其他地方;還會以較快速度自建產品體系,類似于網易嚴選?!?/p>
“抖音直播的流量分發機制對頭部主播來說不算友好,頭部主播永遠會擔心流量是否會不會被小主播們搶走?!崩類傉f。
俞敏洪也曾表示過對外部平臺的擔憂?!盎谕獠康钠脚_所建立起來的熱鬧的商業模式,是有很強的脆弱性的,要夯實長期發展的基礎,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庇崦艉樵凇袄嫌衢e話”中表示。
華福證券在6月29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東方甄選的多平臺運營有利于吸收全局流量,避免對單一平臺依賴度過高,并且可以承接沒有看直播習慣消費者的流量。2023年上半年,東方甄選主賬號帶貨SKU數量達3020款,其中自營品SKU104款,而山姆會員店和Costco分別有4500/3700款SKU。相比之下,東方甄選仍有提升空間。
“立足直播平臺、產品+科技公司、文化傳播公司定位,以優質直播內容、貨品吸引長期用戶群體,豐富自營SKU,以商業模型的正循環持續提升運營壁壘,打造直播間版Costco?!比A福證券在研報中表示。
]]>“賣得老好了,一天能安裝十幾臺,師傅們都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鄙虾D程K寧易購賣場空調銷售人員告訴時代財經,最近一、兩周,生意好得不得了。
7月7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河北中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可達40℃或以上。
就在幾天前,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表聲明,確認地球再次迎來厄爾尼諾現象。據WMO預測,未來五年內,有98%的可能會超越2016年的氣溫,誕生新的“史上最熱一年”。
高溫天氣下,空調的用電需求急劇增加。除去購買空調所必須的“財力”,“電力”則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了廣大居民能否在炎炎夏日實現“空調自由”。
實現“空調自由”主要仍看火電
作為大功率電器的空調,其能耗也相對較高?!案邷責崂讼?,對應的用電負荷會比較大?!眱让晒拍碂犭娪邢挢熑喂竟と藦埥埽ɑ└嬖V時代財經,電力供需關系目前處于一個“供小需大”的狀態。
據中電聯判斷,2023年全國最高用電負荷13.7億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左右,迎峰度夏期間預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南方、華東、華中等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
目前,保障電力供應主要還得依靠火電。據前瞻經濟學人研報,2022年中國火力發電占總發電量比重的69.8%,其發電量仍然超過我國總發電量的一半。此外,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特征是“富煤貧油少氣”,這決定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
“近年來,氣候變化導致高溫熱浪等現象層出不窮,日后,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及范圍還會繼續擴大,力度也會增強。想要應對此類問題,就必須加快非化石燃料的發展?!敝袊茉囱芯繒崭崩硎麻L周大地告訴時代財經,在當前階段,火電仍舊十分重要,需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火電以及其他電力,共同度過用電高峰。
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發揮著兜底保障作用。林源電力儲能研究院院長閆淵告訴時代財經“保證能源安全,需要堅定發展火電的基礎調控能力?!?/p>
張杰也表示,火電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能源保障機組,“只不過在以前,火電主要用于發電,而在以后,火電將在低碳轉型的過程中,更多地去發揮其調節作用?!?/p>
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轉型
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
近年來,新能源實現飛速發展。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5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6.7億千瓦,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5億千瓦,風電裝機容量約3.8億千瓦。
然而,在高溫季節,新能源的供電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笆聦嵣?,每年6月-9月,新能源機組出力會變小?!睆埥鼙硎?,新能源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能發電的前提下是應發盡發的,但是新能源發電受天氣影響比較大,存在著不連續及不穩定等問題。
太陽能發電受到天氣條件的影響,光照充足時,發電量增加,如遇陰天、多云等天氣則會導致發電量減少;風能發電受到風速的影響,風速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發電效果。因此,新能源在夏季供電保障中的作用相對有限。
中金公司在7月5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隨著新能源裝機的快速增長,電網消納瓶頸逐漸顯現,同時電力保供壓力猶在,新型電力系統轉型迫在眉睫,建設亟待加速。
正因如此,儲能的作用便更多地被提及。閆淵表示:“隨著新能源的生產能力越來越強大,需要足夠的儲能把它高效地利用起來?!?/p>
周大地也表示:“技術進步使得當前光伏、風電的轉換效率正在逐步提高。但從長遠來看,還是要大力發展儲能,推動電力供給更加穩定可靠?!?/p>]]>
在發布延期回復關注函公告十天后,鴻博股份于7月6日晚間回復了深交所關注函。
6月20日,深交所向鴻博股份下發關注函,就鴻博股份股票交易存在嚴重異常,公司原有業務與全資子公司北京英博數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英博數科”)擬從事業務之間存在重大差異,新業務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第二次對周韡韡進行股權激勵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等問題,要求鴻博股份于2023年6月26日前進行回復。
在此次回復公告中,鴻博股份表示,公司不存在迎合市場熱點影響公司股價的情況;關于英博數科算力出租業務的規模、技術實力、人才儲備等,鴻博股份稱截至目前,英博數科擁有 AI 算力超過 300P,且全部投入商業租用與項目研發。出租業務規模,設備到貨情況,人才建設儲備有序進行,不涉及夸大性描述。對于兩次對周韡韡進行股權激勵,鴻博股份表示,該激勵是必要和合理的。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一季度,鴻博股份新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以散戶為主。同時,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了“牛散”方士雄的身影,為鴻博股份第三大股東,持有999.99萬股股票,占流通股的比例為2.03%?!芭Iⅰ狈绞啃鄣热刖趾?,4月下旬,鴻博股份的股價開始快速上漲。
至7月7日收盤,鴻博股份報收35.55元/股,距年初的6.65元/股漲幅高達434.59%。
光鮮的股價背后,是飽受質疑的財務。2015年以來,鴻博股份年報連續8年遭深交所問詢?;久娌⒉粯酚^的鴻博股份,為何能夠吸引“牛散們”的關注?
撥開迷霧,從近期監管層對鴻博股份的《年報問詢函》和《關注函》兩份文件來看,都始終繞不開兩個核心問題——鴻博股份與英偉達(NVIDIA.NASDAQ)的合作到底如何?被指定為合作對接人的周韡韡是何許人也?
“彩票龍頭”押中AI風口
鴻博股份的主營業務為安全印務、彩票新渠道服務、書刊印刷與高端包裝印刷等,作為彩票業的龍頭,鴻博股份與當下大熱的AI關聯度并不高。
直到2022年6月,鴻博股份出資1000萬元成立了英博數科,兩個月后,鴻博股份與英博數科、中關村中恒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下稱“服務聯盟”)、英偉達共同合作成立北京AI創新賦能中心(下稱“賦能中心”),該賦能中心主要提供100P英偉達高性能計算及AI推理訓練的算力出租業務。
據浙商證券研究所研報,基于公開資料的不完全統計,目前英偉達在中國4個城市建立了AI創新賦能中心,另有4個城市有過AI創新賦能中心的籌劃計劃。至研報發布,由英博數科運營的北京AI創新賦能中心是目前算力規模最大的中心。
圖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自此,鴻博股份的AI資本故事便由此展開,該公司甚至將原募投項目“彩票物聯網智能化管理及應用項目”的3億元資金變更資金用途,全部用于AI創新賦能中心項目的開展。
在年報回復函中,鴻博股份稱,項目一期所規劃的100P智算中心已經開始投入生產,并于今年5月產生項目收入與利潤,預計今年年底自有算力規模將擴容至3000P。
而在回答該業務的門檻時,鴻博股份表示,公司的優勢在于擁有英偉達服務器產品,可以幫助客戶采購包括英偉達品牌在內的多品牌專業AI設備,即基于公司與英偉達的合作優勢提供相應的服務是英博數科目前重要的業務門檻。
圖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這就是說,英博數科的主要優勢就是幫著英偉達賣產品或服務,類似于“中間人”一樣的存在。這是否能成為英博數科的核心競爭力?
在年報回復函中,深交所也要求鴻博股份補充說明與英偉達的具體合作模式及合作穩定性。
對此,鴻博股份并未正面回復,表示《合作協議》明確了英博數科為北京AI創新賦能中心的指定運營方,具有建設運營智算中心、通用技術創新賦能公共服務平臺、AI創新孵化加速器等總共十方面的權利和義務。與此同時,英偉達公司提供包括深度學習、NLP(自然語言處理)、NGC(NVIDIA GPU Cloud英偉達GPU云)等相關技術與文檔支持,以及NVIDIA標志在英偉達許可的范圍內的合理使用。此外,會計事務所在審計后,亦可證實公司采購英偉達相關設備事項真實可確認。
不過,鴻博股份僅表示公司擁有英偉達DGX系列AI服務器的用戶和運營方,但未說明是否為唯一的一家。
就英偉達與鴻博股份的合作是否與其他境內合作客戶的業務內容存在重大差異,鴻博股份在7月6日的回復函稱,英偉達在國內有不同級別代理、創新加速計劃等多種合作方式,每家合作伙伴擁有的品牌宣傳、合作具體內容等均有不同。英偉達官網展示了合作伙伴及合作業務名稱,涉及英偉達業務的各個方面,目前公司僅了解公司所涉及的與英偉達合作業務中各方的權利與義務,不了解英偉達與其他公司的合作內容及模式,故無法說明其中是否存在差異及差異化程度。
在7月6日回復關注函的公告中,鴻博股份披露了英博數科的經營數據:5月算力出租業務共產生項目收入75.47萬元,扣除當月上述成本后,5月實現項目毛利僅12.51萬元。
股票激勵為何“偏寵”一人?
深交所關注函中,對于鴻博股份兩次股權激勵計劃中激勵對象均出現了周韡韡提出質疑。在《關注函》中,深交所要求鴻博股份詳細說明周韡韡為公司人工智能AI板塊業務提供的核心價值內容,并分析證明激勵對象提供相關價值的能力;以及公司第二次對周韡韡進行股權激勵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周韡韡(右),圖源:英博數科
6月14日,鴻博股份披露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本次股票激勵對象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板塊的業務相關者——英博數科執行董事李寧、鴻博股份負責人工智能AI板塊業務的副總經理周韡韡以及英博數科9名核心業務(技術)骨干。其中,周韡韡被授予了100萬股限制性股票,占本激勵計劃的15.38%,占本激勵計劃公告日股本總額比例的0.2%。7月5日,鴻博股份正式公告了上述激勵計劃。
而2022年12月,鴻博股份也披露了一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該激勵計劃中僅有周韡韡一人被授予了85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前1個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50%,為每股3.68元。
按照7月7日鴻博股份35.55元/股的收盤價計算,185萬股股權激勵價值超6500萬元。
周韡韡是誰?
企查查顯示,周韡韡曾做過科技財經記者、策劃人、投資人,2013年—2018年在澳大利亞澳視傳媒任執行董事;2018年—2019年在豆盟科技(01917.HK)擔任執行董事、CMO,負責投資者關系、公司戰略市場布局;2019年—2021年在36氪(KRKR.NASDAQ)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公司投資者關系、戰略市場、部分政府關系等工作。
2022年8月周韡韡加入英博數科擔任總經理一職,現任鴻博股份副總經理、英博數科總經理。在英博數科的官方公眾號中,周韡韡的對外職位為CEO。
對于深交所的質疑,鴻博股份回復稱,“上述兩次股權激勵是上市公司對周韡韡的定位、前期工作業績及其在公司AI創新業務的重要性綜合評估考慮,并與其充分溝通形成的結果,且上述兩次股權激勵均需要完成上市公司、英博數科的考核營業收入以及個人層面的績效考核等,才可最終行權。是必要和合理的?!?/font>
周韡韡為何被鴻博股份如此看重?從鴻博股份與英偉達簽署的《合作協議》及公告中或許能窺見一二。
公告提及,周韡韡為鴻博股份AI 創新業務主要發起及負責人,經合作方討論,被指定為溝通負責人,負責與英偉達方跨部門協調溝通、爭取產品及 技術資源調度支持、統一多方對外宣傳策略及規則,以確保合作業務的穩定與有序推進。
鴻博股份在《合作協議》中介紹,服務聯盟是在科技部、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等國家部委的倡導與推動下成立的具有社團法人資質的產業創新服務平臺,是科技部、財政部第一批科技服務業國家級行業試點單位,致力于聯合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及科研機構,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協同為使命,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創新服務支持。
也就是說,服務聯盟緊密連接著政府、高校和市場。
服務聯盟官網披露的過往工作成果,主要與AI在文旅方面的應用相關,如沉浸式展演《北戴河等你》、沉浸式互動體驗展演《樂山等你》、沉浸式演藝-多空間沉浸式互動展演體驗《遇見大庸》、沉浸式夜間經濟品牌——姑蘇八點半、黃山花山謎窟沉浸式情景探秘體驗主題園等。
周韡韡與服務聯盟的交集,正是在黃山花山謎窟沉浸式情景探秘體驗主題園的項目中首次出現。2019年8月,在黃山旅游官方平臺正式上線儀式暨數字化發展戰略發布會上,服務聯盟與黃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簽約,共同打造了沉浸式體驗型主題園區黃山花山謎窟沉浸式情景探秘體驗主題園,該主題園曾獲選“2021年度國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工程”。簽約儀式上也出現了豆盟科技的身影,而2019年,周韡韡還在豆盟科技任職。
圖源:服務聯盟官網
據服務聯盟官網,其會員包括華僑城A(000069.SZ)、西域集團、36氪等。從豆盟科技離職后,周韡韡隨后去了36氪擔任高級副總裁,其工作職責也包括政府關系。由此可見,周韡韡與服務聯盟交集頗多。
服務聯盟會員,圖源:服務聯盟官網
除了股權激勵對象偏向周韡韡,鴻博股份設置的考核指標也耐人尋味。
據2022年12月披露的股權激勵計劃,設置的業績考核目標為在第一個解除限售期,鴻博股份2023年的營收不低于5.69億元;在第二個解除限售期,鴻博股份2024年營收不低于5.97億元。今年6月披露的股權激勵計劃顯示,業績考核指標為第一個解除限售期鴻博股份2024年營收不低于5.97億元,英博數科2024年營收不低于2.73億元;第二個解除限售期,鴻博股份2025年營收不低于6.51億元,英博數科2025年營收不低于3.27億元。
上述業績考核僅以收入作為業績考核目標的依據,并未設置盈利方面的指標;而2021年和2022年,鴻博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74億元、5.46億元,而考核指標與鴻博股份2021年的營業收入基本持平。
鴻博股份的誠意有多大,市場的猜測與擔憂就有多大。鴻博股份已連續虧損五年,未設置盈利方面的指標,也是讓這次股權激勵失去了提振業績的意義。
6月26日,就周韡韡與服務聯盟的關系、以及周韡韡兩次獲得股權激勵等相關事宜,時代周報記者向鴻博股份發函詢問,但截至發稿該公司并未回復。
知名“牛散”現身前十大流通股東
為何英偉達會選擇與業績連年虧損的鴻博股份合作?鴻博股份如何中了英偉達這支“彩票”?外界不得而知。
2022年年報顯示,鴻博股份實現營收5.46億元,同比減少5.01%;扣非凈利潤為-0.88億元,已連續五年為負。另一方面,作為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廠商,英偉達在數據中心GPU市場占據超過90%以上的份額。顯然,兩者的市場地位差距較大。
作為局外人,市場投資者對于鴻博股份的熱捧,或許是看重目前鴻博股份手握著英偉達GPU芯片產品的“訂貨單”。
在去年年底,鴻博股份的股東人數還停留在往年的3萬戶左右,而今年一季度迅速飆漲至8.78萬戶。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一季度,鴻博股份新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以散戶為主。
今年一季度,鴻博股份新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包括方士雄、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康燚輝、王赤平、薛昉浩、募證券投資基金等6位。其中,方士雄是較為知名“牛散”,除了持有鴻博股份999.99萬股股票外,他近期還持倉了另一家AI概念股三六零(601360.SH)2999.99萬股,以及王子新材(002735.SZ)、華康股份(605077.SH)等。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鴻博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東情況,圖源:同花順
前十大流通股東出現較大變化,股價在兩個多月的時間翻了數倍,股價異常波動亦引發了交易所關注。除了鴻博股份與英偉達的這層關系外,鴻博股份是否存在炒作熱點的行為引發市場關注。
近年來,鴻博股份因多次蹭上5G、區塊鏈、手游、掃地機器人等概念,股價應聲大漲。
對此,深交所在《關注函》中寫道:“我部再次提醒你公司(鴻博股份)信息披露務必真實、完整、準確,充分提示相關風險,不得存在誤導性陳述,不得利用市場熱點題材進行‘蹭熱點’、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應當體現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客觀、真實、準確、完整地介紹和反映公司的實際狀況,避免過度宣傳可能給投資者造成的誤導?!?/font>
針對是否存在迎合市場熱點影響公司股價的情形,7月6日,鴻博股份亦在公告中進行了回復:除上述路演活動及業績說明會外,公司還通過互動易及電話回復投資者咨詢,各種回復方式公司均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不存在通過互動易回復投資者咨詢、公司高管微信朋友圈、配合媒體報道等多種渠道選擇性發布相關利好信息的情形,亦不存在違反公平披露原則的事項。截至回復之日,公司從未舉辦過面向媒體的公開或閉門活動,未向任何媒體、自媒體提供過有違上市公司信披規則的通告或商業稿件,不存在迎合市場熱點影響公司股價的情形。
]]>
圖源:直播視頻截圖
他提到,今年全球已發布數百個大模型,中國發布超80個大模型,這些大模型的共性是基本都會“對話作詩”,而華為大模型要深入到各行各業,幫助其創造價值。
當日,華為盤古大模型3.0正式對外發布,這是一個面向行業的大模型系列?!氨P古為行業而生,就要為行業著想,”張平安表示,如今,盤古大模型已在氣象、金融、制造、醫藥研發等諸多行業發揮巨大價值。
重塑千行百業
“去年年底,ChatGPT的出現把人工智能推到了一個新風口,當前,通用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最熱門的話題?!?月6日,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并透露華為將在7月7日的華為云開發者大會上推出盤古大模型3.0。
次日,華為對外發布盤古大模型3.0,這是一個面向行業的大模型系列,包括“5+N+X”三層架構:
L0層包括自然語言、視覺、多模態、預測、科學計算五個基礎大模型,提供滿足行業場景中的多種技能需求。
圖源:企業供圖
L1層是N個行業大模型,華為云既可以提供使用行業公開數據訓練的行業通用大模型,包括政務、金融、制造、礦山、氣象等大模型;也可以基于行業客戶的自有數據,在盤古大模型的L0和L1層上訓練自己的專有大模型。
L2層為客戶提供更多細化場景的模型,更加專注于政務熱線、網點助手、先導藥物篩選、傳送帶異物檢測、臺風路徑預測等具體行業應用或特定業務場景。
比如,在氣象領域,盤古氣象大模型是首個精度超過傳統數值預報方法的AI預測模型,同時預測速度也有大幅提升。原來預測一個臺風未來10天的路徑,需要在3000臺服務器的高性能計算機集群上花費5小時進行仿真?,F在基于預訓練的盤古氣象大模型,通過AI推理的方式,研究者只需單臺服務器上單卡配置,10秒內就可以獲得更精確的預測結果。
在金融領域,盤古金融大模型可以通過銀行的各種操作、政策、案例文檔進行預訓練,根據客戶的問題,為柜臺工作人員自動生成流程和操作指導,將原來需要平均5次的操作降低為1次,辦結時間縮短5分鐘以上。
對于制造領域,過去單產線制定器件分配計劃,往往要花費3個小時以上才能做齊1天的生產計劃。盤古制造大模型學習華為產線上各種器件數據、業務流程及規則以后,對業務需求進行準確的意圖理解,并調用天籌AI求解器插件,1分鐘即可做出未來3天的生產計劃。
至于藥物研發領域,張平安在現場舉了一個例子,原來一款新藥研發平均需要10年時間、花費10億美金。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助力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冰教授團隊發現全球40年來首個新靶點、新類別的抗生素,并將先導藥物研發周期縮短至1個月、研發成本降低70%。
張平安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Cloud)媒體溝通環節表示,“華為在AI大模型領域投入非常大,而在商業化落地方面也為客戶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模式,但現在談AI大模型收益還為時過早?!?/p>
人工智能開啟新黃金10年
2021年4月,盤古大模型正式對外發布。盤古大模型發布以來,已經發展出L0、L1、L2三大階段的成熟體系持續進化。
去年9月,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華為云盤古預訓練大模型已完成從學術大模型到產業大模型的轉變,形成“基礎大模型-行業大模型-細分場景大模型”的發展路徑,并在醫療、互聯網、金融、煤礦、農業、氣象等領域中實現降本增效。
今年,胡厚崑則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提出,人工智能的發展,關鍵要走深向實。圍繞這個目標,華為表示,一方面要打造強有力的算力底座。另一方面,從通用大模型到行業大模型,真正讓人工智能使能行業,助力科研。
算力是訓練大模型的基礎。在本次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Cloud)上,張平安宣布單集群2000P Flops算力的昇騰AI云服務在華為云的烏蘭察布和貴安AI算力中心同時上線。昇騰AI云服務除了支持華為全場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外,還支持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AI框架。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攝
同時,這些框架中90%的算子,都可以通過華為端到端的遷移工具平滑遷移到昇騰平臺。例如,美圖僅用30天就將70個模型遷移到了昇騰,同時華為云和美圖團隊一起進行了30多個算子的優化以及流程的并行加速,AI性能較原有方案提升了30%。
根據胡厚崑透露,目前華為云生態已孵化20多個基礎的大模型,同時還適配了10多個業界主流的大模型。另外,華為云盤古大模型已經深入金融、制造、政務、電力、煤礦、醫療、鐵路等10多個行業,支撐400多個業務場景的AI應用落地。
據悉,盤古大模型采用完全的分層解耦設計,可以快速適配、快速滿足行業的多變需求??蛻艏瓤梢詾樽约旱拇竽P图虞d獨立的數據集,也可以單獨升級基礎模型,還可以單獨升級能力集。
在L0和L1大模型的基礎上,華為云為客戶提供了大模型行業開發套件,通過對客戶自有數據的二次訓練,客戶可以擁有自己的專屬行業大模型。
不過,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Cloud)媒體溝通環節,華為相關負責人表示,華為云盤古大模型全棧技術均由華為自主創新的,沒有采用任何開源技術,且華為云盤古大模型定位于賦能千行百業,這里面必將聚集無數行業大數據(涉及行業機密等),因此未來盤古大模型不會開源?。
“我們非常有幸共同見證了科技革命的幾次浪潮,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云計算,到人工智能,每一輪的變革都給社會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毫無疑問,站在今天,通用人工智能正給我們無窮的想象空間,也正帶領我們走進下一個黃金的10年?!焙駦嬚f道。
]]>集邦咨詢近日發布的7月上旬液晶面板報價顯示,電視面板6月站上現金成本后,各尺寸繼續漲價,其中55英寸電視面板價格相比去年12月上旬上漲近四成。均價長期不波動的桌上顯示器與筆記本面板產品,7月上旬也有部分產品小幅漲價。
“顯示業務二季度大尺寸產品價格上漲將推動毛利率改善,這是比較確定的?!?TCL科技相關負責人在此前投資者活動中表示。
京東方A(000725.SZ)近日也在投資者活動中表示,隨著下半年促銷季到來,終端銷售回暖,LCD(液晶)產品有機會迎來量價齊升,預計2023年半導體顯示行業呈現先低后揚趨勢。
面板行業從谷底開始回暖,市場機會在哪里?
7月6日,TCL華星CEO趙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顯示市場主要還是結構化、局部性的回暖。因此廠商不會一味調高稼動率,但會關注細分領域的機會。
除大尺寸化趨勢下LCD電視迎來結構性機會外,國內多家LCD廠商也在增加車載顯示屏等IT產品的比例,此外,隨著折疊屏手機需求增長,也帶來更多柔性OLED屏需求。
部分價格回漲
在面板廠商前期控產的作用下,行業供需改善,TV面板價格回暖跡象尤其明顯。
集邦咨詢數據顯示,7月上旬,65英寸、55英寸、43英寸、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均價比前期上漲1~3美元。
電視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反映于部分電視終端價格。慢慢買平臺顯示,不少在京東熱銷的電視近期已停止降價,部分甚至小幅漲價,例如,某款熱銷65英寸TCL電視6月初售2600元左右,近日售2999元;某款熱銷42英寸海信電視年初最低價733元,7月以來價格均在870元以上;某款熱銷Vidda32英寸電視年初價格不及500元,7月以來穩定在540元以上。
近期投資者活動上,TCL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三季度主要面板廠盈利恢復的情況下,隨著圣誕、黑五等年底備貨旺季來臨,判斷電視面板價格依然維持上漲趨勢。
IT產品中,筆記本電腦近日需求也開始回暖,帶動面板價格松動。集邦咨詢預估,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將達4045萬臺,季度增長15.7%,是連續6個季度以來首次恢復增長。7月上旬,液晶筆記本面板中,14英寸TN面板價格迎來小幅上漲,均價比前期上漲0.1美元。
不過,多個面板廠商對近期行業回暖持謹慎態度。7月5日,京東方接受機構調研時提到,行業平均稼動率在需求恢復及供給側盈利優先經營策略的背景下謹慎提升。趙軍也表示,包括華星在內的頭部面板企業,在市場需求未大幅度增加情況下,應會堅持動態調整稼動率以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基本策略。
趙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回顧過去兩年,在重資產的約束下,企業仍傾向于提高稼動率、攤薄高昂設備折舊成本,造成產能持續攀升和市場需求波動之間的根本性矛盾。2022年市場快速周期下行證明了這條路徑已行不通,企業于是開始動態調整稼動率、適應市場需求變化,長遠看,要使行業走出低谷,還是要靠創新驅動。
行業緩慢復蘇的背景下,多家國內面板廠近期股價仍在緩慢提拉。6月30日至7月7日,TCL科技(000100.SZ)股價累計上漲8.05%,京東方A累計上漲9.09%,深天馬(000050.SZ)累計上漲3.75%。
后市怎么走?
經由此輪面板周期下行,產業結構加速調整,部分韓國廠商面對市場壓力加速退出液晶面板產能,國內面板廠則在LCD領域鞏固優勢,且在OLED領域加速滲透,這有望為后續國內面板行業周期上行提供增長動力。
據洛圖科技近日發布報告,液晶電視領域,今年5月中國大陸電視面板廠出貨量占有率69%,同比提升2.3個百分點,全球液晶電視面板業的話語權由中國大陸廠商掌控。
時代周報記者從CINNO Research獲取的數據顯示,LCD領域,今年上半年國內面板廠的手機顯示面板出貨面積全球占比達80%,Monitor、Tablet、商顯顯示面板出貨面積全球占比60%左右。調研機構DSCC此前曾判斷,國內LCD面板份額預計將從2020年的53%上升到2025年的71%。
7月7日,CINNO Research資深分析師劉雨實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國內LCD面板廠僅在車載顯示和筆記本電腦顯示面板領域份額仍未超過50%。接下來,在大尺寸趨勢下,國內廠商在超大尺寸LCD TV和商顯面板有發展機會,隨著新能源車行業迅猛發展,未來國內廠商在車載顯示領域份額將進一步提升,電競顯示器與高端筆記本電腦領域也需爭取更大市占率。
OLED領域,國內面板廠商近期也取得標志性突破。市場研究機構Stone Partners日前發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預計華星光電、天馬、維信諾、京東方四家國內廠商在柔性OLED領域的市場份額共50.2%,超過韓國廠商LGD、三星的49.7%。而去年第一季度,三星還以58%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國內廠商市占率僅30.3%。
圖源:圖蟲創意
這是由國內手機廠商發力折疊屏所拉動。此前三星依托OLED柔性屏優勢開拓折疊屏手機市場,但隨著國內手機廠商小米、OPPO、vivo、榮耀等入局折疊屏手機,擠占三星市場份額,作為供應商的國內面板廠則獲得更多OLED柔性屏訂單。例如,京東方是榮耀折疊屏Magic V的供應商,維信諾是華為P50 Pocket和榮耀折疊屏的供應商,華星光電是聯想moto razr、小米折疊屏的供應商。
展望后市,折疊屏手機還有增長動力。在2022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330萬的基礎上,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預測,今年出貨量將突破500萬,市場將在2024、2025年有新一輪爆發。
趙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隨著折疊屏功耗技術改進、價格下降和輕薄化,可預見折疊屏未來會達千萬級市場,在此基礎上還有可能達到過億銷量。此外,TCL華星OLED領域另有發力點,TCL華星預計在2024年實現印刷OLED小批量量產,并會在中尺寸領域推動產業化。
劉雨實告訴時代周報記者,OLED智能手機產業格局發生變化,國內廠商追趕韓國廠商速度加快,未來國內面板廠在OLED的主要機會包括在滲透率較低的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車載顯示領域加速布局,Tandem OLED、光刻掩膜蒸鍍等新技術也將為行業帶來新變數。
]]>今年是中國公募基金發展的第25年,據基金業協會公告的最新數據,公募基金總規模已達到27.77萬億元,基金產品數量高達10890只,基金管理人數量也達到了156家。本次高質量發展論壇聚集多名業內專家,展望宏觀經濟與市場發展,探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投資策略,深度思考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與“AIGC”主線并駕齊驅的“中特估”主題受到市場廣泛關注。本次中期策劃會也組織了“中特估”投資機會探討圓桌論壇。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三部投資總監、基金經理蔡濱邀請了方正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師曹柳龍、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三部投資副總監/基金經理沙煒、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基金經理王晗、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四位對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有深入洞察的首席分析師與基金經理一同解讀“中特估”估值機制,這種新的估值體系將如何作用于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
圖片來源:圖蟲
“中特估”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簡稱,最早在2022年11月由中國證監會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旨在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對于“中特估”到底是什么,怎么理解?曹柳龍表示,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看法。他認為,要從本質理解“中特估”,這套體系是中國特色的估值方法,這套方法不僅要對經濟性ROE定價,同時要對正外部性定價,正外部性包含了社會責任、安全、高端制造轉型升級等諸多方面。
他還指出,現在“中特估”正經歷正外部性內部化的過程,打破過去西方經濟學體系僅從經濟性定價的模式。曹柳龍還表示,“我們團隊一直比較看好‘中特估’,尤其今年3月下旬,當時中特估央企指數持續調整我們也堅定看好?!?/p>
陳顯順也看好“中特估”的投資機會,他從盈利端和流動性兩方面分析了目前適合投資“中特估”的理由。他表示,央國企占GDP的比重大約是六七成。從不同年份的數據來看,2021年是六成,2022年接近七成,央國企作為經濟總量支柱型的結構,決定了經濟大方向的走向。如果判斷目前經濟處于弱復蘇階段,盈利增速有壓力的情況下,“中特估”具備盈利優勢。
第二是流動性問題,今年市場情況相對特別,在目前資產荒的格局下,高股息資產稀缺性很明顯?!爸刑毓馈敝械闹攸c公司,如銀行、建筑、煤炭等股票分紅率高于無風險收益率。因此,市場利率水平也決定“中特估”潛在回報率相對較高。
基金經理們則主要從調研及投資的角度給出各自的理解。王晗提到,“我今年比較早就開始進行‘中特估’產業調研,我覺得今年調研和以前區別非常大。今年央、國企主要領導跟我們交流數量顯著增多,交流內容也更聚焦業務,說明企業對投資者重視程度在提升?!彼€舉例說明,今年很多‘中字頭’企業開始對旗下各上市子公司進行排序,要求各平臺考核市值管理、市值訴求及與投資者交流頻次等,并要求從企業制度層面對以上項目進行評估。
王晗也向投資者分享自己感知到的市場對“中特估”態度的變化。首先,第一個階段是今年1-4月,“中特估”剛提出來,市場主要關注的是低估值、高股息的央、國企;第二個階段是5-6月,市場表現開始明顯分化,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關注到并不是所有央、國企都足夠好,具備經營改善的空間和條件。這個階段,有能力改善業績的公司開始被關注;最后階段是7月及下半年,主要關注業績、財務報表兌現的情況。
他還提到,“中特估”最根本的目的是讓優質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獲得融資能力。如果PB長期低于1,這些公司就不具備再融資能力,違背了上市的初衷。從這個角度出發,第一步是讓長期、有效、良好發展的中字頭企業恢復資本市場融資造血能力,之后的表現則取決于公司業務能否長期實現穩定的價值創造,滿足這點的企業才可能長期維持一倍以上PB。
沙煒從運營商及石油石化兩個行業分析了其在各自業務上的經營優化及盈利能力的提升,并認為這些方面的變化將顯著提升其估值水平。他還提到,除這兩個行業外,煤炭、有色、中醫藥、教育等行業均在發生類似變化。他強調,“‘中特估’指數的表現,肯定不止是概念和主題,是能落實到具體行業、具體公司的系統變化。他之后也持續看好這個方向,也將努力尋找經營趨勢向上和估值向上的央企、國企?!?/p>
?
]]>作為一線城市樓市的風向標,深圳房企的銷售策略向來是其它房企效仿的樣本。但正如業內所言,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本土房企率先打響下半年降價第一槍。
7月1日,位于寶安沙井的鴻榮源珈譽府啟動誠意登記。開盤期間,鴻榮源給到四重優惠——開盤98折、凍資99折、購房96折、當天簽約99折,折后單價比同片區樓盤每平方米便宜六七千元。
福田中心區的競爭同樣激烈。
7月5日,多家代理中介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關于承翰灣尚·駿璽的打折信息。承翰灣尚·駿璽備案均價約10.26萬元/平方米,主要銷售約78-86平方米房源。根據中介宣傳,該項目近日推出少量工抵房,首付低至70萬元。這個首付價位,通常出現在龍崗、坪山等較為偏遠區域的剛需樓盤。
下半年開局即沖刺,與上半年銷售情況不及預期有關。
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TOP 20房企流量銷售金額為1020.79億元,突破千億大關,但同比下滑26.7%;流量銷售面積為161.63萬平方米,同比下滑14.2%;銷售均價約6.31萬元/平方米,較去年同期的7.40萬元/平方米下降14.73%。
“上半年深圳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與入市量相比,占比處于較低水平,并無明顯‘翹尾’行情?!笨硕鸨硎?。
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也在6月30日召開的萬科2022年度股東大會上承認,市場的復蘇比他三個月前預想的“時間更長一點、壓力更大一點”。
多家機構認為,年中營銷節點結束,但銷售持續承壓,房企仍需繼續加快出貨,折扣營銷力度將持續。
近身相搏半程賽
剛剛過去的年中節點,深圳房企剛打完半程賽。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前海豪宅項目是主戰場之一。
6月中下旬,前海兩個套均總價超千萬的豪宅項目深業云海灣、招商蛇口一灣臻邸前后腳入市。
搶跑的深業云海灣掌握主動權,率先拿下百億業績。
6月14日,深業云海灣取得預售許可證,推出919套住宅,備案均價約9.2萬元/平方米,套均總價約1137萬元。這是目前前海最具性價比的價格——最低單價約8萬元/平方米,備案均價與銷售限價持平,贈送簡裝。
價格攻勢下,深業云海灣去化成績亮眼。6月24日,深業云海灣在五星級酒店文華東方酒店開盤,經歷15小時最終售出900套房,收金100億元,去化率高達98%,是今年深圳首個開盤當日銷售額破百億的住宅項目。
深業收金百億,壓力給到隨后入市的招商蛇口一灣臻邸。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一灣臻邸原計劃在端午假期開放樣板間,6月底入市,但實際在樣板間開放當天,項目便同步發布了銷售方案。業內人士認為,招商蛇口推盤節奏緊湊,是為了給半年報貢獻更多業績。招商蛇口2023年的業績目標是3300億元,今年前5個月累計實現簽約銷售金額1368.11億元。
6月22日,一灣臻邸啟動誠意登記,銷售周期僅9天??晒Ρ鹊氖?,深圳大部分新盤的開盤大約持續半個月,比如深業云海灣,6月14日公示銷售方案,6月30日為最后簽約日。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在意向登記期間,一灣臻邸的銷售人員至少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了6張倒計時海報,提醒潛在客戶抓緊時間登記。
6月28日,一灣臻邸在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正式選房?,F場用了大量橙子和香蕉裝飾,寓意“成交”?!伴_發商還擺了圓桌,給準業主準備了氣泡水、水果和甜品?!币幻啻螀⒓舆^樓盤選房的從業者表示,“以前的線下開盤,大家都是坐成一排,跟開大會似的,午餐有漢堡和礦泉水就不錯了?!?
一灣臻邸選房現場,圖源:社交平臺
除了在銷售過程中花費心思,招商蛇口在價格上也給出誠意。一灣臻邸此次推售房源備案均價約10.7萬元/平方米,毛坯備案價格銷售,按裝配式建筑實施方案交付,不另行收取相關費用。此外,準業主在6月30日前完成簽約,可享受5萬元-10萬元的總價減免。至選房結束,一灣臻邸收金33億元。
剛改、剛需項目的競爭同樣激烈。
位于龍華紅山的深業頤樾府,備案均價約7.2萬元/平方米,一套3房單位的最低總價約534萬元。同片區三年前入市的樓盤,均價高達9萬元/平方米,同樣的3房單位門檻價超過800萬元。
華潤置地與招商蛇口在坪山共同開發的一新盤,推出精選房源限時85折的優惠。招商蛇口深圳區域發起6月品牌主題活動“鯨喜6·18”,聯動4城16盤,精選房源低至86折,并送出東南亞往返機票等禮品。
根據克而瑞數據,今年上半年,深圳TOP 20房企銷售均價約6.31萬元/平方米,較去年同期的7.40萬元/平方米下降14.73%。?
深圳一新盤認籌現場,時代周報記者攝
價格戰升級
并不亮眼的半年度成績未能給結束半程賽的選手們爭取到些許喘息的空間。對大多數房企來說,下半年,開局即是沖刺。
7月3日,深圳市住建局發布深圳市2023年三季度計劃入市商品房房源信息,將有34個商品房項目計劃入市,預計供應面積約173.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約147.0萬平方米、14957套??晒Ρ鹊氖?,今年上半年,深圳一共賣出16209套一手住宅。
海量供應的背景下,房企去化壓力徒增。這意味著,價格戰仍將繼續。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市場上可選擇的項目比較多,購房者眼花繚亂,因此一定的價格折讓可以使項目的銷售情況更好,是一個劃算的選擇。?
深圳本土房企鴻榮源率先打響下半年降價第一槍。
7月1日,鴻榮源珈譽府啟動誠意登記,推出1401套住宅,備案均價約5.51萬元/平方米。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鴻榮源給到購房者四重優惠——開盤當天98折、成功凍資99折、購房優惠96折、準時簽約99折,折后均價約5.08萬元/平方米。此外,購房者參與選房即可領取800元購物卡,全款客戶贈送首年物業費。
業內稱,鴻榮源此舉讓沙井新房價格一降到位。作為價格參照物的是今年1月入市的網紅盤萬豐海岸城瀚府,該項目距離珈譽府約2公里,半年前的備案價格是5.75萬元/平方米。
龍崗布吉的剛需項目招商臻城優惠返場。結束年中沖刺后,招商臻城借勢入伙再推促銷活動,折扣低至9折且指定房源還有專屬折扣,部分特價房優惠幅度在62萬元-101萬元之間。
去化艱難,中心區的豪宅項目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價格戰。
7月5日,多家代理中介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關于承翰灣尚·駿璽的打折信息。時代周報記者從代理中介處了解到,承翰灣尚·駿璽推出少量面積約80平方米的工抵房房源,首付低至70萬元。該項目位于福田水圍,于今年5月入市,備案均價約10.26萬元/平方米,截至目前處于“已備案”和“已簽認購書”狀態的房源11套,去化率約6.6%。
不過,項目方否認了打折信息。當天深夜,該項目在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關于2023年7月5日網絡上出現本項目‘8折銷售’、‘送兩成首付’等銷售信息,與事實嚴重不符?!?/p>
“上半年新推盤項目之間分化嚴重,多數樓盤去化慘淡,給予較大折扣不是沖刺搶收,更可能是資金回籠需求?!敝性禺a華南區總裁兼深圳中原總經理鄭叔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市場復蘇不及預期,新房去化走低,開發商信心不足,加大折扣促銷也是情理之中,或者以后折扣常態化以加快銷售。
下半場何處去?
回顧上半年,由于購房者對未來的預期感到不確定、不明朗,市場起起落落,并最終收獲了一個寡淡的成績單。
克而瑞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6月,深圳TOP 20房企流量銷售金額為1020.79億元,同比下滑26.7%,累計跌幅較5月擴大;TOP 20房企流量銷售面積為161.63萬平方米,同比下滑14.2%。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內部分化越發明顯,TOP 20房企中,前十房企累計銷售金額達745.88億元,累計銷售面積達118.59萬平方米,分別占比73%、73%。
具體到房企方面,均有銷售指標出現下滑現象。
華潤置地排名上升1位,超越深鐵置業拿下2023年1-6月深圳流量雙榜冠軍,業績分別為148.19億元、29.67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50.7%、增長5.4%。6月流量業績分別為45.47億元和9.96萬平方米,環比分別增長39.4%、133.8%。
深鐵置業以累計業績130.82億元、15.88萬平方米位于流量雙榜第二,同比分別下降18%、36.7%。
值得一提的是,華潤置地和深鐵置業聯合開發的北站超核萬象中心,拿下2023年1-6月深圳普通住宅預售項目銷售金額與銷售面積雙榜冠軍,貢獻了64.07億元的銷售業績與8.83萬平方米的銷售面積。
萬科累計業績達100.71億元、13.57萬平方米,位于流量雙榜第三,銷售金額同比上漲31.1%,銷售面積同比下滑13.6%。
招商蛇口以71.75億元在流量金額榜排名第4位。中海地產銷售流量金額31.79億元,未能進入前十。金地集團銷售流量金額24.15億元,排名第19位,與去年同期持平。新潤園地產、保利置業、勤誠達是新上榜房企,排在第15-17位。
對于市場后市,無論是機構還是從業者,均認為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將是解局的關鍵。
克而瑞認為,若7月無強有力的政策出臺,整體新房成交規模還將低位持穩,環比降幅和累計同比增幅將持續收窄,維持弱復蘇主基調。
何倩茹看法一致。她表示,上半年深圳新房市場一手住宅備案16209套,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5%,但與去年下半年相比是下跌的,回暖的程度不及預期?!皬哪壳暗沫h境看,購房者的預期較弱,包括對房地產市場前景的預期和自身收入的預期,市場動力欠缺。如果后期市場沒有新的政策出臺,成交量預計仍將維持在低位徘徊?!?/p>
“目前市場預期下,若無有效政策刺激,低迷走勢將持續。但從政府態度看,深圳政策還有調整空間,力度也會加大,市場可能受政策刺激有反彈的機會?!编嵤鍌惐硎?。
]]>隨著消費回暖,百貨龍頭王府井(600859.SH)發布了一份亮眼的業績預告。
7月6日,王府井披露業績預告稱,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9億元-5.4億元,同比增加29%-42%;扣非凈利潤4.5億元-5億元,同比增加180%到212%。公司同時發布2022年度分紅方案,擬每股派現0.1元,合計派現約1.14億元。
當下傳統百貨業態正在尋求轉型,王府井首家獲批的免稅店——萬寧王府井國際免稅港被寄予厚望,該店已于今年4月9日正式開業。
7月7日,資深零售專家王國平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王府井上半年業績預增,是基于去年基數較小、奧特萊斯發力以及免稅業務增量,其傳統業務亮點不多?!?/p>
雖然免稅業務或成為未來的一塊“招牌”,但實際上離王府井拿到這塊牌照已經過去了近三年。
在王國平看來,王府井的免稅業務基于牌照紅利,整體來說可圈可點,但在經營上并未超出預期?!霸谖磥黼x島免稅增速會陸續放緩的大背景之下,王府井的核心機會在于市內免稅能否突破壁壘,提前落地?!?/p>
二季度凈利同比增超5000%
王府井業績預增,主要源于其主營業務的較大改善。
“隨著經濟復蘇向好,多元消費需求持續釋放,零售市場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公司旗下各業態、門店緊抓消費復蘇回暖機遇,營業收入持續改善?!蓖醺诠嬷蟹Q。
具體到各大業態,今年上半年,奧特萊斯和購物中心恢復態勢最為明顯,公司稱均較上年同期實現較大增幅。
單季度來看,根據光大證券7月6日一份研報測算,2023年第二季度,王府井實現歸母凈利潤2.64億元-3.1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5503%-6566%。去年同期,王府井歸母凈利潤僅445.87萬元。
7月7日,時代財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王府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從整個行業來看,奧萊和購物中心都恢復的比百貨要好,具體數據會在半年報中有所披露”。
時代財經注意到,奧特萊斯業務是今年一季度王府井的主要“增長極”。公司經營數據公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奧特萊斯業態實現營業收入5.33億元,較上年增加30.55%,增長幅度居六大業態之首;不過免稅業務營收僅5599.4萬元。
傳統百貨方面,仍不改“落寞走勢”。2022年,王府井百貨業態的營業收入出現22.11%的劇減,今年一季度下降7.12%。
圖片來源:王府井2023年第一季度經營數據截圖
市內免稅或成未來主要增量
在免稅這塊大蛋糕面前,王府井剛剛落地的免稅業務備受市場關注。
4月9日,位于海南省萬寧的王府井國際免稅港正式運營。自2020年6月拿到免稅牌照以來,歷經近3年時間,
今年上半年,海南離島免稅市場表現有所復蘇。據海南省政府網,今年上半年海南12家離島免稅店總銷售額323.96億元,同比增長31%。
萬寧旅文公眾號同時顯示,今年春節期間(試營業階段),萬寧王府井共接待游客25.77萬人次,銷售總額7132萬元。據華西證券6月份研報引述文昌海關數據,截至目前,王府井國際免稅港免稅銷售額1.3億元。
上述王府井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時代財經,“免稅業務剛開業,可能前期不會給企業帶來太多利潤,因為(前期的)成本等費用比較高?!?/p>
王國平認為,過去幾年時間里,王府井的免稅業務推進速度較慢、發力過于保守,整體上低于市場預期。
“當時王府井沒有合適的網點來落地免稅,此外,有稅與免稅業務之間的經營邏輯、壁壘、思維等也未能有效打通,沒能及時搶到當時的市場紅利,會缺少部分增量”,王國平向時代財經分析稱,“在離島免稅增速陸續放緩的背景下,(王府井國際免稅港)在常態化期間開業,也是對其實力的更大考驗?!?/p>
免稅業務方面,王府井與免稅龍頭中國中免(601888.SH)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國平對時代財經表示,二者的大部分業務并不存在明顯重疊,“中免的核心在于離島免稅、機場免稅,其中機場免稅今年同比空間較大。王府井萬寧地區業務與中免在區域上基本沒有正面沖突?!?/p>
王國平指出,對于王府井來說,市內免稅業務是其未來的主要增量?!埃ㄍ醺模┖诵臋C會在于其市內免稅能否突破壁壘,提前落地,增量空間的大小則取決于市內免稅的政策空間?!?/p>
此前2020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二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曾提出,進一步完善免稅業政策,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
王府井也在年報中提到,市內店和其他類型免稅店的開設也需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履行相應的審批后方可開設,“2023年,公司將積極推進口岸、市內免稅店建設的布局,力爭實現新突破?!?/p>
中國中免則在7月7日盤后公布了業績快報,公司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58.58億元,同比增長29.68%;實現凈利潤38.6億元,同比下降1.87%。
7月7日,王府井開盤領漲板塊,最終收漲3.20%,報20.64元/股,總市值234.27億元;中國中免則收跌1.22%,報109.66元/股,總市值2268.71億元。
今年年初以來,中國中免A股股價幾近腰斬,王府井區間跌幅亦超過26%。
]]>上半年,理想累計交付接近14萬輛,高居造車新勢力車企半年交付成績單榜。蔚來和小鵬的交付量卻有點不夠看,蔚來交付5.6萬輛,小鵬交付4.1萬輛,兩家數據相加,也比理想少了差不多4萬輛。
而僅僅在半年前,“蔚小理”還是同一戰壕里的兄弟。2022年理想、蔚來、小鵬分別交付13.3萬輛、12.2萬輛和12.1萬輛,總的來看不分伯仲。
遙望2014年,彼時蔚來和小鵬率先成立,而理想則在2015年加入,當時市場并不看好這三兄弟,更有人戲謔為“電動車三傻”。
一轉時間近十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已經超過了2000萬輛,市場滲透率更是超過了30%。與往昔不同的是,如今有更多的新勢力加入,傳統車企也開始紛紛轉型,新能源車賽道變得愈發擁擠,強者林立。
各家CEO就像賽車手,手握方向盤、腳踩電門,憋著氣卯著勁過彎。
眼下看起來,理想似乎拉開了優勢,但是對暫時領先的理想而言,純電車型的推出仍是一個未知的新挑戰,要踩的坑或許一個都不會少。而對于暫時落后的蔚來和小鵬來說,彎道后還有直道更有無數個彎道。
可能,“蔚小理”其實沒有走遠。
“蔚小理”變“理蔚小”
半年前還處于差不多同一水平線上的“蔚小理”三家,如今看起來頗有高下立見的感覺。
6月,理想新車交付量達到32585輛,突破3萬輛大關,創下其單月交付的新紀錄。此外,理想上半年累計交付量達到139117輛,已經超過其在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6月交付及上半年交付成績占據造車新勢力成績榜榜首。
理想的這一波狂飆始于今年1月份,1~5月份理想銷售量穩步上升,分別交付新車15141輛、16620輛、20823輛、25681輛、28277輛,直至6月創下交付破三萬輛記錄。
針對上半年的交付成績,李想更是在社交平臺上直言:“產能成為了交付量最大的瓶頸,而不是需求?!苯柚裂鄣匿N量表現,理想的交付成績單直接從“月更”進入到“周更”模式。
對比起來,另一邊的蔚來和小鵬則是另一番光景。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蔚來和小鵬6月份分別交付新車10707輛和8620輛。半年累計來看,蔚來和小鵬分別交付新車55707輛和41435輛,堪堪達到去年全年交付成績的一半,但與理想的交付數據相比,則相去甚遠。
反觀小鵬,自1月以來,小鵬銷量起步已經相對落后,只交付了5218輛,之后的提升也十分吃力。前兩月以每月千輛左右的幅度增長,分別交付6010輛和7002輛,到3月以后,增長幅度縮小至幾十輛幾百輛,到6月才再次以千輛幅度增長,達到8620輛。
蔚來方面,在2月份完成年內首次破萬輛交付后,后續的交付量便開始急劇下滑,3月、4月及5月分別交付新車10378輛、6658輛及6155輛。在公布價格及權益方案調整后,6月份的交付才重回萬輛級別。
難堪的銷售數據背后是嚴峻的財務數據。2023年一季度的財務報告顯示,小鵬和蔚來兩家凈虧損分別為47.4億元和23.4億元。而理想卻已經在2022年第四季度單季扭虧為盈,并且在2023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4.1億元,成為三家中唯一一家盈利的車企。
從汽車毛利率來看,理想一季度的毛利率達到19.8%,相比2022年底有微弱增長,保持著穩定的盈利能力。但蔚來和小鵬由于銷售承壓,汽車毛利率也急劇下滑。蔚來方面,汽車毛利率由2022年一季度的18.1%跌至5.1%,小鵬的毛利率則在本就不高的基礎上直接由正轉負,從去年同期的10.4%跌至-2.5%。
“蔚小”的難題
無論是面上的銷售數據還是里子的財務數據都表明,中場戰事已近,小鵬與蔚來先后陷入各自的困局,并且正在用各自的方式“自救”。
小鵬滑入頹勢的轉折點,是G9的上市。G9預定開啟首日訂單便達到22819輛,但由于不同版本車型配置復雜,引起網友爭議。
G9失利的背景下,小鵬內部開始推進架構體系的調整,并引發一系列人事變動。前長城汽車原總裁、有著“車界鐵娘子”之稱的王鳳英也被邀請加入到小鵬。
時間到了2023年,小鵬對曾在2021年創下新勢力“銷量神話”的旗下爆款車型P7進行升級改款,推出P7i,可惜供應鏈和交付方面也開始掉鏈子。
在今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何小鵬表示,今年2月起,小鵬每月訂單水平環比大幅增長,新品P7i的訂單表現超出預期,但由于供應鏈問題,P7i產能不能滿足交付需求。他表示,6月開始,小鵬汽車將和供應商大幅提升零部件產能,進而放大p7i的銷量貢獻。
而最近才上市的G6,也被看作是小鵬扭轉局勢的“救命稻草”,何小鵬和團隊都為之傾盡全力。對于G6的銷售預期,何小鵬提出了月銷萬輛的目標,“至少每月破萬輛才算得上成功?!?/p>
小鵬的難題不止在于制勝產品的推出,更重要還在于組織架構變革。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對于小鵬來說,背后整個營銷體系包括產品體系在內的梳理和搭建,是小鵬接下來仍需持續投入心力的事情,畢竟組織變革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另一邊,進入產品換代周期的蔚來,在4月也驚現銷量“滑鐵盧“,
蔚來的ES8、ES6和EC6三款一代平臺車型在2月已經接近清倉,但目前ET7、ET5 和 ES7無法扛起銷售大旗,難以支撐起可觀的銷售增長。表現在具體的銷量上,是蔚來4月、5月份交付量的持續下滑。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盡管蔚來希望能用更多的產品更加精確地覆蓋細分用戶的需求,但不同車型之間配置相近、價格重疊,消費者反而容易陷入選擇困難。
基于銷量持續的下滑,蔚來開始調整策略。6月12日,蔚來宣布旗下全系車型降價,一直作為標準權益的換電服務也被剝離。
不僅如此,蔚來還拉來了中東“遠水”救眼前的“近火”。6月20日,鮮少活躍在社交平臺的李斌突然現身微博,親自宣布,蔚來已與阿聯酋阿布扎比政府旗下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簽訂股份認購協議。
后面的路怎么走?
“內卷”日益加劇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造車新勢力的排位一再刷新和變動。盡管“蔚小理”身處不同的境遇,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即使是理想,也難以保證自己能一直做“領頭羊”。
蔚來6月銷量的暫時回升不代表困局的徹底解決。
對李斌本人而言,僅僅過萬的月交付量也是不達標的。2023上海車展開幕前夕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李斌曾表示:“從現在到年底新品牌阿爾卑斯發布的大半年時間,如果我們還是每個月賣一萬輛,我和秦力洪(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都要找工作去了?!?/p>
產品陸續換成換代以后,蔚來計劃推出第二品牌“阿爾卑斯”,以覆蓋更多潛在受眾。
據此前規劃,“阿爾卑斯”品牌計劃在2024年推出,售價定位在20~30萬元區間。但在20~30萬元價格區間早已有眾多強勢選手布局,比如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比亞迪海豹等均為這一價格區間的熱門車型。
時代周報記者就蔚來下半年產品、渠道等方面內容咨詢蔚來方面,不過暫時未收到對方的具體回復。
G6的上市,小鵬口碑股價共漲。但考驗依舊無處不在。小鵬按計劃將在今年四季度推出首款MPV車型“X9”。
MPV這塊市場也是“難啃的蛋糕”。乘聯會數據顯示,在2023年1-4月的MPV銷量榜單中,僅騰勢D9這一插電車型進入排行榜前十,以超3萬輛的銷量位列第三,其余均為傳統燃油車和油電混合車型。先介入市場的還有極氪009、嵐圖夢想家,但這兩款車推出以來月銷量也僅維持在千輛級別。
關于下半年MPV要怎么布局,小鵬汽車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暫時沒有更多可以透露的。
與小鵬一樣,理想也計劃在下半年的四季度推出首款純電MPV車型“MEGA”。
但不同于小鵬的是,理想要面對的不僅是陌生的新能源MPV賽道,還有純電這一賽道從無到有的搭建和積累。
在外界看來,理想能獲得亮眼的成績,與精準的“家庭用車”定位和增程式的技術路線有關。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道:“出于續航里程焦慮,不少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混動車型?!?/p>
而在張翔看來,隨著電池成本的逐漸降低、續航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的提高,未來純電市場會逐漸占據主導。
事實上,目前部分城市已開始出現政策傾斜。2022年10月,上海市發布的文件顯示,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或受讓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將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對于理想而言,純電既是主動布局,但也是不得不作出的選擇。
盡管李想對此充滿信心,聲稱“MEGA將成為50萬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但對于一直以增程式技術為主打的理想而言,推出新的純電車型MEGA,意味著進入對手眾多的新賽場,與小鵬、蔚來等“純電選手”展開正面交鋒。
磕磕絆絆來到下半年,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三家造車新勢力的未來仍然充滿變數。
在G6發布會會后,何小鵬被問及三年后是否還會和李斌、李想一起“憶苦思變”時,他回應道:“我們三個人還是一樣在一個群里??赡芪腋畋笸瑢W會聊得多一些,我們三個人會聊得少一些。但我們還是一樣在溝通、交流、向前?!?/p>
用何小鵬的話說,“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這一場馬拉松還遠著呢?!?/p>]]>
承諾書第一條即為“堅持遵守行規行約,規范市場營銷活動,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圖片來源:2023中國汽車論壇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表示,承諾書的簽署,對遏制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公平有序市場環境,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簽署承諾書的16家車企代表了中國汽車市場上90%的銷量主體,他們的共識和行動,對于維護中國汽車市場秩序十分重要?!敝袊嚬I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稱。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積極信號?!卑阶稍兪紫治鰩煆堃銓r代財經表示:“車企聯合承諾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有利于確保整個市場競爭公平,維護整體汽車行業的健康?!?/p>
不過,就在簽署承諾書的第二天,特斯拉宣布自7月7日8點開始推出引薦和復購獎勵。其中針對Model 3和Model Y引薦訂單,被引薦人可獲得3500元引薦激勵用于抵扣車輛尾款;引薦人可獲得7000積分獎勵。
價格戰熄火?
此次16家車企簽署承諾書隨即引發熱議,多次打出降價牌的特斯拉也在簽署車企之列。有網友調侃道:“準備去提一輛特斯拉了,不會降價了?!?/p>
時代財經就特斯拉如何看待參與簽署承諾書,以及特斯拉多次降價邏輯向特斯拉方面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今年1月6日,特斯拉大幅降價。國產Model 3降幅2萬-3.6萬元;國產Model Y降幅2.9萬-4.8萬元。同日,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在微博上回應稱,“特斯拉價格調整的背后,涵蓋了無數工程創新,實質上是獨一無二的成本控制之極佳定律”。陶琳還稱,特斯拉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堅持以成本定價。
特斯拉降價后,問界、小鵬汽車也官宣降價。此后,降價潮進一步蔓延至燃油車市。3月份,湖北東風系車企掀起最高優惠9萬元的補貼。
根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從3月3日湖北省開啟新一輪購車政企補貼,不過10天,就有超40個汽車品牌參與到這場價格戰,調價的車型超過86款。對部分經銷商、二手車商而言,大規模的價格戰或意味著經營壓力的進一步加劇。
今年3月,一位從事汽車行業多年的經銷商周輝元(化名)告訴時代財經,在“超級補貼”的席卷下,他們的門店在三月份也不得已加大了力度,在二月份基礎上追加了百分之五十的促銷力度?!艾F在都在拼價格,盈利不重要,活著更關鍵。希望這陣風暴快點結束,讓市場回歸理性?!?/p>
4月的上海車展上,部分車企集體反思價格戰。
“價格戰短期內肯定會對品牌有一定的傷害?!睎|風雪鐵龍品牌總經理李旸在上海車展采訪中表示:“沒有一個企業會愿意通過價格戰來贏得市場?!?/p>
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在上海車展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今年一季度開始,價格戰兇猛,應該是過去十年以來,在我印象中最厲害的一次。但一季度中國的乘用車同去年相比反而下降了14%,歷史一再地證明了價格戰不一定能帶來短期銷量。但隨著競爭水平的提高,各個品牌的價格回歸價值,對消費者無疑是一件好事?!?/p>
張毅認為,對于整個行業來講,價格戰存在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價格戰可能會導致企業陷入盲目競爭和惡性虧損的循環狀態,更令人擔憂的是,價格戰或削弱中國汽車行業整體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其向時代財經表示:車企聯合承諾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并不代表著大家在價格調整和價格優惠這塊沒有空間,而是車企遵從市場規則和維護公平競爭的前提下進行定價。最重要的是,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并不僅僅體現在低價格上,車企對于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創新能力的綜合提高,同樣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和價值。
不過,就在簽署承諾書的第二天,特斯拉自7月7日8點開始就推出了引薦和復購獎勵。其中針對Model 3和Model Y引薦訂單,被引薦人可獲得3500元引薦激勵用于抵扣車輛尾款;引薦人可獲得7000積分獎勵。
維護公平競爭
除了特斯拉引發熱議之外,在簽署承諾書的企業中,比亞迪和長城汽車頗受關注。今年5月,長城汽車實名舉報比亞迪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
比亞迪隨后緊急發布聲明回應,“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保留法務訴訟的權力!”
目前,舉報事件還未披露進展情況,但舉報風波后,長城汽車與比亞迪再次同臺引發網友關注。有網友表示:“比亞迪、長城一笑泯恩仇了嗎?”“是握手言和,又要一起玩了嗎?”
此前,比亞迪將旗下商標“魏”轉讓給長城汽車,長城汽車轉移“登陸艦”商標給比亞迪,兩家自主車企之間的良好互動曾被業界傳為一時美談。
對于外界猜測,以及兩家車企如何定性此次舉報、調查進展,兩家車企參與簽署承諾書的態度等問題,時代財經向比亞迪、長城汽車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此外,承諾書還要求,注重營銷宣傳方式方法,不夸大宣傳、不虛假宣傳,不為吸引眼球、增加獲客而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性宣傳等內容。
在今年3月的長城汽車智能新能源干貨大會上,長城汽車發起行業倡議,呼吁業界同仁攜手凈化網絡傳播環境,讓競爭回歸理性。其并點明了長期困擾行業的“網絡水軍”亂象。據悉,長城汽車開啟“1000萬懸賞計劃”,首次全面公開網絡舉報渠道,對“網絡水軍”重拳出擊。
“當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了一定的領先優勢,正處于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泵玳L興表示,在這關鍵時期,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尤為重要。其并建議,廣大企業以承諾書簽署為契機,規范市場營銷活動,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避免肆意降價、“網絡水軍”等亂象發生。
]]>油運巨頭中遠海能(600026.SH/01138.HK)斬獲了闊別3年的利潤規模。
7月6日晚,中遠海能業績預報顯示,預計2023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510.1%至25.6億。據此測算,上半年中遠海能相當于日賺超千萬。
時代財經發現,該利潤規模已超過其多年的單年年度業績,而上一次中報超越該數據還是2020年的29.07億。
波羅的海交易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運量較大的全球超大型油輪(VLCC)中東-中國航線平均日收益(TCE)為43,147美元/天,較去年同期增長約562%。
這是否預示著,油運市場迎來新一輪景氣周期?
郵輪日收益超4萬美元
根據中遠海能預計,其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510.1%至25.6億,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367.1%至約22.3億。
中遠海能時隔多年再次迎來“業績爆發”,主要得益于國際油運行情表現強勁。
據波羅的海交易所數據,全球超大型油輪(VLCC)中東-中國航線平均日收益(TCE)為43,147美元/天,較去年同期增長約562%。
中遠海能解釋稱,VLCC運價高漲主要是因中國石油需求上漲以及美灣、巴西原油出口對長運距航線的貢獻,公司通過研判市場走勢、靈活布局全球船位,及時捕捉區域市場的成交機遇,實現整體船隊收益提升。
據華西證券6月一份研報統計,中遠海能郵輪船隊形成了以VLCC為核心(占比68%),其他船型為輔的格局,公司控制、擁有的VLCC油輪47艘,節能型船舶25艘。在2022年年報中,中遠海能也稱公司油輪船隊規模全球排名第一。
即便上半年(預計)業績亮眼,但若以同期來看,中遠海能也曾于2020年年中錄得29.07億凈利潤,但由于當年第四季度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最后全年凈利潤縮水至23.73億。2021年、2022年中報其凈利潤分別為5.44億、1.59億,同比均降超70%。
圖片來源:中遠海能2020年年報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一季度,國內兩大航運央企中遠海能、招商輪船(601872.SH)都已報喜。
中遠海能在一季報中稱,自2月起,中國原油進口需求顯著復蘇,疊加美灣出口集中釋放,長航線的增加驅動了VLCC市場的供需平衡收緊,運價大幅反彈,2023年前三月,市場VLCC TD3C平均日收益為46,967美元/天。
招商輪船則在一季報指出,原油運輸市場淡季不淡,年初探出低位后持續上升,波交所對3月份VLCC油輪TD3C平均日收益評估值一度達到10萬美元/天,達到去年旺季最高峰的水平,且高峰期市場成交更多。油輪長期期租市場運費率也大幅上揚、成交增加。
油運為何蓬勃?后市怎么走?
運價走勢較為依賴油運船隊中的運力變動。
早在去年4月,國內某券商交運首席分析師就曾對時代財經指出,“2022年是油運船舶供給交付大年,也是最后一年,后面供給會變少,整體上來說供給會結束得更快。(油輪市場)復蘇阻力也是出在供給端?!?/p>
華西證券指出,截至2023年6月17日,全球僅10艘VLCC手持訂單,手持訂單占比降至歷史低位,而且在2023年繼續交付8艘后,2024年將出現全年0交付記錄。
今年3月,中遠海能研究員溫小青在一篇《2023年國際油運市場趨勢分析》中指出,目前油輪訂單較少(與現有船運力占比僅約4%),加上船廠船臺有限,新船訂單難產,以及IMOI2023(碳排放)新規生效將加速老舊船拆解,這一切可能導致2024年全球油輪船隊出現負增長。
7月7日,國內一家大型航運企業內部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其所在公司油船業務今年上半年亦發展良好,他認為造成油運市場蓬勃的原因有三點,“第一,各國對老舊船檢查嚴格,船隊效率下降,可用船隊變相減少;其次,部分國家有石油出口需求,長距離運輸需求不規律出現,同樣擾動淡季市場市場供需結構?!?/p>
“第三,黑市船隊參與黑市運輸后,重返國際市場料無可能,這也讓正常市場中國際油輪運力更趨緊張?!痹撊耸糠Q。
安信證券一份研報介紹,伊朗和委內瑞拉在美國長期的石油制裁下,探索出了避開美國制裁繼續運輸石油、石油產品方法,這些承擔“非法”交易的船只被稱為“黑市船隊”。
自2022年12月5日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原油制裁落地,大量船只加入了運輸俄羅斯石油的黑市船隊,導致黑市船數量大幅上升?!盀樘颖鼙O管,這些灰色船隊需不斷變換船舶所屬權、船旗、船名混淆船舶歷史,并利用關閉衛星定位模糊船只行程監測,掩蓋真實行程,程序繁瑣效率低下?!卑残抛C券稱。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歐洲禁運俄油生效,石油貿易流向的轉變將繼續得到鞏固,運距增加、長運輸需求增多,也將讓油運市場受益。
安信證券指出,在需求端,全球經濟復蘇疊加貿易格局變化運距拉長,供給端新增運力極少且老舊船退出壓力提升,“運價淡季臨近尾聲,下半年看好運價持續上行”。
]]>鮮少宣傳語,沒有密集的產品陣列,而將大片空間留給顯示屏、櫥窗、溝通和休息區,上是日光天光的燈光布景,下是大面積的木紋材質和綠植點綴,手機等產品陳列其中,似乎不是主角,但所有元素均導向手機廠商的設計理念及其倡導的生活方式。
“線下門店是用戶感知品牌和產品最直接的場景,OPPO一直追求與合作伙伴長期穩定的合作,同時我們對手機行業未來依舊充滿信心,所以我們選擇對門店形象升級?!監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波接受采訪時表示。
當下全球手機市場增長形勢難言樂觀,但OPPO并不擔心。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近日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高端市場白皮書》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高端手機市場,引領全球智能手機技術、產品創新。
手機高端化的要點并不在于高價,也不單純意味著堆料,而在于科技創新帶來的整體體驗優化。人本主義的門店設計、更好的產品創新體驗,正是OPPO當前想講的故事。以這家旗艦店全新升級為契機,OPPO加速啟動高端增長引擎。
產品力上,支撐高端化的是“直屏旗艦+折疊屏旗艦”雙旗艦策略。Counterpoint報告指出,直屏旗艦能幫助國產品牌引領手機影像等規格全方位提升,折疊屏則能為高端化市場提供新增長動能。
今年3至5月,OPPO直屏旗艦 Find X6 Pro銷量在5500-7000元價格段位列國產機型Top3,一季度,OPPO折疊屏銷量同比增長超300%。OPPO高端化努力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接下來,還需要繼續快跑、快跑。
高端市場的信心在哪?
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今年第一季度仍未恢復正增長。但在不確定性中,一個相對確定性的趨勢則是高端手機市場展現出強勁的韌性。
Counterpoint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高端智能手機銷量占整體市場26%以上,預計2023年零售價4000元以上手機銷量將超7500萬部,占比超27%。在高端化拉動下,國內智能手機批發均價連年上漲,由2018年289美元漲至2022年的385美元。
其中,超高端市場迎來更多機遇。據Counterpoint報告,2022 年,中國高端手機銷量占到了整體市場的 26%以上,其中超高端(批發價≥700 美金)市場的份額較 2021 年有明顯提升,國內高端智能手機用戶在升級產品時,相比過往,有更強的意愿購買規格、性能更加強悍的大杯版,甚至是超大杯旗艦,這一點,無論在 iOS 還是 Android 用戶中均有所體現。
而據劉波采訪中表示,中國手機市場作為成熟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以往趨勢類似紡錘,中間占比大,如今正向啞鈴型逐漸演變,高端市場持續增長。
愈加確定的高端化趨勢下,OPPO持續發力高端市場努力后,終于在今年聽到愈發清晰的回音。
Counterpoint報告顯示,2022年,OPPO在中國高端安卓市場的份額為13.3%,銷量相比2018年上漲22%,今年3月21日首銷的Find X6系列,截至今年4月底的累計銷量相比Find X5去年同期增長18%。Find N2的首月銷量是Find N去年同期的2倍,Find N2 Flip以17.6%的市場份額成為今年一季度折疊屏銷量冠軍。2023年一季度,OPPO折疊屏銷量以28.4%的份額登頂一季度國內折疊屏銷量榜首。
高端化的本質是以用戶為中心
高端化已為國內手機市場帶來改變,但前路還有很長,廠商需總結高端化經驗、以高端化戰略激活手機市場,持續反思、求變。
OPPO要怎么做,才能使其高端化進程從量變走向質變,讓品牌的高端化形象深入人心?OPPO的一個思路,是以用戶為中心,即非單純迎合碎片化的需求,而是基于場景去挖掘用戶體驗,并以產品為媒介連接用戶和品牌,構筑心智認知。
縱觀科技史,偉大的科技產品通常是“創造需求”而非“迎合需求”,正是個人電腦的發明改變了人們工作、娛樂和生活的方式,正是iPhone面世掀開了智能手機時代的帷幕。手機廠商探索高端化同樣不能是簡單的堆料競爭,而是要以科技創新和設計創新為基礎,創造高端化體驗,以此帶來質變。
OPPO深明此理,一直以來在操作系統優化、折疊屏新形態、影像能力躍遷等技術上持續投入。以影像為例, OPPO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產品官劉作虎透露,OPPO影像團隊人數則超1000人,研發投入超10億元。
高端化質感上,OPPO跳出傳統的算法炫技怪圈,從算法、軟件、硬件與審美等一系列影響移動影像體驗的因素,重構審美認知與算法,最終給用戶帶來構圖自由、創作自由的單反級拍攝體驗。
OPPO永遠希望比用戶想多一步。劉波坦言,廠商和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給用戶帶來新的產品體驗、新的場景體驗,這樣才可以提振消費、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渠道方面,為了與用戶增進連接,構筑高端化認知,OPPO以廣州正佳廣場旗艦店為起點,對旗下門店進行設計、文化與體驗升級。未來,OPPO還將在全國其他一線、超一線等核心城市有節奏的升級300家類似廣州正佳旗艦店風格的門店,讓用戶與品牌和產品有更充分的接觸和體驗。
Counterpoint報告稱,中國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已是全球范圍內最活躍和多元化的市場,2022年發布的新旗艦超40款,匯聚全產業鏈最新成果。
即便手機市場仍在市場整體下行中調整,但一條幾乎顛撲不破的規律是,走在正確道路上的優質企業,往往能穿越周期。在OPPO等國內安卓手機廠商的努力下,高端手機市場未來還將有更多看點。
]]>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再獲新進展。
“7月6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LEQEMBI(下稱“侖卡奈單抗”)100 mg/mL注射液的補充生物制劑許可申請(sBLA)?!?月7日,衛材中國官微發布上述消息。這也意味著,侖卡奈單抗是近二十年來,FDA首個完全批準的,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方法。
時間線拉回到2023年1月,彼時FDA已加速批準衛材/渤健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侖卡奈單抗。同一天,衛材提交sBLA,以支持轉為傳統批準,PDUFA(目標批準日期)就在2023年7月6日。
“今天,FDA在傳統的審批途徑下批準了侖卡奈單抗,使侖卡奈單抗成為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被批準的抗淀粉樣變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證明其可以降低早期和輕度癡呆階段的疾病進展速度和延緩疾病認知障礙進展?!?衛材CEO內藤晴夫表示。
侖卡奈單抗獲FDA傳統批準后,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確認擴大侖卡奈單抗的覆蓋面,并發布了有關注冊表方面的更多細節。由CMS推動的注冊表可供醫護人員向CMS提交所需的患者數據,這將促進美國更多醫療結構報銷和使用侖卡奈單抗。
此外,為確?;颊吣軌颢@得侖卡奈單抗,衛材建立患者援助計劃,為符合經濟需求和其他計劃標準的無保險和保險不足的患者(包括醫療保險受益人)免費提供侖卡奈單抗。據悉,該藥物在美國市場的定價為2.65萬美元/年。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襲、呈進行性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特征主要為認知障礙、精神行為異常和社會生活功能減退。一般在65歲以前發病為早發型,65歲以后發病為晚發型。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約有5000萬人患有癡呆癥,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類型,可能占癡呆癥病例的60%至70%。
在阿爾茨海默病治療領域,由于其發病機制復雜,此前僅有幾種藥物(如多奈哌齊、利斯的明、加蘭他敏、美金剛)獲得FDA和世界主要國家的批準并使用,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認知癥狀,但并不能延緩病程的進展。
“侖卡奈單抗是目前唯一一種可以通過結合有毒Aβ原纖維從而清除斑塊的抗體?!毙l材方面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曾解釋,“以前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都是對癥療法,而侖卡奈單抗是一種可以減緩病程的疾病修飾療法,使病人可以保留更長時間的個人生活能力?!?/p>
“模型模擬表明,侖卡奈單抗可以延緩疾病進展2.5-3.1年,并有可能幫助人們在更長的時間內保持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此外,它被證明可以維持生活質量并減少護理人員的負擔(評分惡化減少23-56%)?!毙l材方面表示。
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顯示,2022年12月22日,侖卡奈單抗在我國申報上市已獲受理,適用于治療早期阿爾茨海默病,規格分別為200mg/瓶和500mg/瓶。時代周報記者發現,2023年2月17日,該申請已被納入優先審評品種名單。
“我們很難給一個具體的時間表,但我們預計侖卡奈單抗在中國可能在2024年上半年獲得批準?!毙l材方面估計,中國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數量約占全球患者的30%以上,并將進一步增加?!耙虼?,侖卡奈單抗獲得批準,造福中國患者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目前,對中國的定價仍在仔細評估當中?!?/p>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李霞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目前已上市的藥物能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癥狀,侖卡奈單抗如果能夠進入中國,可以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但即使不依靠藥物,通過早期篩查,越早干預對病人和家庭都更好?!?/p>
根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1》顯示,相較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國呈現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兩高”特點。2019年我國現存超過1 300萬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預計到2050年,將突破4000萬。
龐大的患病人群背后,我國藥企也在搶占市場。智慧芽全球新藥情報庫顯示,截至2023年7月7日,時代周報記者以“阿爾茨海默病”為關鍵詞,搜索到4396條臨床試驗結果,其中1656條來自美國,511條來自中國,包括恒瑞醫藥(600276.SH)、海正藥業(600267.SH)、通化金馬(000766.SZ)、東陽光藥、綠谷制藥等均有布局。
]]>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醫藥行業的重要發展區域,也是全球最大的醫療健康市場之一。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推進,粵港澳三地的經濟、產業與人文的互聯互通日漸緊密,灣區金融與醫藥衛生合作不斷深化,藥械互通持續擴容升圍,粵港澳大灣區正成為跨境醫療與保險創新的新高地。
政策支持跨境醫療與保險創新發展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快速發展、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人們的醫療保健需求持續升級,對創新型跨境保險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作為科技金融、生物醫藥及先進制造等新興產業的創新高地,粵港澳大灣區在政策層面為跨境醫療與保險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比如,2020年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提出,對符合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和現行外匯管理政策的保險業務,進一步便利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為已購買港澳地區保險產品的內地居民提供理賠、續保、退保等跨境資金匯兌服務。
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2021年8月,《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開始實施,對粵港澳大灣區內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流通和發展作出了詳細規劃。
今年3月,廣東衛健委發布《粵港澳大灣區“港澳藥械通”第二批指定醫療機構名單的通知》,“港澳藥械通”指定醫療機構數量再增14家。
“港澳藥械通”政策的不斷提速實施,讓大灣區以及國內其他地區的更多居民有機會獲益于國際創新藥品及優質醫療服務。自“港澳藥械通”政策落地一年多來,在政府及各界的積極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累計批準19家指定醫療機構、急需進口藥品23個、醫療器械13個,共惠及2237人次,有力促進粵港澳三地醫療服務水平同質化和一體化提升。
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再提速
隨著相關政策的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健康資源加速融合發展,保險市場互聯互通不斷提速,進一步推動大灣區建設邁入新階段。今年4月,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第一批)公布,其中20個案例中有3個案例與保險有關。
根據廣東銀保監局發布數據,截至2022年末,轄內在售跨境醫療險產品共8款,累計承保1.02萬人次,提供風險保障1039.74億元;在售大灣區重疾險產品共23款,累計承保11.57萬人次,提供風險保障393.94億元??梢钥闯?,市面上在售跨境醫療保險產品的種類相對有限,而居民對跨境醫療保險的需求較高。
當下,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建立一個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新一輪醫療保險的創新風暴正加速醞釀生成。不少保險公司相繼推出多種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保險產品,例如跨境醫療保險產品、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產品以及城市定制型惠民保險等,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這些產品讓廣大國內居民在購買醫療保險產品時擁有更多選擇,幫助人們更好地享受醫療服務,同時促進粵港澳三地醫療健康資源的共享和優化。
近日,首款大灣區跨境創新藥械險——“安心港灣”粵港澳藥械險上線,整合大灣區優質醫藥械資源,提供15種港澳特定藥品、11種內地特定藥品、3種特定器械、2種保障金高達150萬元的CAR-T療法藥品以及2種基因檢測的醫療費用保障,同時提供大灣區指定醫院首次門診就醫協助服務、港澳指定醫院首次就醫前線上問診服務、內地惡性腫瘤特定藥物基因檢測安排服務、指定直付醫療機構藥械直付服務以及指定直付基因檢測機構基因檢測直付服務等五大增值服務。該款產品不僅提升了大灣區乃至全國居民對跨境創新藥械的可及性,還將在醫療健康保障領域助力大灣區一體藥械互通與普惠保障共建共享,促進粵港澳三地醫療服務水平高質量發展。
業內認為,跨境藥械險是企業探索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的創新錨點,未來保險公司、醫療器械企業與創新型醫療服務平臺將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服務融合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對粵港澳大灣區的保險創新與跨境醫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展望未來,國際先進的醫療資源與國內健康需求加速鏈接,未來將有更多新特藥械走進大灣區乃至全國范圍,更多居民用得上、用得起國際前沿的創新藥械。這也是各大保險公司、創新型醫療健康服務及保障平臺的使命與責任,以自身資源稟賦,聯動更多企業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格局,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高質量醫療保障及健康服務,持續推進大灣區乃至全國醫療健康資源互聯互通與普惠共享。
]]>7月6日,博時基金在深圳舉辦25周年高質量發展論壇暨2023年中期投資策略會,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進行了主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資產定價環境”的演講。
“什么是‘現代化’?就是發展+戰略目標。所以這樣一個戰略框架,實際上會對未來整個發展環境影響深遠?!痹谡搲?,郭磊指出,海外的現代化都是串聯式的發展,也就是先工業化再城市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拔覀兊摹幕⒙撏七M,其中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并聯是一個關鍵,信息化服務于工業化的思想,以這個思想為基礎,我們選出最能代表未來發展前景的行業,最能代表未來制造業前景的產業鏈,希望建立一套現代化產業體系?!?/p>
郭磊指出,在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模式下,底層要素資產發生了變化,過去是土地,而在未來,數據、技術等會成為更關鍵的底層要素資產?!傲硪环矫媸羌痈軛U方式的變化,未來中央政府加杠桿會有傾向方式,比如專項債等?!?/p>
圖片來源:博時基金提供
在郭磊看來,我國有三大優勢,一是超大規模經濟體;二是工程師紅利、人才紅利,或者是人口高質量發展;三是新型舉國體制,“目前我們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認識,還只能處于初級階段,政策框架并沒有完全浮出水面。從政策目前的表述來看,制造業的補鏈、延鏈、建鏈、升鏈是其中最核心的環節?!?/p>
郭磊認為,我國的短板行業要“補鏈”,比如芯片產業;新能源車要推動“延鏈”,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要跟隨優勢產業建立起來,比如充電樁、動力電池;新興產業要推動“建鏈”,未來的方向是建立整個產業鏈,推動應用人工智能+?!白詈?,是傳統產業要‘升鏈’,要推動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這就是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會對中國整體經濟帶來非常深遠的一個影響?!?/p>
“短期來看,中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快速推進,整個未來的大方向已經出現端倪。戰略性有很大的強化,這是新的階段整個宏觀環境最大的特點。如果打一個比方,在某種意義上比較像一個初創公司,我們知道對于一個初創公司或者獨角獸來說,短期的盈利和經濟性并不是一個重點,重點更加偏重于中長期的戰略性,而這一點對我們宏觀環境以及金融市場都將帶來非常深刻的影響?!惫谠谘葜v的最后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的框架對資產定價環境的影響才剛剛開始,會是非常深遠的?!暗谝?,總量彈性在新的框架下可能有一個削弱,但結構彈性可能有一個增強;第二,政策的逆周期的特征可能有減弱,但是跨周期的特征可能有一個大幅度的加強;第三,產業經濟性目標可能有減弱,但是經濟性目標可能有加強,三個減弱和三個加強對未來資產定價的影響會極其深遠?!?/p>]]>
當地時間7月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見300多名官員的時候宣布,騷亂“高峰期”已過,接下來將進行重建工作。
馬克龍說:“這是永久恢復平靜嗎?我會持謹慎態度,但我們前幾天見到的高峰已經過去了?!?/p>
6月27日,一位17歲非裔少年在巴黎郊區駕車被查時逃逸,后遭警察槍擊身亡。少年之死引發了法國針對種族主義、警察暴力的示威抗議活動,伴隨著暴力和縱火,抗議升級為騷亂。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有5900輛車被燒毀,1100棟建筑受到破壞,共逮捕了3490人,全法范圍內經濟損失超過了10億歐元。
馬克龍則在騷亂中處于兩難的狀態:一部分人指責他態度傲慢處理強硬,另一部分人則批評他軟弱無能。
對處于第二個任期的馬克龍而言,這波騷亂不僅時機不對,還極有可能影響他的百日施政計劃。
騷亂后,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見法國各城市市長。(圖源:馬克龍社交媒體)
支持率不降反升
持續多日的大規模騷亂,不僅嚴重威脅法國旅游經濟,也讓外界對巴黎舉辦2024年夏季奧運會提出質疑。
據法國雇主協會初步估計,至少有2000家企業受到嚴重破壞,處理搶劫和其他商業損失將花費至少10億歐元。而隨著更多索賠出現,這個數字預計還會上升。
本該在旺季的巴黎旅游業也受到了騷亂的影響。據海外網報道,巴黎旅游局局長讓-弗朗索瓦·里亞爾在接受法新社采訪時估計,7月初“約有20%至25%的國際客戶”取消了巴黎旅游計劃,涉及“數千人”的預訂。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西班牙《阿貝賽報》的報道稱,“巴黎郊區”危機再次證實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在法國當市長是一個高風險職業。在法國上周發生的暴力、縱火、破壞和暗殺事件中,有220名市長受到攻擊,面臨嚴重的人身危險。
法國體育部長卡斯特拉示,騷亂對國家造成損害,令法國在海外的形象受損,政府已采取措施,加強奧運基建設施的安全。
騷亂也迫使馬克龍取消原定于7月2日-4日對德國的訪問,這原本是法國國家元首23年來首次到德國進行國事訪問。
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馬克龍總統當地時間7月3日晚間,在巴黎北部一家小餐館與打擊犯罪小組的6名警察交談,他向警察保證會提供支持,并表示正在考慮對未成年暴亂者的家長實施“經濟”處罰。
圖源:馬克龍社交媒體
“我們需要能夠在經濟上對初犯(未成年人)的家庭進行懲罰,而且要方便實行?!彼a充說,“第一次干蠢事就給家長設立某種最低罰款額?!?/p>
不過,馬克龍也并非只收到壞消息。
也許是支持警察的舉動獲得了肯定,據彭博社7月5日報道,法國的最新民調顯示,馬克龍支持率升至33%。
此前,因為不滿退休改革,馬克龍的民調支持率一度降至26%,跌至三年來最低,近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為馬克龍快速頒布退休法案的做法是一個錯誤。
當時的法國民眾對這位總統的不滿到了什么程度?馬克龍曾在一家餐廳停留,喝了一杯啤酒,該餐廳在谷歌上的評分因此從5分降至1.6分。
艱難的施政
2022年4月24日,44歲的馬克龍再一次打敗極右對手瑪琳娜·勒龐,成功連任法國總統。
當選后的馬克龍表示,希望能在新的五年任期里給法國帶來全新變化,讓法國變得更加強大和獨立,推動新的歐洲和平。
然而,第二個任期,卻比他想象的要更加艱難和復雜。
對外,俄烏沖突讓法國外交措手不及;對內,退休制度改革讓馬克龍持續承壓。
今年3月,馬克龍政府未經577名議員組成的國民議會批準,強行通過了提高退休年齡的法案,將領取養老金年齡從62歲提高至64歲,引發了大范圍的騷亂。
為了避免尷尬,彼時才登基不久的英國新國王查爾斯三世,甚至取消了訪問。
民調專家布拉克表示,這場改革,加強了馬克龍“蔑視法國人”的負面形象。
改革的余波并沒有在短期內平息。4月17日,在接近連任一周年之時,馬克龍在公開演講時宣稱,要給自己和法國人100天的“緩和”和“行動”期。
馬克龍表示,法國政府接下來100天的施政重點是為法國服務,將保障購買力、增進就業、推動生態保護以及加強執法能力等。他還約定,在7月14日法國國慶節時作“第一個總結報告”,給民眾一個滿意的改革答案。
圖源:社交媒體
但馬克龍的演講并沒有打動法國人民,69%的受訪者認為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73%認為馬克龍的計劃不切實際。
實際上,法國政府為了緩和疫情和通脹帶來的沖擊,一直在大增舉債。
截至今年3月,法國公共債務總額高達3萬100億歐元,創歷史新高。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局(Insee)公布數據稱,這個公共債務總額相當于法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2.5%,遠高于歐盟設定的60%負債比重目標。
經濟衰退的陰影也在纏繞著法國。
彭博社報道稱,最新的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法國經濟或出現負增長,同比降幅為0.5%。德國經濟學家萊布克更認為,預計法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都將出現負增長,今年全年經濟增長或為負值。
雖然馬克龍宣稱高峰已過,但騷亂之后,法國人民的內心仍然不安。
“每個人都擔心這可能是一種虛假的平靜?!狈ǖ贤欠▏患宜饺税脖9镜睦习?,他說,“我的客戶們都保持著高水平的戒備狀態?!?/p>
面對民眾的不安情緒,馬克龍承諾,法國政府將在這個夏天“推出非常切實的解決方案。我們必須趁熱打鐵?!?/p>]]>
上市兩年后,國產口腔醫療巨頭時代天使(06699.HK)突然換帥。
近日,時代天使公告稱,公司創始人、CEO李華敏因個人及家庭原因,申請辭去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成員及首席執行官等多個職務。辭任后,李華敏將繼續作為高級顧問為時代天使服務并提供建議。
時代天使非執行董事胡杰章由此走向臺前,成為新一任CEO的人選。胡杰章畢業于南京大學,擁有應用物理學學士學位,畢業后曾在多個計算機科技、信息科技公司有任職經歷。2018年,胡杰章加入松柏投資成為合伙人及董事總經理,2020年12月起擔任時代天使非執行董事。
根據公告,上述人事變動將在7月31日正式生效。時代天使在公告中指出,胡杰章在運營和管理大型牙科企業方面,以及在軟件、計算算法及醫療器械等數字和新興技術方面都有豐富的認識和經驗,與時代天使的數字化科技和國際化拓展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
松柏投資是時代天使的控股股東,李華敏的辭職和胡杰章的走馬上任,標志著時代天使的創始團隊已經淡出管理層,而松柏投資將全面掌控公司的發展。
就此次換帥及公司未來發展規劃,時代財經聯系了時代天使,時代天使方面以“公司處于過渡期,不方便透露”為由婉拒了采訪。
2021年6月16日,時代天使頭頂“中國隱形正畸第一股”光環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總市值當天一度突破800億港元。但高光并未持續太久,時代天使股價很快進入震蕩下行通道。7月7日,時代天使報收65.15港元/股,與歷史最高點的約480港元/股相比,跌幅已經超過80%。
業績方面,時代天使去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轉型陣痛持續。
針對此次人事變動,李華敏在致全員信中表示:“新階段的時代天使不再需要一個火車頭似的帶隊家長,而是需要一個具有數字化科技理念和全球化戰略的核心領導團隊,帶領企業在安全穩健中加速前行?!?/p>
而胡杰章的上任,能否真正帶領時代天使走出頹勢,有待時間考驗。
集采來襲,股價跌跌不休
時代天使是國內隱形正畸的龍頭企業。CIC灼識咨詢發布的《2022年隱形矯治行業藍皮書》指出,以達成案例數統計,2021年,時代天使就已經成為中國市場份額最高的隱形矯治品牌,并在2022年進一步將市場份額擴大至41.7%,領先第二位的隱適美近10個百分點。
正畸原本是一種調整上下頜骨、上下齒之間、牙齒與頜骨之間和聯系它們的神經及肌肉之間不正常關系的技術,但隨著“顏值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為美麗付費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僅僅為了美觀而選擇正畸的人越來越多。正畸作為一種口腔治療手段,也逐漸被賦予了更強的消費屬性,透明、方便拆戴的隱形矯治器的出現,自然而然被賦予了劃時代的意義。
2003年,李華敏得知清華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的教授們正在研究一種透明牙套技術。彼時,跨國隱形正畸巨頭“隱適美”還未正式進軍中國市場,李華敏敏銳地察覺到了這項技術背后的商機,便和經營口腔醫院的父親一起出資收購了這項技術,創立了時代天使。
但由于醫療行業投資周期長的屬性,時代天使的初創團隊一度陷入資金瓶頸。2015年,專注口腔領域投資的松柏投資以6394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時代天使,成為時代天使的控股股東。
招股書顯示,松柏投資背后的主要出資人為高瓴資本,高瓴資本在松柏投資的持股比例接近97%。
松柏投資的進場,再次盤活了時代天使,其業績也進入快速增長期。招股書顯示,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時代天使分別實現營收6.46億元、8.17億元和12.72億元;實現凈利潤0.68億元、1.51億元和2.86億元。
2021年6月16日,時代天使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為每股173港元,一手200股,入場費約34948.66港元,成為當時港股新股市場史上入場費最貴的新股。
但在醫療健康領域內,沒有細分產品可以永遠躲過集采。
2022年10月19日,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省際聯盟(區、兵團)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帶量采購公告》,表示將陜西、山西等15?。ㄗ灾螀^、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品種范圍包括托槽、無托槽隱形牙套等。
同年12月,陜西省聯盟口腔正畸托槽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出爐。據統計,共計32家企業的572個產品擬中選,擬中選產品價格平均降幅43.23%,最高降幅88%,預計每年可為聯盟節約采購資金1.3億元以上。
其中,時代天使的Angelalign Teen、EABⅡ、Angelalign Full等3種產品分別以12600元、6300元和9200元的價格獲得中選資格,價格降幅大約在23%~30%。
根據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信息,上述集采結果在2023年3月20日執行。但時代財經近日致電多家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口腔診所了解集采落地執行情況,多位從業者表示,并不清楚正畸集采的相關消息。
盡管無托槽矯治器的中選價格降幅相對平穩,但伴隨著消費醫療行情的整體下行,時代天使的股價也一蹶不振。今年年初至今,公司股價已經下跌超過46%。
業績承壓,加碼數字化轉型
在股價一路走低之時,時代天使的業績也“跌落凡間”。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時代天使實現營收12.70億元,同比下降0.2%;實現凈利潤2.13億元,同比下降25.4%。作為時代天使的核心業務,2022年,隱形矯治解決方案相關收入為12.10億元,同比僅微增2.2%。牙科服務、口內掃描儀等業務收入更是出現明顯下滑。時代天使在財報中解釋,這主要是受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不過,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和調整,今年以來,消費醫療有了回暖跡象。
牙科醫療服務龍頭通策醫療(600763.SH)2023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雙雙恢復增長,其中營收為6.75億元,同比增長3.04%;凈利潤為1.69億元,同比增長1.49%。
瑞爾齒科副總經理兼華北地區總經理胡云帆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也表示:“今年2月以來,行業明顯回暖。3月份市場增量大幅提升,出診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幅30%左右?!?/p>
在行業復蘇中,今年1月,時代天使發布了全新的口腔數字化遠程解決方案MOOELI,幫助正畸用戶拍攝標準口內照,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系統分析,輔助牙科醫生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過程監控與管理。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口腔行業轉型的一大主題。除了時代天使外,今年2月,瑞爾集團也發布了數智化口腔醫療平臺;登康口腔則在持續加快研發數字化、生產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的轉型步伐。
牙齒矯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傳統正畸矯治方法治療周期需要1.5年至2年,隱形正畸的治療周期也需要0.8年至2年。與傳統的固定矯正相比,隱形正畸的矯正方案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國海證券研報指出,隱形正畸的總治療副數在60副以內,兩周換一副,一年需要的牙套為25副。
隱形正畸需要醫生長期監控管理、頻繁更換矯治器的治療特點,則為數字化技術提供了大量的應用場景。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方便用戶復診和醫生監控,也能提高治療的精準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牙科醫生對時代財經表示,數字化的趨勢首先體現在口腔掃描,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醫生得到更準確患者的牙列以及軟組織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直接上傳到廠家的服務器,并利用AI技術進行正畸方案設計,設計完成后再以可視化的形式向患者直接展示,達到“所見即所得”的效果。
美國的SmileDirectClub(SDC.US)是數字化技術在隱形正畸領域的一個極致應用的代表。和其他的隱形正畸品牌不同,SmileDirectClub允許用戶在家或者在指定的預約掃描地點對牙齒進行取模,公司根據牙模定制好矯治器,并寄給用戶,直接越過了牙醫和診所環節,省去了患者來回奔波的麻煩。
不過,SmileDirectClub在資本市場的認可度顯然遠不如行業大哥隱適美。2019年,SmileDirectClub正式上市,發行價23美元/股,但截至目前,股價已經跌至約0.5美元/股,總市值僅剩2億美元。而隱適美所屬的公司艾利科技(ALGN.US)的總市值則約為250億美元。
目前,時代天使在數字化方面的布局已經覆蓋了數字化正畸智能服務平臺、智能診斷與排牙方案設計、數字化遠程診療等方面,形成了數字化正畸流程的閉環。在胡杰章的領導下,時代天使能否如愿實現自己的數字化愿景,實現再度“起飛”?
]]>“牧場每天都要倒掉剩余的牛奶?!标愋駨氖履膛pB殖近30年,負責經營的牧場長期向國內一家大型乳企供奶。2022年下半年,這家乳企提高收奶標準,導致牧場三成左右的生鮮乳達不到標準?!叭槠筮@是變相限收、拒收?!彼麑Υ藨崙嵅黄?,原奶價格已跌破養殖成本價,為減少虧損,“只能將奶牛當作肉牛賣?!?/p>
原奶市場正處低谷期,“倒奶賣?!彪m是極端個案,但中小牧場眼下面對的困難卻不容忽視。受消費市場和原奶過剩影響,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原奶價格持續回落,今年已跌破4元/公斤。養殖成本卻居高不下,中小牧場的經營陷入困頓。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6月份第4周(采集日為6月21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3.81元/公斤,與前一周持平,同比下跌7.7%。較今年1月份第一周4.12元/公斤價格下跌7.52%。
今年6月,多地中小牧場負責人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原奶價格已難以覆蓋養殖成本,個別乳企變相限收、拒收生鮮乳,甚至提前解除供奶合同,牧場只能將多余生鮮乳以約1.8元-2元/公斤的低價賣給奶販子。
據《中國食品報》報道,在今年3月舉辦的2023年奶業前沿科技交流暨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邵明君表示,2022年以來,奶價下跌、飼料成本維持在高位,擠壓行業利潤。隨著奶價進一步下滑和2023年上半年階段性生鮮乳過剩加劇,養殖行業階段性虧損面將達到60%以上。
困局之下,多地發布“奶牛養殖節本增效技術指南”。河北、黑龍江等地相繼出臺紓困政策,強調“杜絕乳企以不正當理由變相限收拒收鮮奶、拒簽合同現象”,“防止發生倒奶殺?,F象”。
有人選擇退出,有人著手自救。奶牛養殖者們期盼春天早點到來。
牧場奶牛實景圖,圖源:時代周報記者拍攝
乳企變相限收、拒收?
盡管是養殖業的老兵,陳旭面對這次行業低谷仍感無力。
他管理的牧場最多養殖一千多頭奶牛,每天產奶可達10噸。2022年下半年以來,奶價逐漸跌破成本價。今年6月價格跌至4元/公斤以下,牧場養殖綜合成本(包括環保折舊)超6元/公斤。乳企不斷提高生鮮乳的各項標準,“一些標準提高了幾十倍,甚至更高?!标愋裾f。
陳旭曾試圖溝通協調,但無濟于事,只能執行新標準,導致每天剩下2噸-3噸生鮮乳,即便想低價賣給奶販子,也因量少無人收。一名鮮奶行業的資深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今年以來,多家南方地區的中小牧場經常找他幫忙收奶,但他也有長期合作的牧場,只能偶爾出手幫忙。
中小牧場們的境遇一度成為輿論焦點。
“這是又要讓我們‘倒奶殺?!瘑??”今年1月初,河北省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袁運生以此為標題發表署名文章,引發各界關注。2022年12月底,河北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生鮮乳參考價為4.1元/公斤,最低不低于3.93元/公斤。鑒于當前奶業產銷形勢嚴峻,養殖場委員主動提出最低價格下調至3.85元/公斤。據《第一財經》報道,袁運生稱,下調后的價格對河北省絕大多數奶牛養殖場而言,已沒有盈利空間,但這也是無奈之舉。
這并非虛言。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隨著生鮮乳價格持續回調,加上個別乳企限量收購,中小牧場虧損加重。
今年6月,河北一家中小牧場負責人章菲(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乳企收購生鮮乳的價格在3.6元/公斤。牧場每日產奶20噸左右,長期向北方某乳企供奶。該乳企從今年開始限量,每日收奶量較以往減少2噸,牧場多余生鮮乳只能按照1.8元-2.2元/公斤的價格賣給奶販子,近期每天虧損約3萬元。
這并非個案。多家中小牧場的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今年以來,乳企降低生鮮乳收購量。秦展(化名)在甘肅和寧夏經營著兩家中小型牧場,分別向兩家知名乳企供奶。今年甘肅牧場收到限收通知,6月的每日供奶量較去年少了約10噸,此后每月逐減1噸左右?!?/p>
多家中小牧場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今年以來,乳企停收生鮮乳的情況屢有發生,因為收奶標準大幅提高,一旦有指標不達標,就會停收并要求牧場整改,有的牧場每月停收幾天,甚至更多。乳企停收期間,牧場只能低價賣給奶販子,每停收一天,牧場就會多虧損一些。
據《中國食品報》報道,目前,乳企和牧場購銷雙方簽訂的合同版本略有不同,有的乳品企業單方面制定的《生鮮乳購銷合同》中,承認“隨行就市”參照當地生鮮乳收購指導價,但同時列明,牧場向乳品企業交售的生鮮乳價格按照乳品企業生鮮乳計價體系結算,乳品企業可依據市場、季節、供需關系等實際情況調整生鮮乳收購標準和價格,而相應的收購標準和價格由乳品企業通過業主大會通知牧場,“牧場對此不持異議”。
秦展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牧場和乳企簽署的《生鮮乳購銷合同》中沒有“乳品企業可依據實際情況調整生鮮乳收購標準和價格”條款,但在實際交易中一直存在該現象,乳企可以調整生鮮乳收購標準,有各種理由變相拒收、停收。
章菲向時代周報記者提供的一份購銷合同顯示,乳企不按時收購、隨意提高或壓低標準、限收或拒收符合質量標準的生鮮乳,由此給牧場造成的損失應當由乳企承擔。不過,章菲說,該條款形同虛設,乳企經常通過口頭傳達調整生鮮乳收購標準。
也有乳企提前解除供奶合同。秦展說,今年春節后,他在寧夏經營的牧場收到乳企解除供奶合同的通知,原本合同截止日期是今年三季度末?!?/span>周邊多家牧場也都先后收到通知,在明年一季度合同到期后,乳企不再續簽供奶合同,預計將有很多牧場退出市場?!鼻卣拐f。
“瘦身”與退出
賣牛成為中小牧場減虧的措施之一。
陳旭當初每頭花2萬多元買來的奶牛,現在只能當作肉牛低價出手,每頭價格8000元-9000元。今年陳旭已陸續賣出200多頭奶牛,之后計劃出售700多頭,“只要有人收就賣”。
賣牛后的牛棚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拍攝
陳旭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今年牧場已通過裁員、降薪等多種措施縮減養殖成本。牧場每月現金缺口80萬元,去年底從銀行貸款700萬元,現在也基本花光?!鞍肽甓鄷r間,我頭發白了一大半,每天都愁?!彼f。
今年2月底,秦展在寧夏的牧場接到終止合同通知,不甘心牧場就此關門。他從3月開始將生鮮乳低價賣給奶販度日。2個月后,情勢依然不妙、秦展把牧場1000多頭奶牛悉數對外出售,多數當肉牛賣了。
原奶過剩下,乳企要求中小牧場執行“瘦身計劃”。
秦展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有乳企向甘肅地區合作的中小牧場下發“瘦身計劃”通知,要求牧場每個月淘汰多少頭牛,時間已規劃到今年12月。據計劃,秦展的牧場有2000頭奶牛,要賣掉一半奶牛。他表示,乳企希望通過“瘦身計劃”把奶牛養殖規模降下來,達到合理程度,避免發生倒奶現象。
“賣牛、殺牛、淘汰牛,以及牧場破產,都是低谷期常見現象,這次也不例外。牧場經營一定要靈活,碰到這種行情要使勁淘汰低產牛,因為低產牛利潤低?!币幻颖钡哪翀鼋洜I者說。
有人嗅到風險,選擇離場。
山東一家中小牧場的負責人曹萍(化名)從業20多年,長期向一家國外知名奶粉品牌供奶。察覺市場風險后,她在2022年一季度便把牧場所有成年奶牛對外出售,只留下100來頭小奶牛,現在處半退出狀態。
據《中國經濟網》等多家媒體報道,今年6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在一場演講中指出,虧損導致現金流中斷,2023年5月已有牧場開始退出;如果奶價繼續低于成本價,預計2023年國內奶牛淘汰率會超過8%,大概會有50萬頭牛淘汰。中國奶業協會官網顯示,李勝利為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奶業協會奶業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
廣東省奶業協會原副會長王丁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小牧場要主動將老弱病殘、產量低的奶牛淘汰,準備配種的或者產奶高的奶牛要守住。同時,減少飼料成本,高營養進口飼料可減量或者不用,同時加強牧場經營管理。
自救與紓困
中小牧場多措并舉,嘗試自救、轉型。
不少中小牧場選擇開設鮮奶吧。鮮奶吧是奶業轉型時期出現的新事物,也是乳品加工流通的新業態、新模式。前述業內資深人士經營牧場近十年,2022上半年退出奶牛養殖業,轉型在珠三角城市開設鮮奶店。
陳旭今年投入約30萬元探索鮮奶吧經營。鮮奶吧5月1日開業,七天后就因沒有經營許可證,只能關門。秦展也嘗試開鮮奶吧,最終以失敗告終。今年3月至今,秦展和幾名朋友在寧夏當地開設多家鮮奶吧,希望憑借價格優勢打入市場,結果也不理想。鮮奶吧每天銷量僅為80公斤-150公斤。對于牧場每天10多噸的產量而言,這顯然是杯水車薪。
中小牧場轉型鮮奶吧并非易事。
山東一家經營鮮奶吧的牧場負責人認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生鮮乳及奶產品質量水平已經較高,希望能允許中小牧場向下游生產、加工延伸,完善行業政策,幫助奶農增加收入。
“中小牧場做鮮奶吧,是為自己找一條生存之路,擺脫對大型乳企品牌的依賴?!比闃I分析師、中國農墾乳業聯盟經濟專家組組長宋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允許牧場銷售自家產品是提升中小牧場主觀能動性的措施之一,建議給予相關政策支持。
也有牧場主轉型休閑觀光。
陳旭透露,待供奶合同到期后,不再和乳企續簽,目前正探索發展休閑觀光牧場,已試營業一個月,效果還不錯,后續還將投入幾百萬改造牧場。
山東奶業協會發文稱,當前乳企和大型牧場噴粉壓力大,也希望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并鼓勵牧場多元化發展,提振奶業消費,盡快引導山東奶業走出低谷。
中小牧場遭遇寒冬,原因多樣。有業內人士指出,液態奶消費下降,同時,乳企發展速度較快,在為奶源供應提供巨大保證的同時,也存在著奶源建設過快的問題,“一增一減”導致液態奶供需關系處于失衡狀態。
縱觀奶牛養殖業發展歷程,2000年以來經歷多輪奶價周期——2007年價格上漲;2008年原奶價格進入下跌通道,“倒奶賣?!爆F象頻發,規?;B殖提速;2010年-2013年原奶價格持續上漲,牧場加速擴產,導致供大于求;2014年,奶價進入下行通道,“倒奶賣?!庇珠_始出現;2019年,奶價再次進入上行期。
2019年當年,奶源供給進入集團養殖“一體化”模式。伊利、蒙牛、光明等頭部乳企加碼自有奶源建設,“萬頭大牧場”項目接連上馬。
據乳業雜志《荷斯坦》的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新建、擴建牧場項目共166個,大多養殖規模超過5000頭奶牛的大牧場,萬頭牧場占比62%。2022年新建擴建牧場項目201個,新項目仍以大型牧場為主,設計存欄5000頭以上的存欄數占87%,萬頭以上占比70%。
多家中小牧場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乳企自建大牧場,中小牧場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在原奶過剩的大背景之下,乳企優先收購自有牧場的生鮮乳。風險轉移至中小牧場。
奶價持續低迷、原奶過剩,“噴粉”成為減少損失的路徑之一。噴粉,是指液體的生鮮乳經過滅菌、噴霧干燥等處理,成為奶粉狀態。當生鮮乳過剩時,乳企通常選擇噴粉,以便于儲存,減少損失。
山東奶業協會今年1月發文稱,全國奶業形勢愈發嚴峻,原料奶相對過剩,乳企噴粉比例超過20%。在該協會組織交流座談會上,有參會乳企發言稱,現噴粉每噸虧損1萬元—1.2萬元,每噸生鮮乳成本3.8萬元,而銷售價只有2.7萬元左右,乳企還面臨庫存大量積壓、占用資金多等困難。
據《乳業時報》報道,李勝利表示,根據調研,今年2月份龍頭乳業平均噴粉的生鮮乳達到1.08萬噸,占收奶量的17%左右。5月份的調研情況有所好轉,每天噴粉生鮮乳在4000—5000噸。截至2023年2月,龍頭乳企的大包奶粉庫存17.8萬噸,折合生鮮乳140萬噸左右。2023年乳企庫存奶粉可能會維持在20萬噸庫存的高位,加上奶牛養殖企業過剩奶源噴粉的庫存,奶粉庫存量在25萬-30萬噸。
為解困局,多地出臺紓困政策。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率先出臺紓困政策,決定在2023年1月20日前,將1500萬元噴粉補貼資金預撥到乳品加工企業,2022年的2500萬元補貼資金同期發放到位,幫助乳企緩解資金壓力。
今年5月,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的《2023年全省畜牧工作要點》提出,規范生鮮乳市場秩序,推動乳企與奶牛場簽訂長期生鮮乳購銷合同,對不執行收購合同和交易參考價的,取消扶持政策,堅決防止發生倒奶殺?,F象。
各地在敦促乳企落實原料奶應收盡收政策,為奶農紓困解難。山東奶業協會今年4月發布調研消息顯示,蒙牛泰安加工廠已全力落實生鮮乳應收盡收政策;青島新希望在執行省生鮮乳指導價格的基礎上能夠全力履約合同,做到應收盡收。
6月,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穩定當前奶業生產的意見》(下稱《意見》):7月至12月,實行生鮮乳收購補貼政策,按照乳企收購省內生鮮乳總量,每噸給予不超過100元補貼,總資金約1.2億元;實行生鮮乳收購增量補貼政策,按照乳企年度收購省內生鮮乳增量,每噸給予不超過200元補貼,總資金約0.3億元。
《意見》還指出,幫助養殖場戶與乳企對接,解決生鮮乳銷售難題,杜絕乳企以不正當理由變相限收拒收鮮奶、拒簽合同現象。防范養殖場非正常淘汰奶牛及虧損倒閉等極端情況發生。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平均氣溫連續兩天創下新的紀錄。7月4日當天,地球表面日平均氣溫達到17.18攝氏度,超過了7月3日剛剛創下的17.01攝氏度的前紀錄。
7月6日,國內廣東、山東、北京多地發布橙色高溫預警,部分地區氣溫突破40℃。
世界首富也未能躲過高溫襲擊,馬斯克公開表示自己被曬傷了。
近日,狗狗幣聯合創始人比利·馬庫斯發布推文:“我們經歷了幾千年的進化,太陽還是會把我們曬得屁滾尿流?!瘪R斯克在Twitter上回應:“上周又被曬傷了(嘆氣)?!?/p>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包括泰康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康財險”)、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安財險”)等在內的多家險企,在科普高溫帶來的隱患同時,也趁著熱浪,開始宣傳自家的醫療險、車損險、家財險等保險產品。
圖片來源:圖蟲
6月21日,泰康財險在官方公眾號上發文稱:中暑、熱射病在夏季屬處于高發期,目前還沒有專門為高溫疾病/意外專門設置的險種。 “(但是)醫療險屬于報銷型保險,(消費者)在醫院發生了治療費用,可以找保險公司報銷,如果因為因為中暑或者熱射病,投保了醫療險,可以根據情況獲得一定理賠?!?
泰康財險在文章的下方還放入了兩款自家的醫療險品種,進行推介宣傳。
除了科普哪些保險能夠抵御中暑、熱射病帶來的風險,6月9日華安財險還在官方公眾號上,詳細介紹高溫帶來房屋火災、汽車自燃這類隱患。
“(高溫下) 家財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可以用于轉移室內火災帶來的風險,車險綜改后,車輛自燃險被納入車損險的承保范圍?!比A安財險稱。
高溫天氣下,不少車主擔心新能源車自燃起火。對此,華安財險稱,新能源車有專屬車險?!半姵責崾Э?、充電短路等原因都可能會導致其自燃起火。據新出臺的《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這類起火燃燒屬于意外事故,是可以通過新能源車損險進行理賠的?!?/p>
華安財險也在科普文章的下方植入了推廣鏈接。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包括中移保險經紀、利寶保險在內多家保險企業或第三方銷售平臺借著高溫天氣,推出了相關應對高溫的險種的宣傳物料。
在受氣象影響較大的農業領域,一些普惠金融型的保險產品,借著高溫加大宣傳力度。
6月8日,廣東省珠海市農村農業局在官微宣傳珠海市氣象指數保險。該保險為種養殖戶提供了高低溫、病蟲害等風險保障。截至發文當天,2023年該保險在珠海市斗門區和金灣區累計投保6500萬元,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資金超10億。
氣象指數保險是以氣象數據為依據,計算賠償金額的一種創新型農業保險產品,賠付依據是氣溫、降水、風速這類與農作物產量高度相關的指標。
“天氣指數保險賠付只與客觀的天氣指數有關,而與農戶實際產量無關?!比鹗吭俦kU中國農險核保人武東旭表示,“(這種保險的)理賠處理基于客觀觀測到的天氣要素,而非傳統制種保險采用的抽樣測產方式,理賠的效率能提高,成本也可以降低?!?/p>
珠海市斗門區的官微“今日斗門”稱,今年5月,高溫天氣刷新了珠海市過往數十年來五月氣溫記錄,斗門區多個鎮街出現連續3天氣溫大于36攝氏度情況,觸發2022年至2023年水產品氣象指數、種植產品氣象指數保險的理賠條件,在賠付機制啟動后,有1163戶參保農戶獲理賠總金額達5445.45萬元,其中有單個農戶獲賠200余萬元。
目前,主流的氣象指數保險分為養殖險與種植險。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主推氣象指數保險產品的多為地方政府。如7月3日,浙江省嘉善縣政府宣布,當地黃桃蜜梨氣象指數保險正式落地;6月1日,浙江省慈溪市農業發展中心,在宣傳楊梅氣象指數保險。
太保產險農險市場發展部/助力鄉村振興辦公室總經理助理李烈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農業氣象指數保險發展空間廣闊。具體而言,氣象指數保險可以和地方特色產業的“一縣一品”相結合,如“氣象指數保險+制種”“氣象指數保險+信貸”“氣象指數保險+農業產業園一攬子保障等。
廣州從化區農業農村局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回應時代周報記者稱:“農戶購買(氣象指數保險)這類政策性農業保險,能更好的保障風險,政府也給出一定的補貼。為了讓更多農戶受益,我們也在加大宣傳力度?!?/p>]]>
2023年上半年收官,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即將“亮相”。
事實上,進入2023年,中國經濟活動持續恢復,各行業均呈現不同程度復蘇,但在經歷第一季度的可喜復蘇后,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承壓態勢明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849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高于市場統計上普遍4%的預期。世界銀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中國2023年經濟增速預期上調至5.6%,較1月的4.3%上調了1.3個百分點。
不過,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進入第二季度,我國部分經濟指標未能維持此前的增長態勢。
出口方面,5月份出口增速年內首次回落至負值。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6.7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4.7%。其中,出口9.62萬億元,增長8.1%;進口7.15萬億元,增長0.5%。其中,5月出口1.95萬億元,下降0.8%。
投資方面,私營企業投資信心仍有待恢復。據海通證券研究所研報顯示,今年?1-4 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僅有 0.4%,相比于整體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 4.7%的增長明顯偏低。
消費端上,CPI與PPI整體處于低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有增長,但5月明顯回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636億元,同比增長 9.3%,其中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803億元,同比增長12.7%,比上月回落5.7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上半年表現如何?下半年又將走向何方?在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多的當下,這成了所有人都在關心的問題。對此,時代財經專訪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林采宜。
林采宜預測,上半年GDP的增速大概率在4.2%-4.3%。展望下半年經濟形勢,她直言全年增速完成5.6或比較艱難。
在訪談中,林采宜多次強調了信心修復的重要性。針對消費疲軟,她認為除了收入水平,消費意愿也應被重視,“對未來的安全感是直接影響因素,要改變居民的悲觀預期就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p>
林采宜進一步解釋道,信心的修復依賴于制度的完善。她認為,從中長期趨勢來看,中國經濟需要很強的內在動力,這個動力只能來自于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
上半年GDP的增速在4.2%至4.3%左右
時代財經:今年我國第一季度經濟形勢可喜,但5月份幾個重要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經濟半年報即將出爐之際,您對上半年國內經濟增速預期是多少?
林采宜:個人認為中國上半年GDP的增速大概率在4.2-4.3%左右,全年完成5.6%的目標比較艱難。
主要挑戰有三個:第一是企業投資信心缺失,投資出現下滑,導致就業崗位有所減少;第二是消費疲軟,一方面巨額房貸導致的家庭負債率上升對日常消費有”擠出效應”,另一方面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預期悲觀,儲蓄增加,消費減少;第三是外貿需求收縮,國際經貿格局的重構導致外貿訂單減少。
時代財經:從央行各項數據看,今年以來住戶存款總量繼續高增,消費和投資數據則不夠理想。多項刺激政策下,終端消費為何仍顯疲軟?
林采宜:人的消費行為取決于兩個因素,首先是收入水平,收入是支付能力的保障,足夠的可支配收入讓欲望變成“有效需求”;其次是消費意愿,消費意愿通常受未來收入預期、支出預期的影響,說白了,對未來的安全感直接影響居民的消費意愿。
目前居民消費需求疲弱既跟收入下降有關,也跟預期悲觀有關,后者是主要因素。
要改變居民的悲觀預期首先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老齡化社會,社保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占比大部分都在60%以上,而我國擁有社會保障的財政資源只占30%。社會保障不足使得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安全感,拼命存錢以備不時之需,這是消費需求萎縮的重要因素。不改變這種心理預期,你當下給他發再多的錢,人們也會存起來,而不是花出去。
除此之外,要增加財產稅降低勞動收入所得稅,這樣既可以增加居民實際收入,又不鼓勵他們拿到錢就去投資、購買資產,而是把更多的錢用于消費。
時代財經:剛提到收入水平是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收入又與就業息息相關,今年以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青年人就業壓力依然較大,請問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改如何破解?
林采宜:青年失業率上升既有總量因素也有結構性因素。從總量來看,民營資本利潤率下降,投資創業的人減少,部分企業從進取型擴張轉向防御型縮編,就業崗位減少;從結構來看,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實干技和收入預期與社會現實脫節,也是很多年輕人失業的原因,不是沒有工作,而是沒有適合他們(心理預期)的工作。
解決總量不足靠建立實業資本的投資信心,沒有企業家的信心就沒有企業的擴張,沒有企業的擴張就沒有就業崗位的增加,解決企業家的信心是增加就業崗位總量的關鍵;解決結構問題則是要從教育制度入手,增加技工學校的比重,多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人員,減少高學歷、低技能的大學生比重。供求結構匹配是解決結構性失業的主要路徑。
時代財經:下一步該如何提振市場主體對中國未來經濟的信心?
林采宜:首先是制度改革,有恒產才有恒心,進一步明確個人財產所有權的法律地位,通過完善法治社會的程序公平來給予企業家和投資者確定性預期,預期明確才有信心可言。與此同時,進一步改善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措施,對于居民而言,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兒有所育,他們才敢消費,才愿意生育更多的子女,居民的消費信心來自于社會保障給他們的安全感。
中國經濟需要很強的內在動力
時代財經:今年初,多地組團赴海外招商,但5月我國進出口以美元計降幅明顯。世界貿易組織發布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增長1.7%。如何看待目前的貿易環境?
林采宜:外貿下行跟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而貿易環境的變化又跟國際政治關系及外交政策的效果緊密相關,國際供應鏈轉移導致的經貿關系重構使得中國制造的訂單下降,這不是通過內部經濟政策就能消化的產能冗余。
就出口而言,通過外交政策來發掘新的更加多元的出口市場是關鍵;就進口而言,提升國內經濟的需求動力是根本,其次穩住人民幣匯率,避免進口成本進一步攀升。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未來國際經貿格局更傾向于多元化,中國在國際分工產業鏈中的地位遇到政治和外交因素的挑戰,這不是企業本身所能把控的市場變化。
因此,構建多元化的外貿市場結構、提高對局部市場訂單變化的適應能力是外貿企業必須面對的功課。比如,適度降低對歐盟國家的市場依賴度,適當提升東南亞、中東以及非洲及拉美國家的外貿市場份額。從最近三個月的外貿結構變化數據來看,這種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時代財經: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刺激政策超300次,結果卻不盡如意。政府曾明確表示,房地產仍是支柱產業,之后會如何發展?是否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林采宜:不管各方多么的一廂情愿,房地產都已經不再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了。畢竟,人口增長、收入增長和家庭負債率的瓶頸擺在那里。上半年這么多刺激政策都沒有發生顯著效用,客觀上也佐證了這一點。
房地產行業從之前矯枉過正的政策傷痕中逐漸走出來,回歸常態是大概率。我個人認為,放慢房地產的發展節奏不會導致系統性風險。
時代財經:今年以來一些事件折射部分地方財政困難,償債壓力加大,引起市場的擔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是否需要找到新的增長引擎?又該怎么去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
林采宜:短期而言,通過各種可能的方式進行債務重組,以時間換空間,延緩當下壓力。長期而言,開源節流,“開源”是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對外部投資的吸引力,引入資本、人才和各種生產力要素來增加當地經濟活力,經濟增長才能增加稅源收入?!肮澚鳌眲t是簡政廉政,減少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縮減一般性財政支出,以逐步實現收支平衡。
時代財經:當地時間6月28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重申,預計今年將再加息兩次,不排除連續加息的可能性。在全球央行加息潮的背景下,中國降息進行逆周期調節,這極其考驗對宏觀經濟的研判,下半年是否還會繼續降息降準?
林采宜:從中長期趨勢來看,中國經濟需要很強的內在動力,這個動力只能來自于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無論什么樣的刺激政策,都只能是調整短期波動,即便有效,也只能是削峰填谷的短期效用。
降息作為一種刺激政策,貌似是一劑針對經濟疲弱的藥方,但它是否有效?作用有多大?取決于政策傳遞過程中的各方反應,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比較確定的是,降息加大人民幣和美元的利差,對人民幣造成貶值壓力。
所以說,降息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真要刺激經濟增長的話,降息不如改革,制度紅利才是我們可以深度挖掘的刺激良方。
時代財經:最后想問一下,下半年的刺激力度是否會比上半年要大?
林采宜:我不認為下半年的刺激力度應該比上半年要大。通過制度改革修復民間信心,通過市場開放修復國際關系才是可持續且副作用較小的良方。
具體而言,改革農村土地流轉和經營方式是中國的下一個制度紅利,也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唯一路徑。收儲農村土地,并建立市場化流轉,通過土地集中化、管理現代化和生產機械化來提升農業生產的要素效率,農村土地收儲和流轉制度改革也是在當下情況下延續“土地財政”唯一可行的選擇。
其次是國有股權的重組,通過變現部分國有股權,讓國企退出某些競爭性領域,不僅能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同時還能部分化解地方政府目前的債務壓力。
第三是社保制度的改革,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提高農村和貧困地區的養老保障水平,老有所養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如果有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加持,也許,未來十年會一年比一年好。
?
]]>近日,在第十七屆中國經濟增長與周期高峰論壇(2023)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部長李建偉表示,應盡快研究出臺遺贈稅,弱化財富兩極分化走勢及其代際遺傳對居民財產性收入差距的負面影響。
一時間,“遺贈稅”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關于 “什么是遺贈稅?”“如何開征遺贈稅?”“遺贈稅的起征點是多少,稅率是多少?”“多大程度上能改善縮小貧富差距”等問題的討論度也逐漸升溫。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遺贈稅作為政策工具之一,對于避免貧富差距擴大、增加政府和社會公益事業的財力有一定的意義。但遺贈稅征稅范圍和征管程序復雜,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探索、凝聚共識。
遺贈稅是什么?
根據遺贈稅的字義,目前有兩種說法,一個是“遺產稅和贈與稅”的總稱,另一個是從“贈與”這個詞解釋,認為遺贈稅是對轉讓的金錢或財產所征收的稅。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遺產稅和贈與稅”一般是同時出臺的,如果單獨出臺遺產稅或贈與稅,就會出現生前將財產全部贈與給后代的遺產稅規避問題。而對于遺贈稅的理解,簡言之就是對遺產進行征稅,包括現金與存款、房產等固定資產,繼承人或者受贈人需要先交稅然后才能繼承遺產。
現金存款 圖源:圖蟲創意
雖然中國目前并未開征遺贈稅,也從未發布相關條例或條例草案,但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1950年,《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就已經將遺產稅作為擬開征的稅種之一。不過限于當時的條件,決定暫不征收遺產稅。
隨后,有關遺產稅的說法也不時被提起。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適時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1993年12月,國務院批轉國家稅務總局《工商稅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到開征遺產稅;同月的《國務院關于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還把遺產稅列為地方固定收入。1997年,“十五大”報告也提到開征遺產稅。
而最近一次官方文件提及遺產稅是在2013年?!秶鴦赵号D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社部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在談及加快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改革完善房地產稅時,提到“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征遺產稅問題”。
雖然關于開征遺產稅的建議一直沒有斷過,但作為一項財稅政策,不僅要看到國際社會的情形,也要充分考慮國情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國家也一直保持謹慎穩妥的態度。
圖源:圖蟲創意
賈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征收遺產稅的初衷是為了通過對遺產和贈與財產的調節,防止貧富過分懸殊。與此同時,也對增加政府和社會公益事業的財力有一定的意義,特別是對于富豪形成一種“2選1”的選擇,引導他們有生之年參與“第三次分配”,以自愿形式把自己的一部分財產捐獻作為公益基金。
然而,遺產稅作為一項財稅政策,是否開征涉及到多個因素。在賈康看來,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遺產稅征稅范圍和征管程序復雜,征管配套條件要求也比較高。如何掌握這些財產以及繼承等信息,并配之以嚴密、公正的財產保護制度是一大難點。
除此之外,賈康認為,在中國先富階層中占多數的企業家,他們的企業家精神與才干,是中國實現現代化趕超過程相當長階段里,最為稀缺的資源。因此,開征遺產稅時,也要考慮到對先富階層的包容式引導和持續創業發展的激勵。
如何界定?
伴隨著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從私人層面來看,也有很多人積累了相當體量的財富。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度《胡潤財富報告》來看,截至2022年1月1日,中國內地擁有30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的“國際超高凈值家庭”數量約為4.9萬戶。
換句話來說,按照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1年全國共有家庭戶(約為4.9億戶)計算,平均每一萬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家庭的可投資資產在3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這個數字約為2.2億元。
此外,根據《中信保誠人壽「傳家」·胡潤百富2022中國高凈值人群家族傳承報告》顯示,中國高凈值家庭中,預計有18萬億元的財富將在10年內傳承給下一代,49萬億元的財富將在20年內傳承給下一代,92萬億元的財富將在30年內傳承給下一代。
圖源:圖蟲創意
在現行稅收制度中,由于沒有“遺贈稅”規定,富裕人群可以通過遺產規劃等方式將大部分財富傳給下一代,或許還會繼續出現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現象。因此從長期來看,引入“遺贈稅”也是縮小財富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縮小財富差距的過程中,最核心的問題在于,所謂的“貧”與“富”到底該如何界定,“遺贈稅”的起征點應該是多少?
林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對于一般人來講,其實遺產稅對于他們還是比較遙遠的。相應地,對于有上億資產的富裕人群來講,遺產涉及的領域多而雜,包括不動產、存款、股票、債券等,甚至還有難以估價的藝術品。對于起征點的標準要達到精準,難度是比較大的。
據了解,目前不少國家征收遺產稅,對于起征點和稅率的要求各不相同。以美國為例,美國遺產稅自1797年首次開征以來,稅率也起起落落。
比如,2001年美國遺產稅的個人起征點為67.5萬美元,夫婦為135萬美元,稅率是55%;而到了2011年,個人遺產稅的起征點改為500萬美元,夫婦是1000萬美元,稅率降至35%;從2013年開始,稅率又升到了40%。
從近年來遺產和贈與稅的國際發展趨勢看,開征遺產稅可以實現調節貧富差距、增加再分配的公平性等目的,但林江認為,也可能會對國外資本流入和國內資本流出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完善我們國家的稅制的角度出發,開征‘遺贈稅’是大勢所趨、時代必行之路,并且從多個角度來看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遺贈稅’制度的制定流程,無疑也將是漫長而嚴謹的?!绷纸f道。
]]>此次通過支付牌照續展的12家支付公司分別是嘉聯支付有限公司(下稱“嘉聯支付”)、易智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首信易支付”)、云南本元支付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本元支付”)、北京度小滿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通策會綜合服務有限公司、上海索迪斯萬通服務有限公司、捷易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銀河金谷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武漢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快捷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匯明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這12家公司涉及的業務類型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
云南銀通支付管理有限公司、榆林元亨商務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未提交《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續展申請,不再續展。廈門夏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夏商卡”)、安徽百家匯支付有限公司在《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內已主動退出。
今年5月15日,夏商卡發布公告,表示由于業務發展戰略的調整,正式注銷《支付業務許可證》,從2023年7月1日起,原夏商多用途預付卡將轉為夏商單用途預付卡經營。持有夏商卡客戶可繼續在夏商集團內自有商戶各網點使用,停止在夏商集團外特約商戶使用。
截至目前,支付牌照數量進一步縮減,市場上共有189張支付牌照,已注銷的支付牌照共計80余張。由于政策因素帶來的合規壓力及市場環境變化導致的經營不善,注銷支付牌照多數都為地方性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類資質。
2家支付公司續展申請被中止
圣亞云鼎支付有限公司(下稱“圣亞云鼎”)、先鋒支付有限公司(下稱“先鋒支付”)是此次唯二續展申請被中止審查的公司,原因是存在《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
《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在審查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中止審查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申請人因涉嫌違法違規被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其他行政機關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對行政許可事項影響重大的;(二)申請人被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其他行政機關依法采取限制業務活動、責令停業整頓等監管措施,尚未解除的;(三)申請人被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其他行政機關接管,接管期限尚未屆滿的;(四)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規章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請求有關機關作出解釋的;(五)申請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且有正當理由的。
企查查顯示,圣亞云鼎大股東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因未履行未履行法定義務,目前已被列為被執行人。此外,圣亞云鼎還有3條被執行人記錄,執行法院均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分別是2021年8月,執行標的145702元;2021年12月,執行標的67083元;2022年1月5日,執行標的為6.5萬元。
先鋒支付同樣也陷入訴訟風波。今年4月6日,先鋒支付被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人民法院列入被執行人,涉及執行標的7,929,516元,案號為(2023)遼0202執3408號,該案原告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鐵道專業支行。
企查查顯示,截至2023年7月6日,先鋒支付涉及3條失信被執行人紀錄,涉及金額1.1億元;涉及29條限制高消費紀錄,涉案總額達16億余元。
3家被中止后成功續展
續展申請的審查被中止也不代表上述兩張支付牌照將會注銷,待相關中止情形消失后,央行將恢復對上述支付機構的審查。此次通過續展的12家支付公司中,嘉聯支付、首信易支付、本元支付都曾因存在《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而被中止審查,但是在此次續展中成功通過。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嘉聯支付和本元支付續展被中止的時間均為2022年6月,首信易支付續展被中止時間為2021年6月。
三家支付公司曾出現違規行為被重罰或者涉及重大訴訟案件。
2020年8月,嘉聯支付因存在未按規定建立有關制度辦法或風險管理措施、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等6項違法違規行為,被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合計處以罰款人民幣941萬元。
2019年8月,首信易支付因未按規定開展網絡支付業務、未按規定審核留存商戶資料、未按規定存放和使用客戶備付金等多項違規,被罰沒1599.5萬元。
2018年9月,本元支付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成為被執行人,被執行金額78915344元。
時代周報記者聯系嘉聯支付相關負責人,詢問成功續展的原因,該負責人表示暫不方便回應,嘉聯支付屬于上市公司體系下的子公司,所有的對外宣發都需要過上市公司董秘核實。
嘉聯支付是新國都(300130.SZ)的全資子公司。今年4月10日,新國都曾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復投資者稱,嘉聯支付已收到中國人民銀行下發的《行政許可申請恢復審查通知書》(2023年第1號),中國人民銀行已于2023年3月6日恢復續展審查。
7月5日,新國都發布公告稱,嘉聯支付《支付業務許可證》獲得續展全資子公司嘉聯支付《支付業務許可證》獲得續展,許可文件編號為Z2011244000012,許可內容為銀行卡收單(全國),有效期限2022年6月27日至2027年6月26日。
此前,新國都曾針對嘉聯支付屢收罰單的內控問題進行回應,嘉聯支付已制定相關整改措施并出具專項的整改報告上報至監管機構,已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及時整改,并梳理工作流程規范,加強人員培訓,同時制定并完善《高風險客戶管理辦法》《可疑交易調查報告制度》等內部控制制度,優化升級了業務管理系統。
據統計,除了圣亞云鼎、先鋒支付,目前仍有天下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得仕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銀聯金融網絡有限公司等十幾家公司的支付牌照處于中止待續展的狀態。
]]>7月3日,渣打銀行與香港貿易發展局(下稱“香港貿發局”)公布2023年第二季“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下稱“GBAI”)。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于今年5月開始對粵港澳大灣區1000家企業開展了二季度調查,由此獲得GBAI指數。
“GBAI展現的是當下企業如何看待未來的問題,”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例如企業當下生產或者拿到訂單,要未來才出口或者交付,因此當下企業樂觀或悲觀,影響的是未來兩三個月的數據。因此GBAI能夠幫助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做出決策,也是我們的初衷?!?/p>
數據來源: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
調查報告顯示,大灣區第二季度的“營商信心”現狀指數回落至50的中性水平,這一結果屬于意料之內。在2022年第四季度,指數已經連跌6個季度(降至39.5),這個低基數造就了第一季度的反彈。而“預期指數”仍保持在擴張區間(58.7),這是近兩年來的次高值。這也意味著,盡管現狀指數回落,但大灣區的企業對于未來的發展仍然保持著樂觀的預期。
此外,第二季度的信貸“預期指數”也保持在擴張狀態(51.6),這反映出區內企業對潛在增長的樂觀預期。這兩項預期和信貸的指數預示著,在第三季度,大灣區的經濟將進一步復蘇?,F金流狀況方面,受訪者預計在第三季度將繼續改善,再次顯示悲觀情緒并不濃厚。其他信貸分類指數也確認,為“守住底線”而維持寬松的貨幣狀況和較低的借貸成本,亦是明智之舉。
大灣區企業對于擴張持積極態度
除GBAI指數整體回落回歸中性之外,生產/銷售、新訂單、產能利用率、原材料庫存、成品/服務價格、固定資產投資、融資規模及利潤等8個子指數也呈現出不同趨勢。
據GBAI的調查結果,有6個子指數低于50。其中,原材料庫存為47.1,雖然比上一季度有所改善,但仍然是得分最低的組成部分,表明本季度降低庫存的壓力依然存在。與上一季度相比,新訂單(跌3.3點至49.8)和利潤(跌2.6點至49.9)也出現了下跌,但距50的中性線僅一步之遙,并未明顯滑落。
數據來源: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資產投資這一子指數的得分最高,為52.9,這說明大灣區企業受訪者仍然看好區域內的長遠商業前景,認為需求會進一步恢復正常,需要投資擴充產能。
渣打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也對固定資產投資成為子指數中得分最高的一項感到驚喜?!耙?,固定投資不是立刻能看到回報的,這表明大灣區企業對于擴張的態度是積極的,對未來長期的預期是好的?!绷诌h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與上一季度相比,金融服務的現狀和預期子指數分別下跌8.3點和12.6點,創新和技術分別下跌10.6點和12.0點,在各行業領域中的跌幅最大。
數據來源: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
隨著復蘇勢頭放緩而出現的利潤壓力和信貸擔憂,可能影響金融受訪者的情緒,不過得分仍處于擴張區間。另一方面,科技受訪者的子指數,在第一季度短暫飆升后,第二季度回落至50以下。由此可見,科技行業依然面臨不少阻力,全球半導體業處于下行周期,導致需求受到抑制,難以迅速好轉。
在信貸方面,大多數企業受訪者認為目前借貸成本大幅降低的空間不大。但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已于6月降息。
關于預期出現分化,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建恒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道,由于貸款利率已處于歷史低位,企業認為融資成本尤其是銀行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信貸增長大大超過名義GDP增長,進一步降息的邊際效益可能轉弱。因此,我們估計中國人民銀行在第三季度僅會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25個基點(而不是加大刺激力度),以維持流動性充裕,同時保持較快的信貸增長,并配合可能發行更多地方專項債券?!痹蜚y行與香港貿發局在解讀報告中表示。
重視建立供應鏈的靈活性
面對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供應鏈的轉型成為了大灣區企業的新課題,這一趨勢是否會重塑大灣區企業的經營模式?
GBAI的調查結果顯示,1000家大灣區企業受訪者近年來在管理供應鏈時的業務考慮因素中,越來越重視建立供應鏈的靈活性(例如以“以防萬一”為原則的庫存管理),同時提高效率(例如以“及時供貨”為原則的庫存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提升。這種情況反映出為應對近年來業務擴展,以及宏觀和地緣政治挑戰,企業提升供應方管理的意識普遍提高。
數據來源: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
在供應鏈轉型中增長最快的3個考慮因素,則是提升質量和服務(凈正差值為36個百分點)、分散供應來源(特別是關鍵零部件)(凈正差值為32個百分點)和更好地利用不同生產地點的資源(例如土地和勞動力)(凈正差值為32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大灣區企業供應鏈并沒有出現大舉遷移的情況,91%的企業表示是目前沒有將產能轉移到海外。
關于大灣區企業供應鏈轉型的課題,林遠棟認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從管理一家工廠成為供應鏈的管理者?!拔覀兿M吹礁啻鬄硡^企業利用好大灣區政策和區位優勢,走出去,真正實現國際化?!?/p>]]>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據界面新聞報道,近期海航航空集團(下稱“海航”)內部開會時提到要實行“一人多崗”制,將地服人員培訓成為合格的乘務員,淡季時做地服、旺季時轉做乘務員執行航班任務。隨后,海航旗下部分子航司開始響應。
6月29日,海航旗下長安航空公眾號發文稱,長安航空全面啟動“地轉空”乘務員、安全員選拔面試工作,在公司內部選拔一批工作表現突出、形象氣質俱佳的地勤員工,培養成空中乘務員和安全員。
據了解,上述“一人多崗”制度在國內民航業較為少見。
海航推出新規的同時,各大航司也進入了緊張的暑運備戰狀態。長安航空表示,與“地轉空”相呼應,隨著暑運到來,在公司動員倡議下,一大批后臺支持干部員工積極報名支援地服一線,以緩解航班量、客流量持續攀升以及高溫、雷雨等復雜天氣給一線帶來的高強壓力。
時代財經了解到,7月1日,為期62天(截至8月31日)的暑運正式拉開帷幕。
民航局數據顯示,預計今年暑運期間,每日將有近195萬旅客通過航空出行,日均保障國內客運航班13600班、運輸國內旅客183萬人次,較疫情前2019年分別增長11%、7%。
海航推行“一人多崗”,地勤兼做空乘
海航此番動作早有預兆。早在今年6月11日召開干部大會時,遼寧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就提及,新海航的用人機制要靈活,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跨航司、跨地區調動,用薪酬政策引導好,市場旺季時可以安排機關干部多支援一線。
長安航空率先試點,據官方公眾號介紹,本次“地轉空”是為豐富員工職業發展路徑,共有72名地勤員工報名參加。經過遴選,其中56人符合崗位條件并參加面試。選拔工作預計將于7月中旬結束全部環節,通過面試考核等前期考察的員工將參加公司統一組織的新雇員初始培訓。
不過,海航“一人多崗”的新制度也引來諸多熱議。首先,“地轉空”并非完全轉崗。一名不愿具名的民航業內人士指出,地服轉空乘這種做法在航司內部并不少見,大多通過內部轉崗而來,但海航此次較為特殊的是“地兼空”,而不是固定的職位變動。而海航方面也對外表示,此次長安航空“地轉空”指的是同時保持地面和空中兩種資格。
“這種淡旺季的流動機制太理想化了?!鄙鲜鰳I內人士對時代財經指出。簡單而言,地服是所有服務的準備基礎,包括值機、檢票、改簽、延誤引導服務等等,而空乘則專注客艙,包括航班秩序管理及機上服務等。
兩者本身的業務方向和重點有所不同,“地兼空”涉及體檢合格證、執照、機型復訓、簽注、登機證等問題?!肮馐桥嘤枙r間就很長,一般空乘上崗前需要培訓2-3月,復訓也需要一個星期,這期間地面服務的工作誰來做?是不是需要招聘更多的地服人員?”
在三大航之一當空乘的蔣明同樣表示,其所在的基地地勤(地服)部門長期處于缺人的狀態。蔣明認為,假若航空公司實行“地兼空”,久而久之,兼職人員或不愿意轉回做地服工作,“地服普遍比空乘工資低,有了登機證和飛行小時數,(兼職人員)就可以跳槽去其他航司做專職的空乘了,各個航司本來就缺熟手?!?/p>
針對海航推行“一人多崗”制度的實施進展等問題,時代財經聯系海航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除了應對淡旺季用工外,海航實行一人多崗或源自改革重整下控制、減輕成本支出的壓力。
今年以來,海航動作頻頻?!?022年是新海航的整頓年,2023年是鞏固年,明年是大發展年,關于老海航所有遺留問題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部解決,為明年的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狈酵诟刹看髸咸峒?。其中,負債仍舊是方大集團帶領下海航航空集團亟需解決的問題。
近年“最強”暑運,有空姐月飛行時長逼近上限
隨著暑運到來,旺季壓力在航司身上普遍存在。多家航空公司紛紛加大運力投入、上新航線等,以應對旺盛的旅游出行需求。
其中,南航宣布計劃在6月20日至10月10日期間增加超1.2萬班次,總航班量超25萬班次,包括新開烏魯木齊至香港往返航線,揭陽、武漢、南寧至泰國的國際航線等;東航則計劃在今年暑運投入飛機780余架,旺季高峰期間,每日班次量達到2990余班;春秋航空計劃執行航班超過3萬個,預計承運旅客約500萬人次,均比2019年增長超過兩成。
航班管家數據顯示,今年暑運約20家航司的計劃運力呈現增長。其中,國航、南航、東航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8.1%、5.5%、2%,為近幾年來最強“暑運”。
由于基地位于旅游熱門目的地新疆,某大型航司新疆分公司的空乘王茵便早早感受到旺季的到來。
“4月飛了90小時,5月89小時,6月94小時……”根據民航局規定,一位空乘每個月最高工作時長是100小時,而王茵已經連續三個月處于排班滿滿的忙碌狀態,飛行時長接近極限。
為應對旺季旅客量的增長,王茵所在公司也在新疆航線上增投了寬體機,“最近飛的很多機型都是波音787?!辈ㄒ?87機型為遠程中型客機,以南航引進的波音787-9為例,機上可提供商務艙座位數28個、經濟艙座位數268個,所能容納的旅客量較小型飛機接近翻倍,而配備的空乘人員數量也需要增加至10人左右。
蔣明的月飛行時長也在近兩個月逼近90小時,“三月就有了苗頭,上座率非常高?!睋Y明介紹,三四月屬于淡季,一般非熱門的旅游航線客座率并不高,但今年乘客量大幅增長,而且有許多家庭旅客,“3月份執行的某個落地武漢的凌晨航班,居然都滿艙了?!?/p>
近期,各大航司披露的5月份運營數據也呈現出客座率上升的趨勢。其中,南方航空客座率為75.25%,同比上升14.42個百分點;中國東航客座率為70.03%,同比上升9.25個百分點;春秋航空客座率為87.84%,同比增長18.82%。
這意味著空乘們的工作量相應增加,“一趟飛下來嗓子都快冒煙了?!蓖跻鸶袊@。而飛行經驗達八年的蔣明則認為今年暑運比疫情前更忙碌,原因之一便是缺人。
空乘數量三年減少20%,重啟招聘還是缺人
暑運旺季帶來的壓力,進一步暴露了航司人手不夠的境況。
5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運輸航空公司共有乘務員85001名,比上年減少3125名;而2019年底,乘務員數量為108955名,按此計算,三年間減少乘務員23954人,累計減少約22%。
蔣明透露,其所在航司客艙部分部有1/5的人在疫情期間離職了,“乘務員靠小時費獲得收入,飛得少,收入自然少,很多扛不住?!倍钍Y明有些焦慮的是,“新人遲遲下不來?!?/p>
據時代財經了解,由于疫情影響,近幾年航司大規模的招聘基本中止,直到2022年12月底,各大航司才相繼重啟乘務員招聘,甚至拋出年薪20萬的條件。但即便如此,人手依然緊缺,因為從招聘到上崗還需要一定時間。
“我們公司年初新招的新乘,目前還在廣州體檢?!睋Y明介紹,新乘上崗一般要歷經“面試成功-統一安排體檢-體檢合格-安排培訓-培訓合格-上站培訓-放單”的流程,至少需要4個月及以上時間。蔣明預計,這批年后新招的空乘最早能在8月上崗,“到時旺季還有一個月?!?/p>
王茵所在的航司分公司,今年以來補充了兩批空乘,且一直在常態化對外招聘。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各大航司上崗的新乘大多是2019年前就通過面試的儲備人員,因為疫情關系此前只能處于等待培訓上崗的狀態。但即便如此,王茵仍感嘆“人還是不夠用”。
蔣明也指出,“每個人的排班都很滿,48小時的休息時間卡得非常緊,我今天凌晨下飛機,后天就有個大早班?!备鶕窈揭幷乱幎?,機組成員享有至少連續48小時的休息時間。
除了加快招聘上崗流程,有航司還通過各種方式調配人力,包括借調人員、駐站幫飛等方式。蔣明便透露,其所在的客艙部由于缺人,便抽調了資歷較老的空乘管理人員執飛,“她們本來還有一兩年就退休了?!?/p>
暑運拉開帷幕,對于過去三年常常面臨“無航班可飛”的航司及空乘人員而言,挑戰才剛剛開始。航旅縱橫7月6日提供的數據顯示,7月以來(7.1-7.5),國內航線日均執行客運航班量超過13500班,比上月同期增長約9%;國內航線日均旅客運輸量超過170萬人次,比上月同期增長約18%。
“等到新乘陸續到崗,壓力應該就能緩解一些,估計今年十月黃金周之前還是比較緊張的狀態?!笔Y明稱。
(蔣明、王茵為化名)
]]>華東醫藥拿下首個國產GLP-1“減肥針”后,市場關注度頗高。7月6日,華東醫藥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利拉魯肽減重適應癥產品預計8月可以上市。此外,時代周報記者查詢線上平臺阿里健康大藥房發現,利拉魯肽注射液產品相關頁面也已就減重適應癥進行說明。頁面顯示,商品已經賣光。
根據華東醫藥發布的公告,拉魯肽注射液的減重適應癥和糖尿病適應癥均對應同一款產品,規格為3ml:18mg(預填充注射筆)?!氨举|就是一個產品,拿到(上市)批件,醫生就可以開處方了?!苯咏A東醫藥的人士稱。
圖源:阿里健康大藥房
另據媒體報道,作為國內首款GLP-1類“減肥藥”獲批企業,華東醫藥已與阿里健康達成戰略合作,消費者可直接進入相關問診開方與咨詢頁面。
不過,時代周報記者從華東醫藥方面了解到,與阿里健康的合作在利魯平上市一開始就已達成,并非是新達成的合作。今年3月,利魯平成為國內首款獲批的利拉魯肽仿制藥,獲批適應癥為糖尿病。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諾和諾德的原研利拉魯肽注射液已在醫保目錄中,新獲批的生物類似藥無需再參加醫保談判,可直接納入醫保目錄。接近華東醫藥的人士也對此表示確認,不過他強調,目前只有糖尿病適應癥可通過醫保報銷。
近兩年,GLP-1已成為減重藥物的熱門靶點,司美格魯肽更是因為出色的減重效果頻頻出圈,并多次傳出斷貨傳聞。如今,利拉魯肽成為國內首個拿下減重適應癥的GLP-1藥物,未來會不會也出現產能供應緊張問題?對此,華東醫藥方面強調,“公司根據該產品的銷售計劃,在現有生產場地及江東生產基地已為該產品的未來發展預先制定了整體的產能規劃,不會有這方面的壓力?!?/p>
相比于新一代GLP-1藥物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在依從性和藥效上似乎仍處于劣勢。據了解,在使用方面,利拉魯肽需每日注射,司美格魯肽則只需每周注射一次;而在減重效果方面,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利拉魯肽和司美格魯肽在68周內患者分別平均體重減輕6%、16%。
對此,華東醫藥表示,司美格魯肽在國內僅獲批糖尿病適應癥,并未獲批減肥適應癥,因此目前使用司美格魯肽進行減肥屬于超適應癥使用。經查詢,目前國內僅有華東醫藥及諾和諾德擁有利拉魯肽注射液糖尿病適應癥的上市批文,且華東醫藥為國產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擁有利拉魯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適應癥上市批文的醫藥企業。
“公司利拉魯肽也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批用于減肥的GLP-1藥物,公司看好國內減肥市場前景?!比A東醫藥方面強調。
渠道搭建方面,華東醫藥方面稱,公司對利拉魯肽注射液采取院內院外相結合的銷售策略,院外包括線上與線下?!肮纠旊淖⑸湟海ㄌ悄虿∵m應癥)正在全國各省積極開展掛網和進院的工作,目前在部分省市已實現入院銷售,預計將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全部省份的掛網和入院?!?/p>]]>
馬斯克入主推特之后的一系列“瘋狂”舉動,在游戲圈引發了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近日,出海游戲企業悠星網絡在日本代理運營的《碧藍航線》《明日方舟》《雀魂》等多款手游宣布因游戲規格調整及技術原因,將在8月至9月陸續停止推特賬號綁定功能,并呼吁玩家換綁悠星 Yostar 或 iOS的賬號,避免后續無法登入,繼承游戲進度。
就在4天前,馬斯克剛剛公布“臨時閱讀限制”政策。該政策下,不同用戶面臨的限制數量不同。老用戶每日閱讀推文上限僅有1000條,新用戶只有500條,而購買了每月8美元(約人民幣58元)的 Twitter Blue訂閱服務,或通過組織獲得認證的賬戶上限是10000條。
馬斯克解釋稱,這是為阻止AI公司抓取和操縱推特的數據資料,減輕服務器負荷,并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隨后他還補充道,現在大家都是“推特成癮者”,需要走出去,這樣才能夠從恍惚中醒來,遠離手機,多看看朋友和家人。
相關政策一經發布,“Goodbye Twitter”等詞條便在推特上迅速走紅。許多推特用戶表示,如果限制不能取消,他們將轉向使用其他社交平臺。不過,目前來看,用戶的聲討并未改變馬斯克的決心,截至發稿前,推特“臨時閱讀限制”政策仍在執行。
受此影響,用戶開始“出逃”Twitter。7月4日開始,大量推特畫師集體入駐微博一事在中文互聯網世界受到關注,相關微博話題閱讀數過千萬。
競爭對手也在此時沖出來收割流量。7月5日,Meta迅速推出一款功能上高度類似推特的平臺——Threads。上線僅4小時后,曾與馬斯克公開約架的Meta創始人CEO扎克伯格就興奮地宣布注冊用戶數已經突破了500萬。
在這一關鍵時間節點,中國出海游戲企業也開始調整推廣策略?!侗趟{航線》《明日方舟》《雀魂》等多款日服游戲發出將停止推特賬號綁定功能的公告,被視為對推特“臨時閱讀限制”政策的緊急反應。
不過,悠星網絡方面向時代財經表示,停止推特登錄與近日發布的“臨時閱讀限制”政策并不直接相關,停止推特賬號綁定主要出于保障用戶賬號安全性的考量。
游戲出海從業者舒怡(化名)向時代財經指出,這或許只是時間上的巧合?!芭R時閱讀限制”政策對游戲出海運營的影響微乎其微。即便在買量推廣上,海外投放渠道也普遍集中在Facebook、Google和TikTok等平臺上,而不是推特。
在舒怡看來,悠星網絡停止旗下日服游戲推特賬號綁定功能的行為,與年初推特修改API接口規則一事的關聯性更強。有悠星網絡內部人士同樣向時代財經指出,推特頻繁變更API接口,導致玩家在更新時需要反復下載包體,嚴重影響用戶游戲體驗。
所謂API,即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編程接口。正是通過訪問這一接口,不同應用之間的數據才得以共通,玩家才能使用推特賬戶登錄游戲。
但從今年2月開始,推特調整API接口規范,限制開發者免費訪問數量,并隨即推出了三種不同層級的API接口服務,分為免費、基礎版和企業版三檔。
免費版僅用于測試;具有少量訪問權限的基礎版月費為100美元(約人民幣723元),推特稱目標客戶主要為愛好者;而針對大規模商業項目的企業版,推特并未公開其訂閱費用,有消息指出該服務月費至少在4.2萬美元(約人民幣30.4萬元)以上。
是否停用推特登錄,當即成為游戲圈討論的焦點。如風靡全球的游戲《原神》,彼時就曾發布推文稱,正在確認推特API 調整對游戲賬戶登錄的影響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為防止可能出現的問題,建議玩家通過 HoYoverse 賬戶登錄。
日本游戲平臺Mobage夢寶谷也在4月發推表示,推特API的調整可能導致用戶無法獲取游戲數據。以防萬一,建議游戲玩家將賬戶換綁至谷歌、蘋果等平臺。
7月開始,游戲廠商停止推特登錄功能的警告逐漸變成現實。目前,除悠星網絡旗下日服游戲外,散爆網絡旗下戰術養成手游《少女前線》,以及二次元手游《東方LostWord》等多款游戲也已經宣布將停止推特賬戶登錄功能。
如果馬斯克不對推特API接口政策做出修改,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游戲廠商加入這一行列。
]]>來源 | 時代商學院
作者 | 彭晨雨
編輯 | 雷映
報告期(2020—2022年)內,主營業務毛利率大跳水,子公司因公章遭員工盜用卷入詐騙案件,且凈利潤下滑的宏盛華源鐵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盛華源”)即將于7月7日上會接受審核,擬登陸上交所主板。
宏盛華源的主營業務是輸電線路鐵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據招股書,宏盛華源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從報告期初的18.46%持續下降至期末的5.23%,下滑了13.23個百分點。毛利率大幅下滑縮減了其業務盈利空間,2021—2022年,宏盛華源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但歸母凈利潤大幅下滑。
時代商學院還注意到,子公司江蘇振光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振光”)因公章被員工盜用,卷入合同詐騙案件,宏盛華源還面臨多起民事賠償訴訟。但在最早的兩版招股書中,該公司并未披露相關情況。
連續兩年收入增長歸母凈利潤大幅下滑,毛利率大跌13個百分點
據招股書,報告期各期,宏盛華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1.07億元、71.62億元、87.7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22億元、2.07億元、1.66億元。2021—2022年,該公司營收同比分別增長17.28%、22.47%%,但歸母凈利潤卻同比分別下滑60.34%、19.81%。
2021—2022年,相較營業收入的持續增長,宏盛華源的歸母凈利潤卻在持續下滑,尤其是2021年,其歸母凈利潤下滑幅度高達60.35%,出現了明顯的“增收不增利”情況。
究其原因,或與宏盛華源的主營業務毛利率連續下降有關。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宏盛華源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8.46%、7.77%、5.23%,連續三年持續下降,報告期內總計下滑了13.23個百分點。
主營業務毛利率作為企業市場競爭力、直接盈利能力的核心體現,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護城河”。那么,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對比,宏盛華源表現如何?
2020—2022年,宏盛華源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均值分別為16.05%、10.67%、5.75%。由此可見,2021年、2022年宏盛華源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均低于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對此,宏盛華源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波動較大主要受到市場中標價格和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毛利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差異主要系產品結構差異等導致。若未來出現市場競爭加劇、公司主要原材料鋼材價格大幅度上漲、公司不能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將可能導致公司產品價格下滑或成本上漲,存在毛利率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子公司公章遭員工盜用,相關訴訟信披曾有缺失
審核問詢回復顯示,2021年1月—2021年7月,宏盛華源的全資子公司江蘇振光原安全質量部職員姚玉榮,冒用江蘇振光名義,以其可以低價購買江蘇振光廢鋼為由引誘被害人,并盜用、復制江蘇振光電子公章或通過將相關合同夾在日常文件中蓋章的方式,與被害人簽訂購銷合同,騙取貨款,用于清償個人債務。
據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法院2022年6月16日作出(2022)蘇1112刑初38號刑事判決書(以下簡稱“判決書”),被告人姚玉榮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冒用江蘇振光的名義簽訂合同,明知自己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而采取欺騙手段,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觸犯刑法,構成合同詐騙罪。對此,判決書判決:被告姚玉榮犯合同詐騙罪,判決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追繳被告人姚玉榮違法所得并返還各被害人;不能追繳的,責令其退賠。該判決目前已經生效。
姚玉榮作為江蘇振光安全質量部的一名普通職員,卻能輕易接觸到江蘇振光的公章并渾水摸魚最終盜用,或說明江蘇振光在其公章的使用管理及使用流程中存在一定漏洞。
對于姚玉榮合同詐騙案,宏盛華源在審核問詢回復中表示,上述事件發生后,江蘇振光立即安排人員對事件進行徹底清查,對原公章管理的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降職、調離崗位等處罰,并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加強印章管理的相關舉措,加強對印章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
此外,江蘇振光還因姚玉榮合同詐騙案涉及多起民事訴訟。
據審核問詢回復,姚玉榮合同詐騙案的被害人江蘇鴻銘資源再生回收有限公司、無錫錫北物資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以及許某某、楊某某、張某和袁某以買賣合同糾紛起訴江蘇振光。
其中,在袁某與江蘇振光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袁某向上海仲裁委員會提出保全申請,上海仲裁委員會依法將申請提交至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法院。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法院經審查后作出(2022)蘇1112財保2號民事裁定書,裁定凍結被申請人江蘇振光銀行存款604.9萬元或查封、扣押同等價值的財產。
根據保全執行案件結果告知書,2022年3月3日,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法院采取網絡查控措施查封江蘇振光名下“蘇(2020)鎮江市不動產權第0031741號”不動產。
但奇怪的是,宏盛華源在2022年6月22日、2023年1月13日公布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均未披露由姚玉榮合同詐騙案引發的合同糾紛和子公司江蘇振光名下不動產被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情況。直至2023年3月4日,該公司披露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才披露相關情況。
對于前兩次招股書未披露相關訴訟及仲裁的情況,宏盛華源認為,截至2022年6月首次申報時點,江蘇振光涉及的刑事訴訟已經結案,江蘇振光未作為刑事案件被告或被判決承擔刑事責任,案件結果不存在不確定性。上述民事訴訟及仲裁案件發生系因姚玉榮個人犯罪行為導致,江蘇振光未授權姚玉榮簽署相關買賣合同,所涉貨款均付至姚玉榮個人賬戶并由姚玉榮發貨,江蘇振光未來在上述合同糾紛案件中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風險較小,不屬于存在可能對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聲譽、業務活動、未來前景產生重大影響的訴訟、仲裁事項。在2022年11月報送一次反饋及更新半年報的過程中,相關案件進展情況較首次申報時點亦無重大變化,因此公司未將相關案件作為“重大訴訟、仲裁事項”進行披露。
對于廠房被查封而未披露,宏盛華源表示,相關司法文書因快遞投遞原因始終未能送達公司或代理律師,亦無法通過公開渠道檢索,且相關廠房一直在正常使用中,未被采取任何現場查封措施,故此前公司及代理律師均未能知悉房產查封事項。
因信披不完整、不及時收警示函
值得一提的是,宏盛華源在IPO過程中還曾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
據證監會官網,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過程中,宏盛華源及參股企業存在勞動用工風險、相關子公司涉及水污染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等信息披露不完整和不及時的問題。上述行為違反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96號)第四條的規定。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規定,2023年2月6日,證監會決定對宏盛華源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其實,早在2015年,宏盛華源的子公司就曾身陷訴訟并最終被判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招股書顯示,2015年6月—2016年3月,宏盛華源全資子公司重慶順泰鐵塔制造有限公司及重慶瑜煌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曾將廢酸鹽液交由無廢酸處理資質的重慶市鵬展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展公司”)進行處置,由此卷入一宗水污染公益訴訟案件,并因此被判決對鵬展公司應承擔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分別承擔324.2萬元的連帶清償責任。
參考資料:
1. 《宏盛華源鐵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說明書》(上會稿).上交所官網
2. 《宏盛華源鐵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上交所官網
3. 《關于宏盛華源鐵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滬市主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之回復》.上交所官網
(全文2955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學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時代商學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基金公司股權被掛牌轉讓。
近日,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公告,中航信托擬以1.68億元的價格轉讓嘉合基金27.27%股權。公告指出,中航信托與上?;酆雽崢I集團有限公司并列嘉合基金第一大股東,分別持股27.27%。
這并非中航信托第一次轉讓嘉合基金股權。2022年12月,中航信托曾掛牌轉讓這部分股權,價格也是1.68億元,但之后沒有了下文。
近期轉讓股權的并非嘉合基金一家。據深圳聯合產權交易公告,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以8500萬元掛牌轉讓所持有的安信基金5.93%股權。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為安信基金第四大股東,本次轉讓的股權即該公司擁有的安信基金全部股權。
在此之前,今年1月,大恒新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持諾安基金20%股權被掛牌轉讓,目前該項目的截止日期已延長至7月11日,轉讓底價依然為10.24億元;6月,上海銀行(601229.SH)擬以3.39億元的底價轉讓上銀基金20%股權,上銀基金此次股權轉讓時間更是經歷過多次延長。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時代財經解釋,中小公募基金的股權轉讓主要是近幾年行情不佳導致,競爭激烈,生存空間小,通過股權轉讓引進新的股東來扭轉勢頭?!昂痛笮凸蓟鸸鞠啾?,中小基金的股權轉讓相比來說要困難一些,資產管理規模較小,盈利能力不強,市場地位不穩固,所以在估值上呢可能就不太有吸引力?!睏畹慢埍硎?。
多家基金公司股東擬清倉減持
嘉合基金成立于2014年,注冊資本為3億元,目前共有6個股東,中航信托與上?;酆雽崢I集團有限公司并列第一大股東,分別持股27.27%;福建圣農控股集團、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通匯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智勇仁信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分別持股18.18%、17.83%、4.90%、4.55%。
嘉合基金上述股權掛牌截至日期為7月19日,若此次股權轉讓順利完成,將成為嘉合基金成立以來第四次股權變更。2016年,嘉合基金新增北京智勇仁信投資咨詢為公司股東;2018年,嘉合基金各股東同比例增資1.9億元,注冊資本金從1.1億元增至3億元;2019年7月,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4.90%股權轉讓給山東通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2020年,嘉合基金曾計劃一次非常大的股權變動。根據2020年8月證監會披露的反饋意見可以推測,此次股權變更的主要受讓方,很可能是光大證券前執行總裁周健男,他于2021年9月加入嘉合基金,并于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擔任嘉合基金董事長。不過,由于種種原因,上述股權轉讓最終不了了之。
安信基金與之情況類似。2022年9月,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公告稱,某公募基金不超過7%的股權正在征集轉讓意向。相關信息顯示,該基金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最大股東股權占比約40%,第二大股東約35%。業內人士紛紛猜測該公司或是安信基金。
來源: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
安信基金成立于2011年12月6日,注冊資本金50625萬元,目前共有4家股東:五礦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安信證券、佛山市順德區新碧貿易有限公司、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股39.84%、33.95%、20.28%、5.93%。如果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本次股權轉讓成功,將退出安信基金股東行列。
在這兩家基金股權轉讓之前,6月20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上海銀行掛牌轉讓上銀基金20%股權,轉讓底價為3.39億元,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為6月20日至7月4日。這已是上海銀行第四次轉讓上銀基金股權。
今年以來,上海銀行掛牌轉讓上銀基金20%股權項目最早的信息披露期為3月30日至4月26日,此后分別延長到4月28日至5月29日、6月1日至6月14日、6月20日至7月4日,每次掛牌價格均為3.39億元。
對于第四次掛牌是否轉讓成功,7月5日,上海銀行證券部向時代財經表示:“(交易中心)如果沒有公開信息,那就是沒有成交?!?/p>
對于中小基金轉讓股權的原因,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對時代財經表示,股東方出讓中小基金公司股權可能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股東方自身原因,或由于其內部治理、財務狀況、合規性以及公司發展戰略等方面的原因決定出讓中小基金公司股權;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股東方不看好名下中小基金公司,對其未來發展沒有信心又或者認為股權目前過度高估等原因。至于出現轉讓延期、無人問津的情況,則可能與潛在投資者的信心有關,比如投資者對于基金市場未來不看好,又或者對于所出售的中小基金公司的質地、市場認可度等方面沒有信心,當然也可能是轉讓方報價過高等因素。
評估增值最高逾七成
時代財經注意到,上述基金公司多數屬于中小基金公司。據天天基金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嘉合基金、安信基金、上銀基金、諾安基金總規模分別為311.83億元、1190.95億元、1258億元、1755.96億元;管理基金數量僅安信基金突破百只。
據股權轉讓公告,嘉合基金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8579.23萬元,凈利潤-2774.22萬元;今年前4月,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24.56萬元,凈利潤708.81萬元。
2022年,安信基金實現營業收入8.82億元,凈利潤9043.38萬元;今年前2月,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4億元,凈利潤1729.37萬元。
盡管上述股權叫賣反響并不熱烈,但觀其掛牌價格,都明顯高于評估價。
據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披露,截至2023年4月末,嘉合基金資產總額約2.5億元,所有者權益約1.28億元,以27.27%股權對應凈資產估算,這部分價值約0.35億元。對比1.68億元的掛牌價,溢價為3.8倍。
截至2023年2月底,安信基金資產總額約14.51億元,所有者權益約8.22億元,以5.93%股權估算,價值約0.49億元,對比8500萬元也有明顯溢價。
此外,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信息,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銀基金經評估的賬面凈資產為98611.01萬元,對應凈資產評估價值為169400萬元,評估增值逾七成。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指出,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市場認可度、公司治理結構以及投研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可能會面對轉讓較為困難的情況;但另一方面,轉讓困難與否也與轉讓定價有關,如果市場溢價過高,則可能很難順利出售。
]]>在A股房企卷入面值退市漩渦之時,多家港股房企卻迎來了復牌的轉機。
近日,中國奧園陸續對外披露了4份公告,包括境外債務重組方案以及此前延期的2021年全年、2022年中期、2022年全年業績報告。
一年前的4月1日,中國奧園因延遲刊發業績而停牌至今,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港交所可將連續停牌18個月的證券除牌??l上述三份財報之時,中國奧園距離退市“大限”只剩下不到3個月。
上市公司停牌后的三個月內,港交所往往會向這些公司發出復牌指引,公司需要在18個月期限屆滿之前達成指引列載的所有要求才可復牌。盡管引起此輪港股內房企停牌的主要原因是財報難產,但對深陷債務危機的房企們來說,港交所提出的復牌要求卻不是簡單地補發財報。
根據港交所在2022年6月30日向中國奧園發出的復牌指引,中國奧園除了需要刊發所有尚未刊發的財報外,還需達成另外3項要求,包括公司須有足夠的業務運作并且擁有相當價值的資產支持其營運。而公布重組方案和財報,意味著中國奧園在復牌之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與中國奧園相似,去年多家房企因無法按時刊發2021年業績而停牌,在當時,通過補發財報迅速復牌的房企是少數,更多的房企由于自身情況復雜而連續多月未能復牌,時間較長者已停牌超過15個月。不過,當退市倒計時的指針開始轉動,沉睡的房企們開始蘇醒過來。
仍有21家內房企等待上岸
自今年3月以來,包括中國奧園、佳兆業集團、景瑞控股、融創中國等多家停牌的內地房企,成功實現復牌或取得復牌的關鍵進展。其中,佳兆業集團、景瑞控股和融創中國在3至4月接連達成全部復牌條件,股份隨之在港交所恢復買賣,另有花樣年控股在5月5日公布76.44%的債權人加入境外債務重組支持協議,亦被外界視為復牌的積極信號。
在復牌之前,佳兆業集團、景瑞控股和融創中國的停牌時間分別長達11個月、9個月和12個月。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5日,港股市場仍有21家內地房企處于停牌狀態,這些房企大多數因無法按時披露業績而停牌,包括中國恒大、世茂集團、中國奧園、陽光100、花樣年控股、旭輝控股集團和祥生控股集團等。
這21家停牌房企中,9家為今年新增,其余12家已連續停牌超過13個月。其中,大多數房企在2022年上半年因未能按時刊發2021年業績而停牌至今,而它們的18個月期限也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屆滿,如未能在屆滿之前達成復牌指引列載的所有要求,港交所可將它們除牌。
此前已有退市先例。4月13日上午9時起,新力控股集團的上市地位被正式取消,這是內地房企在港股市場出現停牌潮以來第一家被除牌的公司。原因是新力控股的股份自2021年9月20日起暫停買賣,而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港交所可將連續停牌18個月的證券除牌,新力控股的最后期限是2023年3月19日,但其最終未能在該日期或之前成功復牌。
緊隨其后的是主營業務包含物業發展的中國中石控股,該公司的上市地位同樣被港交所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予以取消。5月5日上午9時起,中國中石控股正式退出港交所的舞臺。
在目前仍處于停牌狀態的21家房企中,已有4家被香港高等法院頒發了清盤令,包括CHINA PROPERTIES、嘉年華國際、天山發展控股和佳源國際控股。
佳源國際控股的公告顯示,公司在去年9月6日接獲一份向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提出的清盤呈請,起因是公司一筆1450萬美元票據及應計利息到期未付,最終于今年5月2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清盤。
根據鳳凰網風財訊的報道,盡管此前佳源國際也有被提出清盤呈請的情況,但此次被下達清盤令是因為法官認為該公司沒有作出足夠努力來證明法院不發出清盤令是正當合理的。同時,雖然佳源國際稱有近80%的離岸債持有人已同意簽署重組支持協議,但在其支持者隊伍中,只有部分債券持有人,而沒有匯豐或橡樹資本等其他債權人,并且佳源國際的重組計劃不太具體,只是提出來的一個想法。
根據香港破產管理署,公司清盤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公司的所有事物已獲得恰當處理,以及解散公司。從清盤呈請到強制清盤的過程要經歷多方斡旋,并非一件輕易的事情,公司一旦被進行強制清盤,法院會委任一名臨時清盤人或頒布清盤令,該公司董事的權力即告終止,由臨時清盤人接管公司,并對公司的可變現資產進行處置,用以償還申索已獲接納的債權人的債款。
不過,協縱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沖表示,清盤令會使公司的經營在理論上受到諸多限制,但如果涉及內地房企,由于業務主要分布在內地,且香港和內地兩地法系不同等一系列原因,清盤令的實際執行難度不小。
化債比復牌更關鍵
無論如何,公司并不樂見清盤令。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佳源集團負責人在6月5日回應稱,佳源國際控股已就清盤令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上訴,而當日有媒體援引彭博報道指出,佳源國際控股提出上訴的日期是5月31日。
實際上,被申請清盤呈請的房企數量大于已被頒令清盤的公司,如果在復牌之路上同時遭遇債權人的清盤呈請,掃清相關障礙也成為了港交所對房企提出的復牌要求之一。
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至少有中國恒大、花樣年控股、旭輝控股集團、新明中國、祥生控股和大發地產仍處于清盤呈請審理階段,或曾被提出清盤呈請但目前已被駁回或撤銷。
其中,花樣年控股在2022年6月23日接獲了港交所的復牌指引,該指引對花樣年控股提出了4條要求,第c條為“針對本公司之呈請(或清盤令,如有)已被撤回或被解除,并且解除了任何清盤人的任命(無論是否臨時)”。
港交所對停牌房企下發的復牌指引,有針對房企的不同狀況“定制”不同要求,但總體上,復牌要求具有比較大的共性。港交所要求房企在復牌之前需要達到的條件往往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根據上市規則之規定刊發所有尚未公布的財務業績及處理任何審核修訂,二是證明公司遵守上市規則第13.24條,三是向市場提供所有重大資料,以便公司股東及其他投資者評估本公司狀況。
其中,“上市規則第13.24條”的內容為“發行人經營的業務(不論由其直接或間接進行)須有足夠的業務運作并且擁有相當價值的資產支持其營運,其證券才得以繼續上市”,但上市規則并沒有細致到“足夠的業務運作”和“相當價值的資產”的具體標準。
一名房企人士告訴時代財經,復牌的硬性條件是補發延期的財報,而至于“有足夠的業務運作并且擁有相當價值的資產”,核數師機構會對此出具意見,“底線肯定是不能資不抵債,能夠持續運營”。
不過,不同的房企卻有自己不同的說法。中國奧園補發的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奧園的總資產為2344.26億元,總負債為2520.63億元,總權益為-176.37億元,為資不抵債的狀況。奧園內部人士表示“這與跟復牌沒關系”,公司的復牌工作目前進展順利,有望盡快復牌。
史蒂文生黃律師事務所在2022年3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香港上訴法庭在一宗裁決中對“上市規則第13.24條”作出的詳細解釋,該解釋稱對第13.24條的審核屬于質量性的主觀評估,而非量化的客觀評估。因此,港交所須根據各上市公司的不同業務、行業狀況營運、具體事實及特定情況作出個別的個案評估。
協縱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沖亦表示,“上市規則就像法律,只會講一些框架性的東西,沒有寫得那么細”,具體標準如何認定實際上是“是它(港交所)內部掌握的一個原則”。黃立沖繼而指出,出于相同的原因,盡管停牌房企往往伴隨著債務危機,但如今債務重組的進度并不時時與房企復牌高度相關。
上述房企人士告訴時代財經,復牌和債務重組確實是分開的兩個事情,他認為停牌房企在公布復牌進度時同步釋放債務重組信息,“應該還是出于重振復牌后投資者的信心,維護市值穩定等目的”。
今年成功復牌并在此前曾公布進行境外債務重組的兩家房企中,佳兆業集團截至目前尚未公布實質性的重組進展,而融創中國的重組方案則是在復牌之后才獲得最低支持率。按照規定,加入境外債務重組支持協議的債權人,持有的未償還本金總額需達到至少75%,重組方案才算通過。
不過,比起復牌,只有讓公司回歸正常經營,房企才能真正算重新站穩腳跟,而如何盡快化解債務則是回歸正常經營的關鍵所在。
]]>作為享譽全球的銀行業權威雜志,《銀行家》每年推出的“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已成為衡量全球銀行綜合實力的評價基準,反映銀行抗風險和利潤增長的能力,是全球銀行綜合實力的標尺和銀行業發展變化趨勢的重要窗口。
一直以來,華興銀行堅持圍繞“力創城市精品,打造百年華興”的愿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理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改革轉型,持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新市民,積極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堅持差異化服務、特色化發展,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截至2022年末,廣東華興銀行資產規模達到4104.35 億元,實現稅后凈利潤 33.12 億元。
2023年6月,廣東華興銀行東莞塘廈支行與深圳福田支行等兩家支行相繼開業,這是廣東華興銀行優化網點布局、拓展金融服務的重要舉措,也是為地方經濟建設打造的金融“新軍”,用金融“活水”不斷賦能區域發展。
東莞塘廈支行是塘廈鎮第19家進駐的銀行金融機構,是塘廈鎮重要的金融服務力量。開業后,東莞塘廈支行將扎根塘廈,全方位提供優質、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金融“活水”,進一步推動塘廈向千億元本外幣存款大關貢獻“華興力量”。
深圳福田支行是廣東華興銀行深圳分行設立的第10家營業網點,標志著廣東華興銀行在鵬城的服務半徑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彰顯。開業后,深圳福田支行將堅持創新立行,努力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特色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持續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金融力量。
]]>浙江女孩笑笑即將在9月前往香港上學,而港元上漲意味著她讀書和生活成本的提升?!敖涣粑毁M的時候(港元兌人民幣)匯率還是0.83左右,現在已經0.92了,擔心八九月份會越來越高,后悔年初沒多買點港元了?!毙πΩ嬖V時代周報記者。
最讓笑笑頭疼的是租房。房東希望她在近期預繳一年的房租,但按照現在的高匯率計算,租房成本一下子又高了大幾千。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港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持續上漲。尤其進入4月之后,港元兌人民幣匯率連續14周上漲,從0.87漲至0.92,逼近去年年底0.93這個五年來的高點。在香港,部分兌換點的實時支付寶/微信匯率報價1:1.02,逼近1:1,兌換點前也有不少港人正在排隊換幣。
“港元和美元掛鉤,其波動和影響與美元是如出一轍的?!庇⒋笞C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期美元波動已經趨穩,預計港元匯率波動也很快就能穩定下來。
港元兌人民幣周K圖(圖源:百度股市通)
代購利潤驟減,反向代購興起
追星女孩小綠最近搶到了偶像在香港的演唱會門票。臨行前幾天,打算換點港元現金的小綠打開匯率查詢,小小地吃了一驚:“在我印象里,港元匯率一直是0.8左右,沒想到一查居然到了0.9?!?/p>
原本還打算在香港幫家人朋友順手代購香化類商品的小綠直接選擇放棄。而對于更專職的香港代購來說,最近的匯率更是幾乎“斷了財路”。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1:1是大多香港代購常用的收費標準,也就是商品的港元數字標價即收取人民幣的貨款,代購往往只賺匯率的差價。但隨著匯率變化,原本15%左右的利潤驟減到5%左右。
1:1是常見的香港代購收費標準。(圖源:網絡截圖)
23歲的廣東人林如今年本科畢業,正在嘗試申請香港的研究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想跟著身邊朋友一起做港代賺點生活費。
“剛開始心想可以少賺一點,能多找一些客戶,所以就是1:1,沒有另外收跑腿費。但幾次下來發現真的不太行,100塊也就能賺個幾塊錢,有時候連地鐵費都不夠?!绷秩缣寡?。
即使是從事香港代購近十年的小徐,最近也感覺有些乏力?!敖衲昊謴腿嫱P之后生意也一直沒有恢復。身邊很多同行紛紛離場,我就算有積攢多年的客戶資源也有點撐不住。買大件的顧客基本都在等匯率降下來,小件的話實在賺不了幾塊錢?,F在就是價格成本越來越高,而且越等越貴?!?/p>
最新數據顯示,香港5月零售銷售額年率18.4%,已連續6個月上升。從具體品類來看,一向受內地游客歡迎的商品增長較明顯,如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相較去年同期分別上升51.8%,藥物及化妝品上升51.5%。然而,考慮到去年同期的低基數,零售增長速度仍低于市場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從內地到香港的“反向代購”開始興起。
“鮑師傅、阿嬤手作、瀘溪河都很受歡迎。喜茶這種雖然在香港有店,但也會有需求,因為在香港喜茶大概是40港元一杯,內地就只要20多塊人民幣,加個三五元反向代購費,省個10塊錢,其實是比較合算的?!绷秩绺嬖V時代周報記者。
圖源:圖蟲創意
外貿企業:利潤增加但訂單變少
內地游客在高匯率下選擇延緩出行,香港代購努力尋找新的商機。而對于內地的商貿企業來說,高匯率也并非十成十的好事。
“一般香港的業務我們都是以美元為結算貨幣的,所以其實主要看美元而不是港元,但兩者本身就是掛鉤的?!睂幉ㄒ患彝赓Q公司的負責人常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皩τ谏a企業來說,匯率下降,以美元或港元結算,利潤肯定會有所提高。但是對收貨方來說,成本就會增加,其銷售利潤就會下降,最終還會導致需求下降,生產企業的訂單也就減少了?!?/p>
在常江看來,香港對于外貿企業來說,主要是作為中轉港存在,本身島內需求并不多?!敖?,從香港港口貨物的吞吐量來看沒有太大變化,但如果是香港作為收貨地的話,近期訂單量有明顯下降?!?/p>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較2022年第一季下跌2.8%,為41219千公噸。其中,抵港港口貨物較2022年第一季下跌5.3%,為26201千公噸。
“匯率有點影響,但其實影響并不大,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訂單少了?!睎|莞市唯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向記者坦言,公司主要生產各類消毒凈化器,今年以來在香港參加了大大小小近10個展會,但訂單數和前幾年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圖源:圖蟲創意
但情況正在好轉。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消息,今年前5個月,粵港外貿轉負為正,廣東對香港進出口3752.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同)增長0.4%,由前4個月的下降0.2%轉為正增長。
總體來看,今年內地與香港全面恢復通關后,粵港貿易快速恢復,隨著國內經濟持續回暖和海外消費復蘇,預計后續粵港貿易將逐步好轉。
匯率方面,企穩也已可期。7月3日、4日,港元兌人民幣匯率已經結束上漲趨勢,連續2日下跌。李大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期美元波動已經趨穩,預計港元匯率波動也很快就能穩定下來。
在李大霄看來,人民幣是不具備大幅貶值的基礎的?!拔覈钦既蚪洕鲩L超過30%的經濟體,貿易處于順差,且人民幣在國際上還是處于快速提升份額的階段。目前,央行也已經對匯率變化給予重視,多家銀行下調美元存款利率,在整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自主可控、留有余地的基礎下,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基礎是不存在的?!?/p>
(應采訪對象需求,部分人物為化名。)
]]>林曉算了一筆賬。2020年,他從專柜買入勞力士間金迪通拿,價格約為13萬元,目前在二手市場的售價約為17萬元,3年漲幅約為30.77%。
“現在這款手表很稀缺,在專柜消費記錄很高的買家,也幾乎不可能再原價在專柜里買到了?!绷謺詫r代周報記者表示。
近年來,隨著奢侈品漲價頻次與幅度提高,許多年輕人的第一件奢侈品,漲幅可能超越股票基金,這也為年輕人“買買買”創造了動力。
年輕人對奢侈品的熱度走高,全球奢侈品巨頭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7月1日,香奈兒旗下經典的J12腕表系列限時店,在澳門銀河綜合度假城正式開幕?;顒蝇F場,交互問題裝置定制手表、360度動態拍視頻打卡等潮流配套吸引年輕人打卡并自發在社交媒體上傳播。
時代周報記者攝
在香奈兒之前,LVMH集團高管的一系列動作接連登上熱搜榜。6月27日、28日,法國LVMH集團主席、首席執行官伯納德·阿爾諾攜兒女接連現身北京與成都巡店。
當兩大奢侈品巨頭集中在中國展開動作,中國強勁的奢侈品消費力也獲得“蓋章”確認。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預計2023年,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將達75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以上。
中國奢侈品市場里,年輕人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這其中除了年輕人與日俱增消費力的加持,還有新生代群體中“包包理財學”的助力。也正因如此,近年來奢侈品巨頭紛紛在國內展開一系列動作,瞄準中國年輕人的錢包。
買包才是最好的理財?
將各大奢侈品牌的產品按款式、尺寸分類,標注好價格與每次的漲價幅度,做成表格進行分析從而研究出哪款包包買了最保值……近年來,“包包理財學”已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我買的香奈兒包包,基本上都能賺?!鄙莩奁焚I家梁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22年1月1日,我在澳門買了Chanel cf,買入價格大概是5.6萬元,現在官方價格7萬多。到市場上賣的話,這個年份全新的應該也可以回收五萬多?!?/p>
在梁嘉看來,買奢侈品是性價比頗高的投資行為。從使用價值上,奢侈品滿足了受眾的情緒價值,從投資價值看,品牌經典款往往能跑贏市場。
梁嘉透露,盡管不是所有奢侈品都能保值增值,但因門檻更低且使用價值更高,與投資基金和理財產品相比,她更喜歡選擇奢侈品。
過去的小眾消費行為,為何如今帶上了投資屬性?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奢侈品漲價潮是主要原因。
LV在6月初針對部分熱門產品進行了100元~2800元的調價。這距離品牌2月幅度在8%~20%的全球調價只過了4個月,也是品牌半年來的第三次漲價。
圖源:圖蟲創意
同樣漲價的還有香奈兒與愛馬仕。
3月,香奈兒開啟了2023年全球范圍內的首輪漲價。在中國市場,本輪漲價涉及多個經典熱門包款,漲幅在6000~10000元。有業內人士指出,相較于過去一年平均每次5%~6%的漲幅,香奈兒該輪調價的幅度飆升至12%~16%,創近年來新高。
愛馬仕也在2022年下半年進行了全球漲價,部分款式產品漲幅逼近30%,此外,官方還宣布2023年的漲價幅度從約2%上調到5%~10%。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2年,股票型基金收益率平均-20.17%,混合型基金收益率平均-15.77%,只有不到一成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實現正收益。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滬指全年跌幅超15%;深成指全年跌幅超25%;創業板指數全年跌幅超29%。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2022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09%。
當頭部奢侈品牌的熱門產品價格只漲不跌,部分年輕人的理財標的,也有從股票與基金轉向奢侈品的趨勢。
年輕人助攻奢侈品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包包理財學”的實踐者,早已不止是熟齡人群。
世代的更迭與交替,正改變著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格局。騰訊營銷洞察聯合波士頓咨詢公司2022年發布的報告指出,21歲—30歲年齡段的消費者已占據中國奢侈品市場客群的半壁江山,貢獻了46%的銷售收入。
7月4日,仲量聯行華南區研究部總監曾麗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長期角度來看,全球購買奢侈品的人群里,中國買家的占比仍然不低,且成長性將持續。5—10年前,奢侈品的購買人群以中產和高凈值人群為主,現在以年輕客群占比上升。從產品上看,奢侈品的產品也會為年輕人量身打造,加入潮流的的元素,以迎合全球奢侈品客群的喜好。
年輕消費力對各大奢侈品牌的貢獻不容小覷。
2022年,香奈兒銷售額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大漲17%至17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營業利潤增長5.8%至58億美元。按地區分,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4.3%至86.5億美元。香奈兒首席財務官還在財報會議上透露,中國市場2023年以來仍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
同一時期,愛馬仕的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16.02億歐元。其中,由中國作為消費主力的亞太地區,銷售額占公司收入的57%。
三大奢侈品巨頭中,LVMH集團無疑是最大贏家。
2022年,LVMH集團營收、凈利均創新高,其中,收入791.84億歐元,凈利潤140.84億歐元。2023年一季度,集團銷售額則達到210.35億歐元,同比增長17%,高于市場預期。據LVMH首席財務官透露,一季度,集團時裝和皮具部門在中國的增長百分比達到了兩位數,中國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在中國年輕人的間接助力下,在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23全球億萬富豪榜中,身為LVMH集團主席、首席執行官的伯納德·阿爾諾,也在2023年1—5月成為全球首富。
全球大牌“討好”中國年輕人
了解了中國年輕人的消費力,阿爾諾的中國行,便顯得愈發意義深長。
作為疫情后的首次訪華之旅,阿爾諾本次巡店,同行的包括目前擔任迪奧CEO的大女兒,與現任LV鐘表部門的市場發展主管的小兒子。此外,LVMH集團北亞區總裁、Dior總經理等高管也在隨行人員之列。
而阿爾諾本次的巡店范圍,也包括了王府中環、北京SKP、成都IFS、成都遠洋太古里、成都SKP等年輕人聚集的核心商圈。
集團總裁親自訪華巡店的同時,LV也在6月下旬,在上海與市中心三家咖啡店聯名推出LV限時書店,并推出了三款印有品牌名字的帆布袋。獲得帆布袋的條件,是購買兩本店內書刊即贈送,按店內290元/本起的書刊價格計算,獲得一個LV聯名帆布袋,需要支付起碼580元。
盡管受到不少爭議,但通過聯名方式降低了購買門檻的LV,確實引來無數年輕人“集郵”。
不止LV,近年來,各大奢侈品牌也在努力進行年輕化營銷。
7月1日在澳門開幕的香奈兒J12腕表系列限時店,不僅在場內設置了一臺問題交互裝置幫打卡人士定制適合自己的腕表款,還設置了360度留影區。
6月20日,珠寶品牌寶格麗宣布將與王者榮耀跨界合作推出首款數字珠寶皮膚。5月,LVMH集團旗下另一品牌FENDI則與喜茶推出名為“FENDI喜悅黃”的聯名飲品。該款飲品單杯售價19元,成為了客單價最低的“奢侈品”。同時,購買38元的雙杯套餐就能獲贈聯名主題徽章或杯墊。
2021年9月底,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則與上海烏中市集推出快閃店。在店鋪開業期間,消費者只要買菜就可免費獲得限量供應的Prada2021秋冬印花包裝袋。
除了以營銷手段貼近年輕人,國內門店布局方面,各大奢侈品也在持續進行深耕。
曾麗表示,購物中心作為高奢品牌的線下零售載體,目前全球高奢品牌正在加大投資力度,加碼已成趨勢。與此同時,高奢品牌的線下選址也從原來僅在核心區域布局,他們的第二家門店開始探索在新興區域布局的可能性。
這從頭部奢侈品牌對外透露的門店擴展策略上就有所體現。
近日,愛馬仕對外表示,按照計劃,未來,愛馬仕將會每年進入一個新城市開店。此前,LV則預計2025年前會在中國每個省會都設有一家門店,以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市場的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線城市外,高奢品牌已在中國新一線城市擴張,并向著更多的下沉市場滲透。
2022年,愛馬仕在中國內地共新開設3家專賣店,分別位于成都、鄭州和上海。近期,在愛馬仕鄭州門店的所在地鄭州丹尼斯大衛城,也已出現香奈兒與迪奧的門店圍擋;此外,據報道,即將啟幕的江西南昌首個重奢購物中心南昌武商MALL,也將有LV、 Gucci的江西首店,以及卡地亞、寶格麗、博柏利等一系列奢侈品牌。
(林曉、梁嘉為化名)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舉行。
開幕式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以視頻形式發言,發表了自己對于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問題的思考。他認為,未來地球上機器人的數量將比人類的數量多,并預測今年晚些時候將實現全面自動駕駛。
“我以前也做過預測,都錯了,但是我覺得此刻做的這個預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于現實?!瘪R斯克表示。
此外,馬斯克還表達了對于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信心。
“中國有非常多聰明、智慧的人們,我一直非常欽佩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干勁,中國一旦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一定能把這個產業做得很好,各個經濟領域各個產業都是這樣的,當然也包括人工智能產業,所以我相信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將擁有強大的能力,這是我的預測?!瘪R斯克表示。
未來機器人會越來越多
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將對未來人類以及文明產生非常深刻的作用和影響。
他認為,數字計算能力正在爆炸式增長,“比例”是一項關鍵的、需要考核的指標。人類和計算機之間的算力比率越來越高,機器和生物能做的算力間的差距在進一步擴大,意味著經過一段時間之后,相比于機器智能而言,人類智能在全部智能中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低,這將是一個根本性深刻的變化。
“現在也很難做出理解,但可能這是現在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一個時期?!瘪R斯克說道。
此前,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亮相曾引發外界關注,據界面新聞報道,在今年5月的特斯拉2023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在大會現場介紹了其全新型號,并進行了展示。
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的發言中,馬斯克透露Optimus仍在開發中,處于早期階段,但在未來將會有非常多的機器人,這也涉及到比例問題,而這個比例將會超過1:1,地球上的機器人的數量將會超過人類的數量。
“他們(機器人)的計算能力要強很多,這似乎就是發展的趨勢,會有積極的影響,也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瘪R斯克指出,積極的影響是人類將會進入到短缺后時代,這將會是一個富足的時代,未來的世界里會有非常多機器人,其生產效率將比人類主導的生產效率高很多,這是非常深刻的變化。
“所以我們要很小心,以確保它最終的結果是有助于人類的?!瘪R斯克說道。
事實上,行業內多家科技大廠都對機器人“動心”。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字節機器人團隊已有約50人,計劃年底擴充到上百人。字節機器人業務方向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生產一些機器人,優先服務字節的電商履約需求;二是關注前沿技術,探索把AI大模型能力用到機器人上。
此前,小米也曾在2021年8月展示了仿生四足機器人Cyberdog,去年8月發布了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
“從發展趨勢來看,例如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領域,未來機器人會越來越多,Optimus就是能夠幫人做一些工作,也沒有非常強的智能,但是有足夠的智能來做一些無聊的、重復的而且危險的人類不愿做的工作,這是我們的目標?!钡R斯克表示自己目前并不想過度自信或樂觀地認為Optimus在其中的角色一定非常重要。
今年末將實現全面自動駕駛
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馬斯克也分享了自己對于自動駕駛的觀察和思考。
“在自動駕駛方面,特斯拉非常樂意將技術授權給其他汽車制造商?!瘪R斯克表示。
而這不是馬斯克第一次表達愿意分享自動駕駛技術的意愿。就在上個月,馬斯克還曾通過微博表示,樂意將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或其他特斯拉技術授權給有需要的公司。
(圖源:馬斯克微博截圖)
馬斯克認為,自動駕駛是非常有用的技術,能讓人們駕駛的無聊過程徹底消失,是超越時代的,同時汽車的使用率也會大大增加。自動駕駛車輛的利用率會是非自動駕駛車輛的5倍,這也是特斯拉愿意將自動駕駛技術許可給其他汽車制造商使用的原因。
“我們已經非常接近完全無人干預的全自動駕駛狀態了?!瘪R斯克透露,特斯拉已經在美國的道路上進行了測試,駕駛一輛具備最新版本完全自動駕駛能力測試版的特斯拉,從一地到另一地,幾乎不需要人為操控。同時,馬斯克預測在今年晚些時候,特斯拉可能將會具備L4或L5級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
此外,馬斯克還表示有限的人工智能與通用人工智能(AGI)完全不同。
“AGI是一種超越人類在任何領域智能的一種類型。特斯拉并沒有在這方面進行研究,其他公司正在研究AGI。但我認為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現在非常重要?!瘪R斯克指出,需要一些監管措施對其進行監督,確保這些計算機可以協同有序地工作,以成就一個單一的綜合“超級智能”。
“(超級智能)可能帶來積極的未來,但也有一定概率出現負面的未來。我們要盡力確保這些負面的、消極的未來不會發生,而實現積極的未來?!瘪R斯克表示。
]]>7月4日,華東醫藥(000963.SZ)全資子公司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下稱“中美華東”)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核準簽發的《藥品注冊證書》,由中美華東申報的利拉魯肽注射液(商品名稱:利魯平)肥胖或超重適應癥的上市許可申請獲得批準。
圖源:阿里健康
這是華東醫藥憑借利拉魯肽拿下的第二個上市許可。2023年3月,華東醫藥利拉魯肽注射液的糖尿病適應癥正式獲批,成為國內首款獲批的利拉魯肽仿制藥,在眾多藥企中拔得頭籌。4個月后,華東醫藥的利拉魯肽又拿下了首個獲批的國產“減肥神藥”。
利拉魯肽的原研企業是糖尿病巨頭丹麥諾和諾德(NVO.NYSE),作為一款人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其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同時,可以延遲餐后胃排空,并作用于腦部攝食中樞抑制食欲從而減少體質量。
不同于諾和諾德將利拉魯肽注射液分為降糖針(Victoza)和減肥針(Saxenda),華東醫藥版利拉魯肽注射液的減重適應癥和糖尿病適應癥均對應同一款產品利魯平,規格為3ml:18mg(預填充注射筆)。
作為第一代GLP-1受體激動劑,利拉魯肽自上市以來,便為諾和諾德貢獻了亮眼的業績收入。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Victoza的銷售額在2018年達到38.70億美元的峰值,此后便逐年下滑,2022年降至18.68億美元。而Saxenda的銷售額雖然常年不及Victoza,卻在逐年增長,從2016年的2.3億美元攀升至2022年的15.08億美元。
近年來,國內藥企在GLP-1受體激動劑方面的研發不斷加快,主要是因為原研藥物的中國專利到期。2017年、2022年,利拉魯肽的化合物專利和晶體專利先后到期,國內多家藥企的生物類似藥紛紛展開申報。
但原研利拉魯肽已上市多年,身后又有新一代更有效的產品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追趕,利拉魯肽的吸引力似乎并不明顯。有從事GLP-1藥物研發的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利拉魯肽的減肥效果有限,新一代的GLP-1主要看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在他看來,早期獲批的利拉魯肽如今再拿下國內的減重適應癥,意義并不大。
在使用方面,利拉魯肽需每日注射,司美格魯肽則只需每周注射一次;而在減重效果方面,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利拉魯肽和司美格魯肽在68周內患者分別平均體重減輕6%、16%。單從依從性和減重效果來看,利拉魯肽都遠不及司美格魯肽。
諾和諾德財報數據也證明,司美格魯肽產品的增長勢頭迅猛。2022年其GLP-1類似物的全球總銷售額達141.57億美元,其中,司美格魯肽降糖針(Ozempic)、司美格魯肽減肥針(Wegovy)的銷售額分別為84.39億美元和8.74億美元。今年6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CDE)官網顯示,全球胰島素巨頭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中文商品名為諾和泰)的新適應證上市申請已獲得受理。外界普遍推測此次申報的是“減肥適應癥”。
圖源:諾和諾德
根據中信證券測算,中國GLP-1受體激動劑類減重藥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30年達到383億元左右,其中在肥胖人群中的市場規模約255億元,在超重人群的市場規模約129億元。
可見,不斷沖擊GLP-1類藥物市場的華東醫藥,成功搶占跨國藥企新一代減重產品在中國上市前的空檔。
7月5日,就利拉魯肽的上市銷售時間、產能及市場前景等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分別聯系華東醫藥證券部及董秘陳波,并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時代周報記者以患者身份致電華東醫藥客服,客服表示目前利拉魯肽注射液可以通過阿里健康平臺購買,但專門用于減重的藥物還未上架。
7月6日,記者在淘寶平臺檢索后發現,利魯平產品在阿里健康的銷售頁面上已提示了“減肥、減重、體重管理”的關鍵詞,明確指出“適用于需要長期體重管理的成人患者”,并稱“因藥品新增適用證,說明書更新中,新老包裝隨機發貨”。該產品目前顯示已經賣光。
圖源:阿里健康
司美格魯肽化合物的中國專利期限也將于2026年到期(2022年其中國專利被判無效),這無疑刺激了更多企業入局。2021年6月10日,華東醫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遞交司美格魯肽專利無效申請。2022年9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判定司美格魯肽核心專利(CN200680006674.6)全部無效。對此,諾和諾德在2022年財報中表示,已上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后續將進入知識產權訴訟階段。
國內除了華東醫藥外,信達生物(01801.HK)、恒瑞醫藥(600276.SH)、通化東寶(600867.SH)、翰宇藥業(300199.SZ)、眾生藥業(002317.SZ)、等多家企業也都展開了以GLP-1為靶點的仿制藥或創新藥研發。目前,華東醫藥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仿制藥已進入臨床I期,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對于未來GLP-1類藥物的市場格局,有頭部證券機構醫藥分析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按照目前的情況,在國內GLP-1類藥物市場上,諾和諾德和禮來(LLY.NYSE),一個手握更多銷售渠道,一個具有更優異的臨床表現,雙巨頭的領先局面愈見明朗?!皣鴥人幤蠡蚰茉趦r格上撬動巨頭企業掌握優勢資源的局面。同時,國內藥企的產品上市后,或能帶動跨國巨頭產品的降價?!彼硎?。
]]>
圖片來源:阿里拍賣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該筆股權曾于6月24日被公開拍賣,起拍價為7.2萬元,最終因無人參與競拍而流拍。
阿里拍賣平臺顯示,目前有多筆起拍價為1元的銀行股權拍賣信息,包括中國信合、茅臺農商行、深圳農商行、廣東東源農村商業銀行等,被拍賣的多為中小農商行股權。
時代周報記者查閱拍賣信息發現,蘭州農商行的這筆股權曾于2023年6月24日在平臺上進行拍賣,評估價為18.8萬元,起拍價為7.2萬元,相當于直接打了一個“三八折”出售,可即便這樣,最終因無人參與競拍而流拍。
7月4日,該筆股權的起拍價降至1元后,最終竟拍出7.4萬元的成交價,略高于前一次流拍的起拍價7.2萬元。此次拍賣共吸引1502次圍觀,5人報名,13輪出價,每輪出價的加價幅度為2000元及其倍數。
如此看來,以1元作為起拍價,吸引投資者的眼球,再加上高價競買的營銷手段,的確能讓無人問津的銀行股權順利轉手。
“定價1元只是吸引客戶參與競價的一種方式,成交價格取決于當時的競價情況,即使‘撿漏’也不會有一塊錢那么低?!焙贾菽撑馁u公司負責銀行股權交易的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定價策略是由交易經理自己決定的,也會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整,流拍過的銀行股權更容易被 ‘1元起拍’?!?/p>
另一位負責銀行股權拍賣的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些股權都來自于自然人股東,轉賣屬于個人的資產變現行為,不存在凍結或質押的情況,沒有其他風險?!?/p>
“一塊錢的價格肯定拍不到,10萬股股權能8萬元拍到就算是‘白菜價’了,平臺的服務費一般要幾千塊?!彼a充道。
記者注意到,若拍賣成功,購買人還需向平臺支付一些額外費用。
阿里拍賣平臺顯示,成交后,購買人需向平臺另付綜合服務費和軟件服務費。
一般來說,綜合服務費為成交價的1%-5%。不超過10萬元(含10萬元)的交易,購買人需支付5%的綜合服務費;超過10萬元至200萬元的交易,需支付2%的綜合服務費;超過200萬元以上的交易,則需支付1%的綜合服務費。
圖片來源:阿里拍賣平臺
軟件服務費方面,不超過1000萬元(含1000萬元)的交易,購買人需支付成交價金額的1%作為軟件服務費;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交易,則需支付成交價金額的0.5%。
圖片來源:阿里拍賣平臺
此外,參與拍賣還需繳納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保證金。
以此次成交的蘭州農商行10萬股原始股權為例,除成交金額74001元以外,購買人還需另外支付3700元的綜合服務費和740元的軟件服務費,以及一萬元的保證金。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截至7月4日晚,平臺上共有30多筆起拍價為1元的銀行股權拍賣信息,而且被拍賣的多為各中小農商行的股權。
圖片來源:阿里拍賣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30多筆拍賣信息的發布方均為杭州文化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也就是說,杭州文化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為上述多筆1元起拍銀行股權的代理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杭州文化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是經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并經國務院核準設立的綜合性文化產權交易服務機構,第一大股東為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阿里拍賣平臺的成交規則,部分拍賣機構要求報名人數達到2人及以上且有人出價,競價結果才能成立。在這種情況下,僅一人報名并出價1元拍下銀行股權的競價結果是無法成立的。
由此可見,“1元起拍”的銀行股權,更多還是拍賣機構的營銷噱頭,想要“撿漏”是不太容易的。
]]>隨著ChatGPT 6月訪問量首次下滑,ChatGPT概念股股價也出現波動。
7月5日午后,港股ChatGPT概念股震蕩下挫。萬得數據顯示,截至當日收盤,港股ChatGPT指數報2203,跌1.4%。上月剛剛發布視覺大模型的美圖公司以10.84%的跌幅領跌,收盤報2.96港元/股。對于股價下跌原因,時代財經聯系美圖方面,截至發稿對方未作回應。
除美圖外,商湯、美亞娛樂資訊等3家企業跌幅超過4%;赤子城科技、祖龍娛樂等7家企業跌幅超3%。同日,A股ChatGPT指數收盤報2268.69,跌1.38%。其中,鴻博股份跌5.06%、科大訊飛跌2.65%、昆侖萬維跌2.41%、
消息面上,網絡分析公司 Similarweb 7月4日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前5個月,ChatGPT全球訪問量環比增幅分別為131.6%、62.5%、55.8%、12.6%、2.8%,增長幅度明顯下降;而在剛剛過去的6月,ChatGPT的訪問量環比下滑9.7%,為推出以來首次。
此消息一出,市場對于ChatGPT概念股泡沫化風險的擔憂和討論隨之增多。
自去年11月30日ChatGPT上線以來,這一通用人工智能以其優秀的意圖識別與語言理解能力震驚全世界,相關概念隨之爆火。萬得數據顯示,自ChatGPT去年11月底上線以來,港股ChatGPT指數上漲超10.9%;同期A股ChatGPT指數漲幅超64%,資金流入規模十分可觀。
但在股價持續上漲過程中,產業泡沫化的問題也隨之浮現。
一方面,蹭概念熱度的企業不斷涌現。資深人工智能從業者、AI算法專家黃頌向時代財經直言道,市面上出現很多偽大模型、偽通用人工智能,很多公司、機構推出的模型無論在參數量上、實際效果上,還是模態數據編碼解碼上都和真正的大模型相去甚遠。與此同時,不少業務當中AI占比極小、無足輕重的企業也會來蹭熱度。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看來,當前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整體成熟度還不夠,技術落地難度大,應用環節挑戰多,短期可能并不能帶來期望中的巨大商業價值。但此前過于樂觀的市場預期讓人們對產業潛力過度看好,導致市場過熱,估值失真。
“熱炒一項還處于實驗室階段的技術,必然出現產業泡沫?!睆埿s向時代財經表示。
部分資金已經開始出逃。6月以來,AI板塊減持的現象不斷,特別是在A股市場,多家本輪漲幅較大的企業均出現股東大筆減持。
如6月20日,股價處于高位的昆侖萬維發布股東減持公告,持股比例11.13%的股東李瓊擬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586.86萬股。此舉引發市場異動,次日昆侖萬維股價暴跌20%。
今年以來,昆侖萬維股價從年初的14.62元/股,升至減持公告發布時的62.93元/股,上漲超4倍。昆侖萬維因此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問詢公司是否存在借助市場熱點操縱股價、配合李瓊減持的情形。6月26日,昆侖萬維發布公告對此做出否認。
昆侖萬維并非唯一一家股東高位減持的ChatGPT相關概念企業。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6月萬得A股ChatGPT概念板塊35家企業之中,至少有12家上市公司披露大股東減持計劃或進展,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其中,不乏萬興科技、劍橋科技等股價半年內暴漲數倍的企業。
制圖:時代財經
針對股價波動以及股東減持情況,時代財經致電上述公司證券部。
漢王科技董秘周英瑜回應表示,股東減持是基于資金需求的個人行為。對于ChatGPT訪問量下滑引發的近期股價震動,其表示,“長遠來看,ChatGPT相關技術的價值仍有待驗證。但總體來說,漢王科技在認知領域有自己的路要走,而生成式AI是前進的重要模式,漢王科技仍會堅定看好這一方向。對二級市場的波動行為,公司不做過多評價?!?/p>
劍橋科技證券部回應表示,股東減持基于個人資金需求;虹軟科技證券部則回應稱,瑞聯新產業為公司戰投股東,減持基于股東資金安排需要;科大國創表示,減持基于股東個人安排和資金需求,公司已經根據監管要求進行披露,股東也將根據此前披露的減持計劃進行減持。
連續多家ChatGPT概念企業股東選擇減持,給AI行業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東吳證券研報指出,AI+是重要產業趨勢,我們對其長期產業趨勢保持樂觀,但現階段可能會出現調整的風險,相對看好中報會有業績表現的AI股。
]]>7月5日,神龍汽車方面向時代財經表示:“出現客戶投訴的隨州駿現網點(湖北隨州駿現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于6月30日主動聯系購車客戶,加速退還客戶購車押金?!逼洳⒎Q:東風雪鐵龍將在7月20日前完成所有押金的退還。
至于未能如約在3個月內兌現補貼的原因,神龍汽車告訴時代財經,一是客戶提交審核資料以及相關資質審核需要一定周期。其二是因為個別網點增加了對享受購車補貼的消費者的限制條件,包括三個月內不能過戶,以及對購車者社保、戶口,新車牌照等方面的要求,導致了部分消費者補貼未能及時發放。
今年3月,神龍汽車旗下東風雪鐵龍C6有版本車型在湖北大幅優惠9萬元引發極大關注,助攻神龍當月銷量突破萬輛。然而眼下,卻因補貼未如期兌現遭遇部分車主維權。神龍汽車方面向時代財經坦言:“短期內的高度關注和訂單激增,帶來的不只是銷量的提升,更多的是對品牌和經銷商綜合能力的挑戰?!?/p>
圖片來源:神龍汽車
兌付時間不一
回溯到今年3月,湖北省東風系汽車掀起超級優惠,東風雪鐵龍C6直降9萬元、東風雪鐵龍C3-XR優惠4.5萬元等引發雪鐵龍“搶購”熱潮。
李?。ɑ┮舱窃谶@股風潮中,在隨州駿現購入了一臺雪鐵龍C3-XR。彼時,雪鐵龍C3-XR指導價為11.39萬元,享有5.6萬元政企補貼。除購置稅、保險等費用外,李俊一次性付清了裸車價的全款11.39萬元,至于補貼金額則是提車后再兌付。根據李俊向時代財經出示的銷售合同顯示:“補貼56000元,1-3個月返還?!?/p>
然而直至約定時間,李俊也并未收到補貼兌付。李俊的遭遇并非個案,其告訴時代財經,維權消費者人數不少。
根據李俊的說法,上述4S店僅在7月1日兌現了一半的補貼,即2.8萬元。更令其無奈的是,李俊和其他維權車主多次聯系4S店以及雪鐵龍方面。但兩方先前一直都沒給確切說法,直到3日,雪鐵龍才表示將在8月15日之前將剩余2.8萬元兌付完畢?!爸荒芙邮苓@個方案?!崩羁?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5日下午,神龍汽車方面告訴時代財經:出現客戶投訴的隨州駿現網點正在加速退還客戶購車押金。其并表示,截至7月3日,目前95.6%客戶押金已兌付。目前未兌付的客戶,待客戶準備好相關資料,并及時提交網點后,東風雪鐵龍將在7月20日前完成所有押金的退還。
至于為何時間節點與李俊所說的8月15日前退還不盡相同,對方表示將立刻讓經銷商處理回復,政策的節點以雪鐵龍官方給的時間為準。
5日稍晚些時候,李俊再次致電雪鐵龍了解到,剩余補貼將于本周退還。
就補貼延遲發放的原因,時代財經多次致電李俊購車的網點隨州駿現,截至發稿未接通。
5日下午,時代財經以消費者身份致電神龍汽車客服熱線,該名客服則表示:有許多客戶反應,提車已經過了三四個月了,為什么補貼還沒有退下來?其解釋道,不同地區兌現的時間不相同,審核需要看客戶三個月內有沒有將車輛過戶,以及提交的相關資料是否在補貼范圍內。該名客服稱:根據目前更新的信息,隨州駿現網店本周將完成補貼兌現,另一家網點易鑫惠(湖北易鑫惠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本月開始兌現補貼。如果補貼沒有結清,消費者可以直接去店里或聯系該網點工作人員。
C6銷量回落
在超級優惠的吸引下,雪鐵龍C6銷量3月份達到1259輛。根據懂車帝數據,雪鐵龍C6在3月銷量環比大增1122%,該月銷量甚至超過其此前8個月的銷量總和,此前,東風雪鐵龍C6銷量一度下滑至1月僅賣出55輛。
然而,隨著優惠退坡,雪鐵龍C6銷量正在迅速回落,其4月僅賣出326輛,5月為356輛。
根據東風汽車集團發布的產銷快報,今年1-5月,神龍汽車累計銷量為36560輛,同比下滑23.58%。除3月以外,其余單月銷量均未突破萬輛。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集團產銷快報截圖
從C6及神龍汽車銷量走勢來看,降價并非一本萬利的殺手锏。此次維權事件亦考驗神龍汽車的用戶服務水平。
神龍汽車方面向時代財經坦言:“短期內的高度關注和訂單激增,帶來的不只是銷量的提升,更多的是對品牌和經銷商綜合能力的挑戰?!?/p>
在更早一些的4月上海車展上,東風雪鐵龍品牌總經理李旸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沒有一個企業愿意通過價格戰來贏得市場,這一定是個短期的行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商品、車輛的價值本身上去?!逼洳⒎Q,降價策略的確給品牌帶來了傷害。
神龍汽車3月的補貼何時能夠兌現到位,時代財經將持續關注。至于神龍汽車在降價收獲流量之后,如何進一步提振銷量、服務用戶,仍然需要更多思考。
]]>近日,天眼查App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威馬汽車“)及沈暉新增一則限制消費令,因執行標的14065元全部未履行,法院認為威馬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將公司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7月4日,威馬汽車對創始人沈暉被限制高消費一事作出回應。官方聲明指出,經核實,該限高令已撤銷。威馬汽車相關負責人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威馬方面暫無更新回應。
圖片來源:威馬汽車官方微博
“從表面看,限高令已撤銷可能是好消息,暗示威馬汽車已采取行動解決了法律問題。不過,還需要更多確切信息全面評估威馬的情況?!北P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如法院認定威馬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情況,這可能會影響威馬汽車的聲譽。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限高令通常被認為是企業負債較為嚴重,信用存在問題,這可能會影響威馬的后續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威馬上述聲明還強調,各級各地政府持續關注和關心威馬汽車的脫困和發展。威馬曾躋身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一度風光無兩,備受多地政府追捧。自帶光環的威馬和沈暉,何以行至如今困境?
走不出的困局
多地政府為拉動經濟發展,實現彎道超車,將目光聚焦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方國資平臺為招攬造車新勢力不遺余力,或提供資金,或低價提供土地、廠房,各類優惠政策不斷。威馬也曾是地方政府眼中的明星企業,如今淪落至此,令人唏噓。
張翔表示,早期的威馬一馬當先,很早就取得了累計銷量超1萬輛的成績,與“蔚小理”相比絲毫不落下風。威馬成立于2015年,發展勢頭一片大好,可謂出道即巔峰。數年前,造車新勢力的頭部陣營還是“蔚小威”。2019年,威馬累計銷量為16876輛,高居造車新勢力第二名。
創始人沈暉擁有豐富的行業資源積累,威馬選擇了一條傳統的造車路線——自建工廠,拿下完整的整車制造資質。這與蔚來等起初選擇代工的路線截然不同,多個地方政府爭相投資威馬。
成立至今,威馬共進行多達12輪融資,多地國資入股,包括上海國資投資平臺、湖北長江產業基金、蘇州昆山產業基金、湖南衡陽國有投資平臺、安徽合肥產業基金、國投創益產業基金、廣州金融控股集團等。
獲得國資助陣的威馬,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在張翔看來,威馬當時選擇了錯誤方向,市場營銷策略失誤,喪失市場先機?!捌鸪?,威馬并沒有按照新勢力的套路運營。它的高管團隊大多來自沃爾沃、通用,管理、市場營銷也更像傳統車企?!睆埾璞硎?,特斯拉、蔚來等新勢力通過網上吸粉,以線上線下活動提高影響力,但威馬認為要把資金集中在研發和生產,并未重金投入營銷。
不過,威馬并未在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在江瀚看來,威馬最大的問題是產品戰略失誤,早期雖獲得資本青睞,融得大量資金,但產品沒能在市場形成廣泛的號召力。
EX5是威馬的主打車型。該款車型2018年上市,迭代速度較慢,直到2020年5月才推出改款車型威馬EX5-Z,但并未增加續航里程,僅車身顏色和配置方面進行了一定升級。究其原因是威馬創新能力不足,沒有自己的純電動車型開發平臺。
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疊加交付延遲、自燃等事件影響,威馬的銷量開始掉隊,進而導致融資緩慢。造車新勢力的格局逐漸發生變化,“蔚小理”和其他競爭對手拉開差距,成為行業頭部。威馬從吉利照搬過來的原幾何開發平臺,隨著時間推移也已逐漸老化。
汽車銷量不佳,威馬連年虧損。2022年6月,威馬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數據顯示,威馬2019年至2021年三年合計虧損超170億元。
圖片來源:威馬汽車官方微博
多方支持仍落敗
威馬的衰落,成為一些原本歡飲鼓舞與其合作的地方政府頭疼的問題。據媒體報道,自2022年底威馬被曝出降薪、裁員、停產風波后,威馬黃岡工廠及溫州基地,產能一度處于閑置狀態。時代周報記者今年初曾探訪威馬黃岡工廠,廠區幾乎空無一人。
獲得地方政府支持,并不是造車新勢力最終能成功的決定因素,企業自身戰略、產品和經營管理能力才是根本。曾獲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最終黯然退場的造車企業不是孤例。早前,曾獲地方政府扶持的拜騰、賽麟等已先后敗下陣來。
2020年6月29日,總部位于南京的拜騰汽車組織召開中國區全體員工電話溝通會,宣布自7月1日起暫停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業務運營。2020年6月30日,總部位于南通的賽麟汽車唯一國資股東南通嘉禾發布聲明,表示將動用自有資金解決賽麟汽車離職員工的社保、公積金、個稅。
張翔指出,拜騰失敗是選擇了一個比較難的目標。當時,拜騰取消了傳統中控臺設計,采用49寸的共享全面屏,想以此吸引消費者,但這項技術比較難以實現。這項技術耗費了大量資金,延長了開發周期,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
與好高騖遠的拜騰相比,賽麟失敗的原因則是產品技術水平較低,低速電動車在市場沒有競爭力。最初,賽麟規劃賽麟S7、超跑SUV邁客、方程式賽車等多款跑車,但實際量產的只有一款純電動微型車——賽麟邁邁。這款車型補貼后售價15.88萬-16.88萬元,銷量慘淡。
張翔分析指出,諸多造車新勢力通過不斷融資維持企業運營,但缺乏自我“造血”功能,這是致命短板。一旦新車銷量不好,直接影響融資能力,最終造成公司資金鏈斷裂。
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企業寄予厚望,有多重現實考量。
張翔指出,汽車上下游產業鏈漫長,整車企業可吸引相關產業鏈供應商入駐,推動形成產業集群。地方國資積極投資造車新勢力,主要看中汽車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促進就業。
圖片來源:威馬汽車官方微博
?
]]>比起銷量大漲,更具標志性意義的是,JATO Dynamics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Model Y超越豐田RAV4和卡羅拉,奪得全球最暢銷車型桂冠,這也是純電動汽車首次擊敗燃油車。
日系車企遭遇的挑戰還在繼續,隨著特斯拉展開降價攻勢,成本高企的日系車又該何去何從?
特斯拉Model Y
“全球最暢銷車”桂冠旁落
在“全球最暢銷車”的爭奪戰中,豐田和特斯拉戰況膠著。
JATO Dynamics統計的2022年全球銷量排行榜顯示,去年全球共銷售了7940萬輛新車,相比2021年下降2%。其中,北美、歐洲和中國市場出現下降,印度、中東、東南亞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則呈現上漲趨勢。
其中,2022年銷冠花落豐田RAV4,全年銷量101.6萬輛,同比減少10%;第二名是豐田卡羅拉,去年共售出99.2萬輛,同比減少10%??_拉在中國市場占比高達53%,美國市場占比22%,可見中國市場對于豐田頗為重要。
位居第三的是特斯拉Model Y,全年銷量74.7萬輛,同比增長91%,中國市場貢獻了44%銷量,美國貢獻34%銷量。特斯拉的另一款產品也躋身全球前十,Model 3去年售出48.2萬輛,同比減少3%,中國市場貢獻28%,美國則貢獻了47%銷量。
在2022年銷量前十榜單中,豐田占據五席,特斯拉占據兩席。但需要注意的是,豐田入圍車型前兩名銷量均有10%跌幅,而特斯拉Model Y的增長勢頭則十分迅猛。
圖片來自JATO Dynamics官網。
在今年五月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公開表示:“隨著美國德州與德國柏林產能陸續到位,今年Model Y將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汽車?!?/p>
JATO Dynamics數據顯示,Model Y在今年第一季度引領全球乘用車銷量排名,售出26.72萬輛新車,同比增長約69%。相較去年,Model Y從第三躍居第一,超越豐田RAV4和卡羅拉兩款“神車”,成為全球最暢銷車型,這也是電動車首登銷量榜首。
盡管全年的較量結果還未可知,但Model Y已經先下一城。對此,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向時代財經表示,在燃油車時代,卡羅拉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一個標桿性的存在,連續多年都是最暢銷車型之一?!疤厮估璏odel Y在某個時間段銷量超越卡羅拉,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p>
鐘師同時表示,一款車能夠在全球暢銷,意味著綜合實力過關,性價比夠高。其他新能源車銷量要上規模,在提升各方面性能的同時,也要做消費者用得起的車。
特斯拉在全球攻城略地,中國市場貢獻良多。7月4日,乘聯會發布6月新能源車預估銷量。數據顯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6月交付93680輛,同比增長19%,特斯拉中國迎來了今年迄今最好的月度交付成績。
日系車企和特斯拉:冰火兩重天
“全球最暢銷車型”桂冠被奪走背后,日系車企還遭遇成本壓力。
據日本媒體報道,本田汽車宣布將從7月27日起對旗下6款車型的售價進行調整,涉及的車型包括N-WGN、N-ONE、N-VAN、FIT、VEZEL、CIVIC共計6款車型,漲幅最高超過5%。
在日本市場,除本田汽車外,三菱汽車和日產汽車也先后對旗下部分車型售價進行調整。今年2月,三菱汽車宣布對旗下2款車型漲價,漲幅最高達6%;今年4月,日產汽車上調了5款車型的價格,漲幅最高10%。
日本本土價格上漲原因為何,是否影響中國市場?對此,本田中國方面7月5日向時代財經表示:“在日本售價上調的原因,主要受到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日元貶值的影響。對中國區售價沒有影響?!?/p>
圖片來自本田中國官網。
此前日媒報道,豐田與車用鋼材供應商達成協議,每噸鋼材的采購價格提高約合人民幣2000元,半年之內上漲了兩到三成,是12年來的最大漲幅。其他車企也表示,車輛上使用的鋁材和銅材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豐田在中國市場是否會漲價?豐田中國方面向時代財經表示:“涉及生產計劃,不方便透露?!?/p>
有業內人士指出,以往日本車企漲價會選擇車型換代期間進行,以降低消費者對漲價的抵觸,而此次漲價是在車型沒有換代的情況下提價,而且成為普遍現象。
如何看待車企在不同市場采用不同價格?對此,鐘師表示:日本市場本身較為特殊,本土車企占據絕對優勢。而中國車市競爭程度更高,因此車企在中國需要按照不同的模式來制定價格。
日本車企成本和銷量承壓,特斯拉卻走在降價的路上。7月5日,特斯拉表示,從本月初開始,Model 3和Model Y在日本的價格將下調。特斯拉同時表示,Model 3的降價使其在日本比以前使用各種補貼購買時更便宜。
而在中國市場,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率先調價,Model Y和Model 3有2.9萬-3.6萬元不等的降價,并引發國內一眾車企降價。
三季度伊始,7月1日特斯拉發布優惠海報:用戶購買全新Model S/X兩款車型現車,即可享受3.5萬-4.5萬元不等的優惠。優惠后,Model S雙電機全輪驅動版77.39萬元起售、Model S Plaid三電機全輪驅動版98.89萬元起售;Model X雙電機全輪驅動版現車價86.39萬元起、Model X Plaid三電機全輪驅動版現車價101.39萬元起。
在中國市場給出優惠前,美國市場已開出8000美元優惠。在外界看來,特斯拉此舉意在降低庫存,同時也是為全年銷量目標做準備。
數據來自特斯拉。
降價的效果立竿見影。7月3日,特斯拉發布的二季度生產及交付報告顯示,該季度特斯拉共交付46.61萬輛電動汽車,同比增長83%,單季度交付量創歷史紀錄,超出市場預期。
公布銷量后,當地時間7月3日,特斯拉股價大漲6.9%,市值達8869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表示,鑒于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量較市場普遍預期高出4%以上,他們現在預計該車企將在2023財年交付190萬輛汽車,高于特斯拉自己設定的180萬輛的目標。
Jonas認為,傳統汽車制造商推出電動汽車的速度緩慢,可能會使特斯拉在更長時間內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這一結果應該會緩解人們對特斯拉需求放緩的擔憂,并證明降價策略是有效的。
面對特斯拉的攻勢,日系車企該如何迎戰,Model Y又能否成為全年銷冠,答案還有待揭曉。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李玟姐姐李思林Nancy發文稱,李玟數年前患上抑郁癥,近日病情急轉直下,于7月2日在家中輕生,數日搶救無果,最終于5日返魂乏術,與世長辭,享年48歲。圈內藝人張信哲、張韶涵、陶喆、楊丞琳等紛紛發文悼念。
據了解,7月2日當天,李玟粉絲后援會“中國玟迷聯盟”還收到李玟發來的語音:“親愛的,我是CoCo,感受到大家對我的愛與支持,你們做我的后盾,我會加油,我非常非常想念大家,我在努力努力?!毙兄磷詈箨P頭,李玟仍然在與抑郁癥搏斗。
一位李玟粉絲對時代財經表示,自己上午就看到消息,但覺得是謠言,“消息被證實后非常難過,她在我心里永遠都那么陽光、樂觀,我還記得她在跑步機上一邊跑步一邊唱歌的樣子,那么感染人,是她讓我體會到音樂帶來的活力,不敢相信她就這么走了?!?/p>
李玟離世的消息不僅令粉絲難以接受,也令外界感到不可置信。李玟在大眾心中的形象一直開朗活潑,她離世相關詞條登上微博熱搜后,網友也紛紛留言:“怎么可能,印象中她既熱情又開朗”“我感覺你沒有走”“那么熱情大膽發著光的人怎么會抑郁啊”。
外界對李玟的印象多來自于她熱辣、性感的舞曲和臺風。1993年,18歲的李玟參加香港無線電視新秀歌唱大賽,以亞軍身份正式出道,隨后進軍臺灣市場,發行《愛就要趁現在》《答應我》等專輯后走紅。
從出道開始,李玟在事業上擁有多個高光時刻。她不僅是首位進軍美國歌壇并于全球發行英語專輯的華語歌手,也是首位在奧斯卡頒獎典禮、NBA賽場、洛杉磯華特·迪士尼音樂廳表演的華語歌手,曾多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在國內、國際舞臺均享有聲譽。
其代表作《Di Da Di》獲得Billboard國際最佳華語音樂錄影帶,她所演唱的《A Love Before Time》入圍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并憑此曲的中文版《月光愛人》榮獲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1997年,李玟進軍香港樂壇,不過首張粵語專輯《李玟CoCo》卻銷量慘淡。次年,頂著一頭火紅色牛角頭發型的她發布專輯《Di Da Di·暗示》,迅速翻身,該張專輯總銷量高達180萬張,主打歌《Di Da Di》更是幫助她完成了到性感舞后的轉型。這一年,她還發行專輯《Sunny Day好心情》,并成功舉辦“大家都愛李玟CoCo萬人迷演唱會”,直登天后寶座。
1999年,李玟進軍海外市場,在美國推出英文專輯《Just No Other Way》,全球銷量突破200萬張,主打歌《Do You Want My Love》不僅進入澳洲Billboard榜、年終單曲榜和英國、美國Billboard舞曲榜,也使她成為第一個同時進入MTV Asia Hitlist榜和Top 100 Asia Singles Airplay榜的亞洲藝人。
2000年,李玟在舉辦首場內地巡回演出,售出約17萬張門票,座無虛席。至此,出道不過7年的李玟已經在國內、國際市場打響名頭。
憑借在歌壇的影響力和獨樹一幟的風格,她也一直頗受國際品牌青睞,擁有較高商業價值。1995年,從未啟用過亞洲藝人的德國品牌威娜,邀請李玟擔任柔彩染發霜產品代言人;同年,其拿下伊麗莎白雅頓SPA產品系列代言;2001年,李玟又成為香奈兒首位華人代言人。
此后,李玟一直在樂壇穩定輸出,推出《要定你》《Exposed》《盛開》等多張高水平專輯。她性感、火熱的臺風在華語樂壇十分稀缺,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2011年,李玟與加拿大商人、利標品牌有限公司總裁樂裕民舉辦婚禮。公開資料顯示,樂裕民曾與李嘉誠之子李澤楷、足球明星貝克漢姆等是生意伙伴。根據香港媒體報道,婚后兩人投資多套房產,疫情期間李玟在社交平臺分享生活照的房子在2016年的成交價已經達到8200萬港元。
隨后,低調數年的李玟憑借歌唱類綜藝《我是歌手》再一次走進內地觀眾視野,她在舞臺上演繹多種曲風,又一次展現了“大魔王”的實力,并最后奪得總冠軍。
然而2020年以來,李玟與丈夫婚變的傳聞甚囂塵上。她也在社交平臺發帖稱:“要醫治破碎的心靈,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時間的”。
2022年,她重新開始活躍在大眾視野,登上綜藝《聲生不息》《中國說唱巔峰對決》等舞臺,并為電影《獨行月球》獻唱主題曲《你留下的愛》,擔任音樂制作人等。年底,李玟在微博發帖,表示自己想用女戰士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艱難,希望在2023年和歌迷一起創造新世界??梢?,在離世之前,她一直在與抑郁癥對抗。
7月5日晚間,李玟經紀公司發文悼念:李玟自出道以來一直享有輝煌的音樂生涯,她是華人的驕傲。盡管CoCo已經離世,但她仍然是歌迷心中的樂壇“華人之光”。
]]>
東方甄選直播畫面 圖源:東方甄選App
距離出圈爆火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東方甄選開辟了新的“戰場”——自營App。
由俞敏洪親自帶隊打頭陣,東方甄選App的首場直播于7月5日上午9點在甘肅省博物館開啟。
據了解,本次專場直播活動系由甘肅省文旅廳邀請,東方甄選將于7月5日至11日在蘭州、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等地連開多日外景直播,在東方甄選App和抖音兩個平臺同步進行。
這也是東方甄選創辦一年以來,首次在APP啟動類似直播活動。一名接近東方甄選的知情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推出新版App直播也是為了進一步拓展東方甄選的直播業務。
走出抖音
7月5日上午,俞敏洪攜主播YOYO亮相甘肅省博物館,與博物館工作人員一起開啟App首播,抖音賬號“東方甄選看世界”同步直播。
延續了東方甄選直播間一貫的“知識帶貨”風格,俞敏洪在上午持續2個小時的直播中幾乎沒有提及商品,而是和館內工作人員共同講解起了當地歷史和文物,全憑用戶自主下單。
與抖音、淘寶直播間類似,東方甄選App的直播間由評論區、購物車、點贊和分享組成,但去掉了禮物打賞功能。直播開始約1小時,App顯示觀看人數超過1萬人,同一時間,抖音直播間的觀看人數超過4萬。
1萬人同時在看是什么概念?以抖音平臺為例,在東方甄選直播的上述時間段內,1萬人在看可以排到帶貨總榜的前五名。
“非??梢??!睆氖露嗄曛辈ミ\營的張林(化名)肯定了東方甄選此次直播的成功,這個數字即使是在群雄逐鹿的抖音都毫無疑問相當可觀,再加上考慮到能下載東方甄選App觀看直播的用戶黏性遠高于平時,實際購買力不容小覷。
時代財經注意到,在App和抖音上午的直播中,東方甄選帶貨選擇的品類并不相同。在App上,東方甄選主要提供自營農產品、當地特色食物和甘肅人民出版社的《讀者》雜志合集,單價多在100元以下;而在抖音,直播間里主要提供的是甘肅地區旅游套餐和酒店優惠,價格在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定位截然不同。
張林以App中一款19.9元的土雞蛋為例,這類商品通常在業內被稱為“引流品”,以低于市價的價格銷售,目的是吸引人氣,讓觀眾留在直播間。她解釋道,App需要有優于抖音的特點,才能留住用戶。除了商品定位不同,不少粉絲也在評論區留言,紛紛表示App的直播畫質要比在抖音觀看更加清晰。
這些粉絲最后貢獻了多少銷售額?東方甄選App端并未顯示具體商品的銷量。據第三方平臺蟬媽媽預測,“東方甄選看世界”抖音賬號7月5日的銷售額最高可達750萬元。
盯上私域
東方甄選App上線已經接近一年。根據《新京報》報道,截至7月4日,東方甄選App下載次數為108萬次。在蘋果應用商店里,東方甄選App有180多條評價,主要為直播間的粉絲。
“(在App直播)相當于將外部流量轉化為自己的私域流量?!睆埩指嬖V時代財經,可以看出東方甄選的優勢是粉絲活躍度和忠誠度都很高,這也是不少品牌最后選擇自主直播的原因。
對于新東方來說,意外出圈的東方甄選無疑是2022年最突出的亮點,以至于負責運營該直播間的新東方在線在今年年初也正式更名為“東方甄選”。
在教育行業,東方甄選的成功給新老公司都打了一劑強心針,也為母公司新東方帶來了可觀的回報。
財報顯示,2022年6月-11月,東方甄選總GMV達到48億元,實現營收20.8億元,同比增長262.7%,凈利潤為5.85億元,同比增加207.6%。東方甄選表示,營收增加主要是由于自營產品及直播電商業務的大幅增長,這部分的毛利率為42.5%。
俞敏洪多次分享了自己對東方甄選未來規劃。按照他的預想,5年后,東方甄選的GMV可以達到100億元。按照去年6月到11月48億元的銷售額計算,這一愿望有望提前達成。
“基于外部的平臺所建立起來的熱鬧的商業模式,是有很強的脆弱性的?!痹跂|方甄選爆紅的時期,俞敏洪頻繁地在個人公眾號里更新對東方甄選的思考,他明確表示,要建立一個立體化銷售平臺。目前,在視頻號、淘寶、京東、小紅書等平臺上,東方甄選都有所布局。
就如交個朋友創始人黃賀所說,“自營品牌、自建供應鏈才是越做越值錢的生意”。建設自營產業鏈也是東方甄選的重心之一。今年1月,東方甄選宣布投資1752萬元用于其自營烤腸的工廠擴建。而在此之前,東方甄選表示與順豐物流和京東物流達成合作,在北京、廣州、杭州、鄭州、成都5個城市建立20個自營產品倉庫。
2023財年半年報顯示,東方甄選直播電商業務的營收為17.66億元,其中來自自營產品的營收超過10億元。
不過,App直播暫未給東方甄選帶來資本市場的利好。截至7月5日收盤,東方甄選收報29.45港幣/股,跌4.07%,市值298.58億港元。
]]>7月3日三五互聯(300051.SZ)公告稱,控股孫公司眉山璉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璉升光伏”)擬向蘇州邁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邁為股份”)(300751.SZ)購買高效異質結(HJT)太陽能電池生產線1條,產能為600MW,全部用于公司一期新能源8GW高效異質結電池片項目。
這是三五互聯向邁為股份購買的第3條HJT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自2022年12月宣布入局光伏以來,三五互聯直指HJT電池領域,股價至今大漲63.37%。
不過,盡管有眉山8GW高效異質結電池片項目在手,但截至今年一季度三五互聯光伏板塊尚無營收。
7月5日,三五互聯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項目在正常建設中,還無法給出具體盈利預期。
跨界光伏HJT
三五互聯是一家以軟件應用及服務、游戲、移動通信轉售、房屋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其跨界光伏可追溯到2022年12月,動作直指HJT電池領域。在光伏電池技術中,HJT電池處在產業化的初期階段。
7月5日,光伏設備上市公司金辰股份常務副總裁祁海珅告訴時代財經,相較TOPCON電池,對新進入者而言,HJT電池是很好的選擇,不會有原有設備折舊以及轉型的負擔。但這也十分考驗企業的研發、降本和持續投入能力。一旦HJT電池有所突破,可能會替代現有的N型和P型電池。
眉山是三五互聯跨界光伏的起點。2022年12月25日,三五互聯披露其子公司天津三五互聯移動通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通訊”)與眉山市丹棱縣人民政府簽署《一期新能源5GW異質結電池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書》,投資建設5GW超高效異質結(HJT)電池5G智慧工廠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5億元,第一階段2GW生產線建設投資約10億元。
兩個月后,2023年2月26日,天津通訊與丹棱縣人民政府簽署補充協議,在上述項目規劃上新增投資建設3GW產能的高效異質結電池片,新增投資約15億元。
為了該項目的實施,2023年1月10日,天津通訊出資人民幣5億元設立璉升光伏,作為公司眉山一期新能源異質結電池片項目實施主體。截至目前,該項目合計建設8GW高效異質結電池片生產線,總投資約40億元。
而在上述項目簽署投資合作協議之初,三五互聯便開始向天津通訊增資及引進投資人。
2022年12月25日,三五互聯以現金方式向天津通訊增資2.72億元,其中1.88億元計入注冊資本,8388.68萬元計入資本公積。至此,天津通訊仍為三五互聯的全資子公司。
除此以外,三五互聯還以增資前估值人民幣3.6億元?增資擴股引入四川新鴻興集團有限公司、海南嘉煜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聚明陽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合計13名戰略投資者,由其以貨幣方式向天津通訊增資人民幣3億元,合計獲得天津通訊增資后45.45%股權。至此,天津通訊成為三五互聯控股54.55%的子公司。
不過,在上述跨界光伏以及增資的公告發出后次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
對此,三五互聯回復稱,由于其控股股東海南巨星之股東四川巨星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曾參與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經營,主攻多晶硅產業。因此海南巨星具有較為豐富的光伏產業運作經驗和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可為公司進入光伏行業提供助力。
時代財經注意到,近期三五互聯再次披露天津通訊增資的消息。
今年6月20日盤后,三五互聯公告顯示,根據天津通訊融資及高效異質結電池片項目的戰略發展規劃,天津通訊擬以交易前估值人民幣20億元增資擴股。6月29日盤后三五互聯披露的增資進展顯示,本次增資擴股仍在進行中,截至公告披露時,10位投資人合計增資1.95億元,其中已收到增資預付款合計380萬元。
截至上述增資進展公告,三五互聯持有天津通訊41.86%的股份,為其第一大股東。該次交易完成后天津通訊仍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預計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生產線方面,今年2月和6月,璉升光伏分別向邁為股份購買高效異質結(HJT)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合計3條,產能共計1.8GW。除此以外,璉升光伏還向金石能源購買高效異質結(HJT)太陽能電池生產線2條,合計2GW。
根據相關公告,璉升光伏8GW異質結電池片生產線擬在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5GW生產線建設并正式投產,在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全部8GW生產線建設并實現滿產。
管理費用高企,剝離主業子公司
在加碼光伏HJT電池的同時,三五互聯還出售了其游戲開發運營的全資子公司深圳市道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道熙科技”)的部分股權。
6月18日盤后,三五互聯公告,將道熙科技55%的股權出售給深圳嘉訊達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嘉訊達”),相關協議于6月19日簽署,轉讓價格為1677.50萬元。相關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道熙科技凈資產為1301.22萬元。
買方嘉訊達是一家新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13日,其持49%股權的有限合伙人海南巨星同時也是三五互聯的控股股東,構成關聯交易。本次交易完成后,三五互聯將持有道熙科技45%股權,后者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至于出售道熙科技的行為是否為了更好地轉型光伏賽道的問題,上述三五互聯證券部工作人員稱,兩者之間并無必然聯系,僅是公司戰略發展需要。
從業績來看,三五互聯的戰略轉型較為迫切。
自2018年以來,三五互聯連年虧損。近五年,三五互聯凈利潤分別為虧損3.64億元、2.56億元、7175.07萬元、2729.86萬元、3281.63萬元;今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481.79萬元,
對此,三五互聯稱今年一季度虧損原因主要系控股子公司天津通訊所運營的產業園目前收入未能覆蓋折舊攤銷和利息支出等成本費用,及天津通訊新設子公司璉升光伏費用增加所致。
時代財經注意到,在入不敷出的狀態下,三五互聯的管理費用在成本中的占比還很高。
今年一季度,三五互聯管理費用為1361.42萬元,營業總成本為5177.81萬元,占比高達26.3%,超過1/4。2022年,其管理費用支出為4893.62萬元,營業總成本2.13億元,占比達22.9%。相比之下,同行可比公司三七互娛2022年管理費用占營業總成本的比例僅為4%。
三五互聯年報顯示,2022年管理費用支出中,漲幅較大的為咨詢顧問費,從2021年的194.36萬元升至474.56萬元。對此,上述三五互聯工作人員表示,系2022年對天津通訊的定增事宜涉及到一筆中介機構的費用增加所致。
時代財經注意到,2019年-2021年,三五互聯的管理費用均超15%,分別為4925.92萬元、4920.3萬元、3818.98萬元,占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16.4%、19.4%、18.2%。
]]>安永近日發布《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IPO籌資額前兩位均來自中國內地市場,分別為上交所和深交所。港股IPO持續低迷,籌資額排名已跌至全球第六,并頻現“袖珍IPO”,IPO低比例發行現象持續。
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預計2023年下半年A股IPO將保持常態化高位發行,IPO活動有望保持全球領先地位;超大型和大型IPO有望上市,推高全年籌資額。全面注冊制下,A股上市過程更市場化、規范化、透明化,信息披露更規范,但對企業質量的要求并未降低;港股下半年IPO活動也有望回升。
圖片來源:圖蟲
IPO通過率略有下降,定價更市場化
2023年上半年,A股IPO數量同比上升2%,但籌資額同比下降33%,這主要是缺少超大型IPO。
安永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平均籌資額約為12億元,同比下降34%;僅有1家企業籌資額超百億,中芯集成(688469.SH)募資額110.72億元;而2022年上半年,3家超大型IPO集資額超過900億元。
上半年,A股雙創IPO活動繼續保持領先,創業板和科創板IPO分別列數量和籌資額第一;北交所IPO活動增長最快,共有41家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數量和籌資額同比增長116%和169%。在上市新股中,專精特新企業近70家,占比為同期歷年最高。
今年4月,全面注冊制正式實施,各板塊定位更為清晰,對上市企業質量要求進一步提升。安永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A股IPO整體通過率為85.28%,與去年同期的89.67%相比略有下降,未通過的原因中,板塊定位問題占據重要比例。其中,科創板IPO門檻提升,通過率最低,為72.41%;同時IPO終止數量保持高位。
何兆烽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全面注冊制在A股成功落地,進一步加強了各板塊定位,從行業、科創屬性、研發、成長性等因素對A股的不同板塊有了更為清晰的規定,同時也導致部分擬IPO企業轉換板塊上市,或撤回上市申請,等待未來合適的機會,在合適的板塊上市。因此,擬上市公司在確定上市板塊時,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選擇,同時建立具有強大根基的可持續業務也成為上市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全面注冊制下,今年上半年A股IPO定價趨于理性,新股破發率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安永報告顯示,創業板破發率為30%,北交所破發率為23%,科創板破發率為18%,滬市主板破發率為5%。
“全面注冊制下,主板IPO定價更為市場化,今年主板也出現破發情況?!焙握追閷r代周報記者說,IPO定價的市場化,對投資者打新的專業能力要求有所提高,獲取收益需要更專業的分析。
展望A股IPO下半年趨勢,何兆烽認為,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實施,退市制度也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效應日益凸顯, IPO生態持續優化。隨著A股各板塊定位更為具體、清晰,擬上市企業需要適應新的變化,發行人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板塊定位、核心技術、業務成長性和研發指標等均是企業能否上市成功的重要因素。
港股“袖珍IPO”頻現,下半年有望回暖
相比之下,港股IPO持續低迷。
安永報告顯示,2023上半年香港市場預計共有29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額178億港元。相較去年同期,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上升45%和0.6%。從去年開始,香港IPO陷入低潮,2023上半年籌資額處于20年來同期相比較低水平。
從全球排名來看,港交所上半年IPO募資額跌出全球前三位,紐交所、阿布扎比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分別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港交所位列第六。
香港IPO市場疲弱下,“袖珍IPO”頻現。在29家登陸港股市場的公司中,首次公開發行股份比例低于10%的有8家公司,其中,粉筆(02469.HK)、北森控股(09669.HK)首次公開發行比例僅為0.95%、1.12%。
何兆烽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袖珍IPO” 頻現的主要原因與外部市場的變化相關。目前全球仍在加息周期內,外資回流壓力仍在,香港市場資金緊縮,許多企業就選擇先完成上市,獲得上市公司地位,因為后續再融資交易,可以通過再融資進行籌資。
他進一步指出,另一方面,目前港股市場估值不高,縮量發行之后則有利于公司維持高估值,對股價也起到穩定的作用;企業上市可以令前期投資者退出,這也是目前市場資金緊縮情況下,企業仍選擇先上市的動力之一。
“‘袖珍IPO’現象與外部市場情況密切相關,未來如果市場環境發生變化,該現象也會改變?!焙握追檎f。
在IPO低迷背景下,港交所也持續推進改革,今年3月推出新特??萍脊旧鲜袡C制,進一步擴大香港的上市框架。相比咨詢文件,實施的規定在市值和研發開支比例門檻都做了下調,這將為更多發展歷程較短,且其中許多還在研發以將其產品或服務商業化的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
何兆烽表示,這使得原來在港交所上市門檻之外的相關行業領域內創新公司,可以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對IPO市場來說,不僅僅可以增加IPO公司數量,同時新經濟公司比例也將得到上升,使得IPO市場對新經濟和創新公司的支持進一步擴大,同時也有利于香港鞏固其在全球IPO市場的地位。
何兆烽指出,歷史上香港市場下半年IPO活動多好于上半年,仍有不少企業在港交所排隊上市流程中;而港交所正在實施多項利好新規,加上在企業分拆上市趨勢下,都有利于下半年IPO市場的恢復。
]]>